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
——以广州为例

2012-10-25张文龙余锦龙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产业化广州

张文龙,余锦龙

(1.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海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海南海口571158)

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
——以广州为例

张文龙1,余锦龙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海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海南海口571158)

专利技术产业化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组织模式的采用对于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需要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官产学研资介”的密切结合,共同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

专利技术产业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组织模式

一、前言

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不可小觑的贡献。因此,专利技术产业化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使科技更好地与经济相结合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和机制尚不完善,市场主导性不强,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渠道,是导致专利技术产业化困难的因素之一。

二、专利技术产业化及其组织模式

专利技术产业化是指从某项成熟的专利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直至与该项技术创新有关的专利技术产品达到一定市场容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最终形成一个产业的过程。[1](p21)它是专利技术经过实施、转化、产业化的动态实现进程。

专利技术产业化不仅是指专利技术产品要进入市场,而且更强调进入市场的专利技术产品要能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一般认为,专利技术产业化包含四个层次:(1)产品化。经过中间试验阶段,开发研究成果成为可投入的产品;(2)工厂化。为市场而进行批量生产;(3)系列化。新产品达到预期的大批量生产;(4)产业化。形成生产新产品的企业群或行业群。[2](p67)

专利技术产业化的组织模式是发挥专利技术产业化动力机制作用,提高专利技术产业化效率和效果的组织结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说,在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除了技术的推动、市场的拉动等动力机制以外,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组织模式的采用对于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构建

从整体来看,专利技术产业化是将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最终形成一个产业的技术经济全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既涉及到专利技术的开发者,也涉及到专利技术的使用者,还涉及到影响专利技术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因此,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技术创新链条。

世界各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在这个技术创新链条上,经常会出现从技术链到产业链的间断。这个间断意味着并不是每一项专利技术都能顺利地实现产业化。[3](p29)英国Thomas Hellmann(2007)的研究认为,科学家很少知道自己的科学发现能带来什么样的产业化应用,同时企业也不清楚什么样的科学发现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此形成科学与市场的空隙,并认为专利制度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隙,是科学发现通向产业化的桥梁。[4](p647)因此,在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整个技术经济过程中,技术链和产业链之间的顺利过渡和有机结合是专利技术产业化成功的关键。[5](p71)为此,在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过程中,应对技术创新链条实施全过程分析,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促进措施,从而建立起适应专利技术产业化需求的组织模式。

在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一般情况下,各级政府部门是整个技术创新链条中技术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键纽带。在技术链上,政府可以从技术选题开始就使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紧盯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各级政府基于本地的产业资源、技术优势和发展目标及发展规划,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征集重点研究方向和重点支持项目,并从中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前景、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又能较快形成生产规模的项目给予立项扶持,或者政府基于市场需求,选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通过各级各类专项计划,对选定的项目给予研究开发经费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在产业链上,政府为促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而建设公共转化平台、提供配套资源支撑条件并提供政策支持。可以使技术链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市场上寻找到合适的产业化企业,从而实现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并进行新兴产业的孵化。

除此以外,企业及企业家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产业化的成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由政府部门构建产业化平台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措施,降低企业及企业家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提高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率并促进其收益最大化,是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的重要环节。

由此,根据上面所述,并依据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如下图1所示。

图1 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

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组织协调、加强服务,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为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提供组织保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专利技术产业化的主体还是相关的服务机构,都要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进一步确立企业在专利技术产业化中的主体地位,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专利技术创造和培育专利技术产业化源头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实行“官产学研资介”密切结合,通过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拓宽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新格局。

四、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在广州的应用分析

以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广州,是广东省会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经过多年的努力,拥有良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基础,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广州的发明专利多、技术需求大与专利技术转化率低、技术交易少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要推进广州的综合实力与可持续发展,着力把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实施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提升广州专利技术转化为经济社会产出效益和知识产权经济贡献率,实现广州从知识产权大市向知识产权强市和创新型城市转变,是广州实施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

(一)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广州是珠三角经济区的中心,是我国首个迈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省会城市,是我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近年来,广州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契机,建设“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国家专利技术(广州)展示交易中心”,实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计划、知识产权顾问计划、专利申请“灭零倍增”计划和专利技术实施计划,开展专利奖励和专利产出鼓励工作。同时,科技计划项目向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倾斜,大大提高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广州专利申请量继2005年突破1万件之后,2010年实现翻一番(20801件)的新突破,年平均增长为13.96%,其中2010年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为26%,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9%。专利创新的结构明显优化,三种专利的比重由2005年的16∶31∶53提升为2010年的28:33:39。专利创新的质量加快提高,专利技术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质的突破,为企业争取到200亿的授信额度,共扶持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89项;五年里,创建和培育国家级园区1个,省优势区域6个,国家试点企业20个,省优势企业67家。

虽然广州在知识产权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培训、专利的申请以及授权补助、专利的质押贷款贴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等方面出台很多扶持政策并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专利技术产业化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相对下滑。

专利研发阶段是专利技术产业化实施的基础。专利成果是否可供实施,是否具备可以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可行性,取决于专利权人所提供的专利成果的可转化性。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在专利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专利研发的投入力度决定着专利成果的产出。专利成果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区域专利实施和专利产业的重要因素。

表1 201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前10位的城市(不含直辖市)

作为首批创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广州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从1996年到2005年连续10年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虽然广州近来在专利申请方面年均增长逾20%以上,但是广州在专利申请的数量方面仍然被赶超。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资料显示,2011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前10位的城市(不含直辖市)中,广州已经滑落到第四位,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146件,约为排名第一的深圳的授权量(11826)的1/4(见表1)。广州的专利地位相对下滑。

2.创新政策激励不到位。

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的激励政策仍然偏少,力度较弱。重大专利奖励政策的正式出台落后省和先进城市3-5年。比如2010年,广州在知识产权方面资助的资金约为900万元,而深圳资助资金达到1.2亿元,东莞的资助资金是8000万,佛山是7000万①数据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都远远超过广州,广州的扶持标准是全国的中下水平。此外,广州用于专利推动产业化的资金只有300万元,广州专利的转化率也不超过10%,与创新政策激励不到位有重大的关系。就广州的专利信息定期与不定期发布形式、专利保护、产业化有效科研评估体系建设、专利技术交易中资金和专利对接服务力度、专利转化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专利的孵化基地建设方面、专利孵化的项目资金支持方面等系列工作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专利实施阶段财政政策中的税收优惠、科技政策专项扶持、政府采购等对专利成果商品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创新意识的强化不到位。

目前各级干部,尤其是相对高层的领导干部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不足够。在知识产权的创新意识上,领导的素质滞后于创业理念,政府的引导滞后于市场发展,政策的实施滞后于企业需求。

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广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广州市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应把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为此,从战略高度重视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规划,解决专利技术产业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瓶颈问题,是广州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4.创新战略的调整不到位。

在自主创新发展布局中,受“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的思维定势的影响,“重保护,轻创新”的倾向一直存在,坚持“创造、保护”两手抓的精神和政策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直接影响到解决广州“软肋”相关战略战术的抉择。

(二)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在广州的应用分析。

结合广州的具体实际,对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在广州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1.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技术链分析。

如图1所示,在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下,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技术链分析,主要涉及选题分析能力、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研究开发手段资源、研究开发资金资源和研究开发集成能力等几个方面:

(1)选题分析能力。广州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导、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创新体系,选题分析能力较强。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数字音频、高清互动、高端芯片、新一代通信等国际领先核心技术和标准。2010年获得国家、省科技奖励17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广东省科技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89项。

(2)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广州作为毗邻港澳的华南中心省会城市,交通发达,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具有不可替代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区位、人才和信息优势。同时,广州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集聚和培育一批高端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全市研发(R&D)人员9.35万人,两院院士35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士18名,中国工程院士17名),占全省73%;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6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6个,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名,均为全省之最。成功举办14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吸引众多海外留学人员来穗交流,参会人员层次、论坛水平、参展参会覆盖面、影响力连创新高,被誉为“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第一品牌”。

(3)研究开发手段资源。广州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到目前为止,广州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40家,占全省重点实验室的90%以上,初步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次重点实验室布局。累计建成国家级工程中心1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88家,已成为相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因此,广州拥有一流的研究开发手段和中试基地。

图2 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平台结构体系图

(4)研究开发资金资源。广州众多的研究开发机构一方面可以从各级政府获得各种经费支持,一方面由于其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可以获得一些企业的委托研究和开发,从而得到研究经费。5年来获得承担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经费资助127.7亿元,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其中2010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约2.4%。另外,广州一直在续优化科技投入,保障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2010年在继续安排高新技术产业资金2亿元,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1.8亿元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电子信息专项17,656万元,生物专项1,882万元。大力支持配合设立省市中央共建科技创新项目,继续安排资金支持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总的来说,研究开发资金资源较多。

(5)研究开发集成能力。广州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自20世纪80年代改制以来,承担着专利技术产业化的使命,强化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意识和市场意识。通过政府组建的合作平台,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可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集成能力。

2.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的产业链分析。

专利技术产业化的产业链分析,主要涉及市场开发能力、综合经营能力和批量生产能力等几个方面:

(1)市场开发能力。广州地处祖国南大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建城2200多年以来就富有经商的文化和传统,历代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代商业人才汇聚,市场开发能力很强。创办于1957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成交总额占中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2)综合经营能力。富有经商传统的广州企业拥有很强的综合经营能力。比如策划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产品销售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

(3)批量生产能力。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的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然成为世界性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电子、医药、建材等行业产值均居全国之首。彩电产量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家用电冰箱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各产业批量生产能力较强。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广州已具备专利技术产业化技术链和产业链上的各种优势。需要加强的是如何将技术链和产业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技术链和产业链形成合力,形成具有专利技术产业化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从而成功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

3.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链分析。

在技术创新链条上,主要涉及到配套技术支撑能力、小试能力和中试能力、建立激励机制、进行制度创新等的分析:

(1)配套技术支撑能力。为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健全公用检测和分析手段,建立通用技术标准及检测规范,以减少重复投资及标准混乱。配套技术支撑能力主要包括物质平台和管理平台两大部分,每个平台又分为更小的子平台,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物质平台是物质实体,由专利信息网络平台、专利技术产业化综合服务平台、专利技术中试平台、专利技术产业化平台、专利技术产业化金融支持平台构成。管理平台是虚拟平台,包括技术标准化平台和管理标准化平台。完整的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平台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

(2)小试能力和中试能力。研发机构可以通过各级政府和企业获得部分资金进行前期研究和开发,这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后期的产业化。但是,对于市场前景不明朗的研究开发项目,一方面研发机构因为资金有限而无力进一步投资,另一方面,企业因为看不到明朗的市场前景而不愿意投资。为此,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对符合发展规划的项目,从选题时就予以指导,并通过政府资助,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筹措资金建设小试、中试基地,必要时将风险投资政策引入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并组织一批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到技术链与产业链的结合阶段,从而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成功。

(3)建立激励机制。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在税收、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研发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投入到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打击侵权,维护创新企业的利益。采用技术支持和专家评审制度,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在制度上保障企业家进行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要特别关注企业家在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保障企业家在投资成功后的个人收益和相应的荣誉,使企业家具有强大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动力和积极性。

(4)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使得专利技术、资本、管理和市场等各种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一切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显现各类人员的活力和积极性,形成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创新创业的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5)运用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政府的引导的纽带作用,通过技术扶持、资金支持、创造有利环境等方式,发挥技术链和产业链上的综合优势,鼓励、引导市场的主体——企业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高效利用产业资源,对可能产生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实施产业化,并逐渐实现扩散和辐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结语

专利技术产业化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除了技术的推动、市场的拉动等动力机制以外,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组织模式需要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官产学研介资”密切结合,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拓宽投入渠道,共同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顺利实施。

[1]白银宝.我国专利产业化战略的实施路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任秀奎.我国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8,(2).

[3]林淼,苏竣,张雅娴等.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J].科学学研究,2001,(4).

[4]Thomas Hellmann.The Role of Patents for Bridging the Science to Market Gap[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Vol.63(2007).

[5]陈雯.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F27

A

1003-8477(2012)06-0076-05

张文龙(1973—),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余锦龙(1972—),男,海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法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广东省广州市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州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09-ZR-01

责任编辑 姜凤玲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产业化广州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镁冶炼专利技术研究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