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6例
2012-10-25张媛
张 媛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6例
张 媛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枣庄 277300)
探究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愈合率为82.6%,Hp根除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率46%,Hp根除率76%,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8%,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2=4.15,<0.05。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有利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康复,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多发病,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两病临床症状和病因相似,均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病情复杂、病位较深,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医生重点研究的课题。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痛、胃脘痛病证范畴,常因脾胃虚弱、饮食伤胃、寒邪客胃、肝气犯胃[1]等引起。本文对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中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7.2±2.3)岁,病史0.5~33年,平均病史(12.3±2.1)年。均经过电子胃镜病理诊断,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良性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2例,胃溃疡19例,复合性溃疡5例。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发展、病史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甲硝唑片0.4g,阿莫西林0.5g,每天3次,连续给药14d,联合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连续给药28d。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三七粉2g,黄连6g,白及、海螵蛸、川楝子各10g,川贝母、延胡索、黄芪各12g,瓦楞子、白芍、白术各15g,太子参、丹参、厚朴各20g。若患者神疲乏力,胃部隐痛,怕凉喜温,可加吴茱萸和炮姜;若患者出现胃部胀痛,且伴有灼热感,口舌易干,情绪易激惹,舌红苔黄,则可加苍术、滑石、茯苓;若患者两胁肋部胀痛,有满涨感,且嗳气频作,情志难疏,则可加枳壳、木香、香附、青皮;若患者胃部隐痛,手足心热,口干气躁,可加麦冬和沙参;若患者出现瘀血,可加赤芍、桃仁、郁金、红花。每天1剂,水煎取汁450ml送服,分每天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28d。
1.3 疗效评断 2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且停药1个月后,到院进行电子胃镜复诊,采用Hp检测,进行尿素酶试验。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水肿完全消退,溃疡面完全愈合,Hp根除;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水肿基本消退,溃疡面基本愈合,或溃疡面缩小超过一半,Hp消除率≥50%;未愈:临床症状不变或加重,水肿未消减,溃疡面范围缩小,面积不明显。停药治疗1个月后,Hp检测为阴性,表现为Hp根除标准,其中愈合率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愈合率为82.6%,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率为46%,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2=14.5,<0.01。观察组Hp根除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Hp根除率76%,2=4.33,<0.05。详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不良反应率2.2%;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5例头晕,2例皮疹,不良反应率18%,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2=4.15,<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胃肠道黏膜缺损造成黏膜肌层穿透,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该病病情复杂,幽门螺杆菌(Hp)、自由及免疫细胞、胃泌素、胃酸过多均会引起消化性溃疡疾病。中医认为,胃溃疡属于“胃脘痛”、“肝胃气痛”、“吞酸”等范畴[2]。临床特点表现为:①周期性。溃疡发作期和缓解期相互交替,溃疡期和愈合期反复交替;②长期性。病程较长;③节律性。胃溃疡患者疼痛出现在餐后半小时,持续1~2h,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疼痛出现在餐后2h。
胃溃疡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幽门梗阻、胃穿孔等,甚至可能发展为胃癌,因此该病需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治疗上需修复胃黏膜,根除Hp,恢复胃肠道功能。西医治疗中,奥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西药,能够有效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氢钾ATP酶活性,药效起效快,可抑制胃酸过多。但由于胃溃疡的病程较长,胃黏膜修复时间较长,采用奥美拉唑虽然能够有效修复胃黏膜,但不能有效根除Hp,治标不治本。因此临床中采用中药治疗[3]。中药治疗采用辨证施治,预防再次复发,调整胃肠运动和分泌抑酸。中药方中,黄连有助于泻火解毒,能够泻除心胃肝胆之火;黄芪改善胆、脾及大小肠湿热;丹参可去腐生肌、活血化瘀、止痛通络;白及消肿生肌,保护胃黏膜,止血止痛,中和胃酸,为大网膜覆盖提供有利条件。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实火当清热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针对不同类型症状的患者,采用辨证给药,标本兼治,从而达到健脾益气、生肌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治愈率为82.6%,Hp根除率95.7%,不良反应发生率2.2%,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有利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康复,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 吴海鹰,文春燕.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体会[J].甘肃中医,2008,21(9): 128.
[2] 余江平.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4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 292.
[3] 段钟情.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浅谈[J].中国医疗前沿,2009,(18):137.
(本文校对:王治华 收稿日期:2012-01-1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6.017
1672-2779(2012)-06-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