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之思考
——以西华大学跆拳道项目为例

2012-10-26王永生

运动 2012年2期
关键词:西华运动队高水平

王永生

(西华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之思考
——以西华大学跆拳道项目为例

王永生

(西华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西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不仅要根据学校师资、场地及学生兴趣,更应本着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实行公共体育教学与高水平运动队的良性发展。不仅为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普及,更为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储备后备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最终使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资源有效利用。

高校;跆拳道;体育教学;高水平运动队

1 前 言

目前,跆拳道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越来越普及,而且还有不断扩大之势。它是学生们喜欢的时尚、流行体育项目[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该运动项目是否适合本校实际(师资、场地、学生兴趣等),还应规划该运动项目未来的发展。不能因为运动项目的时尚或学生喜欢就选择它,过几年项目不时兴了或学生不喜欢了就废除它,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对运动项目的发展也不利,造成教学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高校公共体育课与高水平运动队发展。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西华大学跆拳道教学、训练竞赛进行统计与分析。

3 高校跆拳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1 现有教学条件及基础

3.1.1 学生人数从表1可看出,学校跆拳道选项课学生人数基本呈递增的状况,符合近年来高校学生扩招的事实。2009年学校为新生(男生)开设了跆拳道必修课,学习跆拳道学生人数增长明显,说明学校已开始跆拳道的普及教学。总体来说,学校跆拳道生源是稳定的,教学资源丰富,特别是从2009年在大一男生中试行跆拳道必修课以来。近年来,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的生源很好,每年基本用完学校规定的招生名额,招生人数呈逐年增长,通过参加高水平的比赛,不仅锻炼了队伍,取得优异竞赛成绩,更扩大了学校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3.1.2 场馆器材学校跆拳道教学和训练室内场馆为2525m2,室外场地为33859m2,教学、训练器材共有1256套(个),基本能满足目前学校学生跆拳道教学、训练所需,这是开展跆拳道运动的物质保障。

3.1.3 竞赛获奖由于学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竞技组基本全是高水平运动员组成,而品势组全是普通大学生(非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组成,为了体现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成果,仅以学校品势组取得的成绩为例,具体见表2。

竞赛佳绩的取得不仅是对高水平运动队(员)的鼓励、鞭策,更是给普通大学生以希望。他(她)们明白,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成为高水平的运动员,是可以取得优异成绩的,对学生参与跆拳道教学、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对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现役队员形成竞争机制,激励队员需更加努力、刻苦训练,不然将有被淘汰的风险。

3.2 公共体育教学

3.2.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2002年对大二学生开设跆拳道选项课,目的是通过跆拳道选项课的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扩大学生对跆拳道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与道德修养意识,培养学生掌握跆拳道的知识、技术、技能和进行自我锻炼的能力[2]。跆拳道运动是一项青年学生非常喜欢的新兴体育项目[3],西华大学具有普及的基础及条件。2006年开始招收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后,学校取得的竞赛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学生学习跆拳道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学校举行重大活动中的跆拳道团体操及特技表演,更使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为了普及跆拳道运动,并为学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储备后备人才,创造优异的竞赛成绩,从2009年开始,要求大一男生必须进行跆拳道的学习,这是学校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不管是从学生上课人数,还是上课的积极性以及近年来的通级率来看,学校跆拳道教学效果是明显的。(表3)

表1 西华大学跆拳道教学、训练学生人数逐年统计

表2 西华大学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品势组近年取得成绩一览表

表3 西华大学近4年学生上跆拳道课及参加通级比赛人数统计

表4 学生对跆拳道专业老师和大一跆拳道老师的教学评价(平均值)

3.2.2 师资培养现有4名跆拳道专业教师,他(她)们每年都要外出进行裁判或教练的培训,带队参加各类比赛的机会就更多。学习回来后有义务对我院教师进行跆拳道教学培训,公共体育教学部每月至少进行2次跆拳道教学研讨,主要任务是培训教师的跆拳道技能和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教师相互切磋、交流,最后通过4位跆拳道专业教师的同时考核(合格),方能上岗进行跆拳道教学,优秀者享有外出培训的机会,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跆拳道教学。采取这些措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尽快掌握跆拳道动作技术,达到动作规范、统一,真正领会跆拳道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讲礼仪、勇于吃苦、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和报效祖国的思想品质。

3.2.3 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采取分层教学法,对不同水平的或掌握动作技术快慢不一致的同学区别对待,如经过4 ~ 5次课的学习已掌握太极一章的同学,可进行太极二章的学习,再经过2 ~ 3次课的学习已掌握太极二章的,可进行太极三章的学习,依此类推。在教学中让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学习压力,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不致落后。同时,教师也有教学压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的知识,每年举行全校性的跆拳道通级比赛,正是对教师所教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

3.2.4 教学考试改革2009年开始,学生的跆拳道期末考试有二种办法,一种是参加全校的通级比赛,采取分组(6 ~ 8人/组)比赛,每组由3名教师裁判同时打分,取平均成绩;另一种是参加教考分离,即参加考试的同学由3名跆拳道老师考试打分,取平均成绩。

在跆拳道选项课教学基础上,经过改善道馆、器材等教学设施,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2009年学校实行大一男生跆拳道必修课以来,学生学习跆拳道人数及通级率均呈增长趋势,学生通过通级比赛,能获得级位证书,可为今后增加就业机会。通过跆拳道通级比赛及教考分离等手段,能激发教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

3.3 体育教学的成效

3.3.1 学校跆拳道运动的普及由于学校开展跆拳道运动较早,师资、道馆、器材及教学质量等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跆拳道学生人数在稳步增长,特别是从2009级男生开设必修课以来。学生上课统一穿上道服,动作整齐,发声统一,是学校一道亮丽的体育教学风景,深得校领导和专家称赞。

学校跆拳道运动的普及,还因为学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近年取得的优异成绩,极大地鼓励同学们学习跆拳道的积极性,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然,我们在全校开展跆拳道通级比赛以及学校在重大活动中举行跆拳道表演为同学们营造学习跆拳道氛围也是有帮助的。针对跆拳道运动特点,围绕高校公共跆拳道教学为宗旨,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跆拳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2 为学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储备人才学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现有竞技组和品势组,虽然每年都在招收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但仍然不能满足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目前我们只能从普通学生中选拔跆拳道水平较高的补充进入高水平运动队,特别是品势组,除2名高水平运动员外其余全是由普通学生组成。学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品势组取得的成绩,不仅鼓励全校学生学习跆拳道的热情,为跆拳道在学校的普及营造了良好氛围,而且为高水平运动队品势组储备了后备人才,为取得优异竞赛成绩打下坚实基础,二者形成良性循环。

3.3.3 学生对专业跆拳道教师的评教学校采取的是学生在选课之前必须对原任课教师进行评教,否则不能进行选课。因此,学生的数量是较大的(全校大一男生及大二跆拳道选项课学生),基本能客观反映跆拳道教学评价的真实性,也就能反映跆拳道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表4表明,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是逐年提高的(2009年才开始大一男生的跆拳道必修课教学。因此,2007、2008年只有大二学生对跆拳道专业教师的评教),而且对大二跆拳道专业教师的评教要好于大一跆拳道老师,说明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虽然个别老师教学水平有差异,但整体水平和学生评价一致。

3.3.4 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率2010年是学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第一届毕业生,4名毕业生除1人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外,其余3人均已就业,就业率100%,而当年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88.82%(初次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2010年8月底),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拓宽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这表明学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是受社会欢迎的,培养的学生能得到社会认可,是社会对我们教学、训练质量的肯定,对学校今后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是大有裨益的。虽然目前学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学生人数还很少,不能有力地佐证跆拳道教学与高水平运动队的良性互动,但不管怎样,这是对学生、家庭、学校是有利的,就是有益的尝试。

4 结 论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适合本校开展、学生喜欢,更应考虑如何将公共体育教学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紧密结合,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使体育教学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学校跆拳道教学采取的跆拳道通级比赛、教考分离等教学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受益,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利用,为高水平运动队储备后备人才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拔提供了多种渠道,形成激励机制,有利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

[ 1 ] 闻兰,李志刚.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困惑与思考[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6):81-83,87.

[ 2 ] 王凯珍,刘海元,刘平江,汪流.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126-132.

[ 3 ] 曹宇.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激励机制分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39-41.

G807.4

A

1674-151X(2012)01-08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41

投稿日期:2011-10-28

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项目编号:P09237);西华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09JG301)。

王永生(1965 ~),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西华运动队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人大代表调解:打造西华版“枫桥经验”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onnet 18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