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进程中现实问题研究
2012-10-26张言,易妍
张 言,易 妍
(1.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5 ;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进程中现实问题研究
张 言1,易 妍2
(1.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5 ;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制定《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以来,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共享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为体育资源社会化实现提供参考。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
1 前 言
北京奥运会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推进战略目标,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不仅提升广大人民大众的健身意识,更应该满足的其从事锻炼的各种需求。我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显示,教育系统占场地总数的65.6%,其中部分时间开放和完全不开放的占85.1%,导致社会人均占体育场地面积不到1m2,这就使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问题肩负上了使命。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制定《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观念给予了肯定。在政策的指引下,使得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的社会共享研究与实施获得了法律依据和政治保障,但是在政策实施和落实的过程中,学校面临的种种问题使得体育场地资源社会化受到了一些限制和制约,让目标的实现与期望状态之间产生了差距。
2 学校体育资源概念
狭义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指为学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供教学、训练、比赛和身体活动的特定场所的总称。而所谓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是一种资源的社会化,是就场馆作为个体而言,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逐渐获得场馆自身的价值规范,并且发展个体自身的教育与公益属性特点的过程。 从资源的角度讲,学校场地资源本身就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并且就其自身特点和功能而言,它也不仅仅是教育所独有的,应该是服务于社会的。
3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的现实意义
3.1 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有助于教育功能延伸发展
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体育教育的价值是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可见,体育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为受教育者达到教育目标的基础保障。只有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化了,才能更好地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不仅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重视,更需要社会大众的了解和重视。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社会化,正是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将有助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教育的社会作用。
3.2 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是构建当前全民身体锻炼的需要
实现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这一目标,实现全民健身意识和行为,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群众健身意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涨阶段,但体育场地的不足,使得人们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形成了一个矛盾体。学校体育场馆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65.6%,加之经济承受力、场地分布等因素的制约,群众健身场所可以说少之又少。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如果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便可以为全民健身提供更加宽阔的平台,无疑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最佳途径。
表1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形式及对象统计表
表2 学校体育场馆运营方式及状况统计表
表3 学校主管部门对场馆资源社会化所持态度统计表
4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进展现状
4.1 开放形式及对象现状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有全天对外开放、部分时间开放和不开放3种形式。在广义范围上讲,其服务领域应该包含受校内和校外,校内则有两个群体:学生和教职员工,所以其服务对象就应该包括本校学生、本校教职工及校外人员。通过对学校场馆开放形式及对象的调研,得出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试点还是非试点学校,对本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均无不开放措施,试点单位室内外场地均设立专门的时间向学生和教职员工开放,室内场地部分向社会开放,其中有4所学校室内场地不对社会开放;非试点学校大致相同,只是室内场馆不对社会开放所占比例更大;其中只有个别场地资源丰富的试点和非试点学校全天开放,但不对社会开放。
4.2 运营方式及状况现状
学校体育场馆运营方式包含有偿服务、无偿服务和有偿无偿相结合服务。从表2可以看出,试点学校基本按照国家政策执行学校场馆对外开放,无经营性有偿服务;无偿开放除了部分学校室外场地面向社会,其他学校还是选择面向校内学生及教职员工。非试点单位无论室内场地和室外场地都没有无偿对社会开放;对教职工全部实行无偿服务,只有个别学校对学生采取室内场馆有偿、无偿相结合的服务;而对社会开放均从不同程度采取有偿服务;在这些学校中虽有部分院校得到了当前的盈利,但很多学校管理曾认为从场馆使用寿命缩短的长远价值评估下,也未必得到真正的效益。
4.3 学校主管部门对场馆资源社会化所持态度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能否长期有效开展,不仅仅是政府政策单一驱使就能长期有效开展的,需要多方努力,其中学校主要管理部门的想法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对学校管理部门和体育教育者共114人的调研,无论是领导还是体育教育者,完全持支持态度的仅占总数的27.2%,而支持但有忧虑的占67.5%。这说明学校有89.7%的人在思想上是持支持态度的,但是多数人对学校场地社会化存在这现实的忧虑。
5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影响因素分析
5.1 开放模式与资源分配矛盾
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确实解决了一部分学校场地社会化的问题,但这只能解决少数条件优良的学校,而多数学校场地资源还只能勉强为学生提供服务,即便是在教学后存在空闲时段,多数学校仍会为学生和本校教职工提供服务,这无疑将社会群体排除在外,依旧无法有效的实现社会化。而一些可以空置出的场地,也均是人们不愿意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因此这一矛盾将制约这学校场地社会化开展。
5.2 场馆资源维护与资金运营的矛盾
体育场馆养护需要大笔经常性投入,国家和政府虽耗费大量资金投入,但分配到每个学校的资金远远不能弥补场馆损耗、日常养护、管理人员工资等开销。即便是能够满足眼下开支,但从长远角度看,场馆使用寿命的减短,依旧给学校资源未来投入埋下了重大负担,这也是学校领导忧虑的问题之一。
5.3 安全问题与学校责任的矛盾
虽然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量身定做了一套整体风险管理和责任保险方案,出现人身以外伤害,学校不必承担相应所示,但学校场馆机构仍然要设立一个相关工作部门,协调当事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相关事宜。再者,社会人员人文素质存在差异,一旦在校内出现对学生的人身伤害或思想偏导,将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这也为学校场馆资源社会化带来了阻碍作用。
5.4 多元开放与学校管理的矛盾
学校场馆资源社会化开放无疑把学校场馆的开放带入了多元化模式,由对学生和教职工群体演变成学生、教职工和社会人员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管理将产生很大的变化。面向社会服务后的一些连带管理将层出不穷,如场馆外的校园纪律管理、社会锻炼人员的车辆管理、校园保卫工作扩大化等相关问题,都为学校管理带来了负担,甚至有的领导提出:学校是教育机构,管理是针对教育的管理,场馆社会化侧面相当于学校社会化了,那将影响学校的本职工作。
6 建 议
6.1 从多学科领域入手实现学校场馆资源社会化
学校场馆资源社会化应注重专业的服务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场地规划与建设、科学的经济运营和专业的体育指导。所以,无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开展,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将体育教育与建筑学、管理学、经济学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更加科学地促进其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6.2 健全制度保障建设,重视服务体系构建
作为政府角色,绝不能重视审批,轻视服务;不能重视政策制定,不重视政策具体落实;更不能局限在制定政策,不重视政策的持续完善。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应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政府应该多方考察,取国内外优长,弥补我们的不足,鼓励专家学者探索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新渠道,更快更好地制定切实有效的长效发展策略。从而使其更加系统和完善。
[ 1 ] 胡靖平,纪红霞.论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社会共享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J ].体育科技,2010(1).
[ 2 ] 李立峰,王白晶.高校新园区体育场馆社会化实践与探索[ J ].赤峰学院学报,2010(1).
[ 3 ] 魏本好,席玉宝.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
G818
A
1674-151X(2012)01-00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04
投稿日期:2011-12-04
张言(1983 ~),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