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中医证型研究
2012-10-25吴桦宗李灿东
吴桦宗 李灿东
胃癌的中医证型研究
吴桦宗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级研究生,福州 350122)
研究胃癌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应用胃癌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对30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胃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胃癌患者以中年组比例最大,占42.3%,而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在各年龄段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属于实证的肝胃不和、痰湿凝结、瘀毒内阻在胃癌中占的比例较大,位居前三位,尤其是肝胃不和者,占胃癌中医证型的比例接近一半;不同性别患者虚实证型是有差异的(<0.05),其中男性以实证多见。胃癌患者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在各年龄段之间患病率差别不大,证型以实证为主,肝胃不和、痰湿凝结、瘀毒内阻3种证型居于前三位,肝胃不和占比例最大,而不同性别的胃癌患者虚实证型是有差异的。
胃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性别;年龄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我国胃癌年死亡率为25.21/10万,占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1],胃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且发病率又有逐渐上升趋势,胃癌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医在防治胃癌发生及术后调理方面具有优势,中医讲究辨证分型论治,其中辨证论治研究较多,而有关中医胃癌的中医证型的报道众多,但对胃癌中医证型的论述、分型方法、分型依据等不统一。因此,加强胃癌中医证型的研究,有助于探索胃癌的证型分布规律,指导辨证论治,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门诊患者,符合胃癌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病例,共收集300例。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胃癌诊断标准[2];②经组织活检病理诊断证实。③年龄≥18岁,性别不限。
1.3 排除标准 ①转移性胃癌;②胃癌手术后;③合并严重糖尿病、严重心、肺、肾疾病、其他恶性肿瘤。
1.4 中医证型判定标准 按张洪基主编的《中西医结合常见肿瘤临床手册》[3],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瘀毒内阻、胃热伤阴、痰湿凝结、气血两亏6个证型。就虚实而言,肝胃不和、瘀毒内阻、痰湿凝结属于实证,脾胃虚寒、胃热伤阴、气血两亏为虚证。
1.5 调查量表的制定 制定胃癌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每个入选病例均填写中医临床证候调查表。其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年限、胃部病变组织活检结果、中医四诊信息等。
1.6 质量控制 调查过程中采用统一诊断标准、调查表格,现场客观填写。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进行辨证,独立进行数据录入。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要求提前对参与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方案和标准操作规程培训。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频数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见表1。
表1 年龄与性别分布 (n,%)
关于年龄分布:根据中国年龄分段标准:18~40岁为青年,中年41~65岁为中年,66岁以上为老年。在本研究中,300例胃癌患者,年龄最大者为93岁,最小者24岁,平均年龄为(48.35±20.16)岁。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32例,男女比例为1.27∶1。以中年组所占比例最大,为127人;其次为老年组,为95人,占比例较小的是青年组,为78人,经2检验,2=2.827,=0.243>0.05,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在各年龄段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中医证型分布 肝胃不和、瘀毒内阻、痰湿凝结属于实证,脾胃虚寒、胃热伤阴、气血两亏为虚证。见表2。
表2 中医证型分布 (n,%)
本研究显示,300例胃癌患者中,证型肝胃不和者135例,比例最大,占45.0%;其次是痰湿凝结者61例,占20.3%;瘀毒内阻者48例,占16.0%;脾胃虚寒者32例,占10.7%,胃热伤阴者13例,占4.3%,气血亏虚者11例,占3.7%。肝胃不和、痰湿凝结、瘀毒内阻位居前三位,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肝胃不和者,占胃癌中医证型的比例接近一半。
2.3 虚实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见表3。
表3 虚实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n)
本研究显示,300例胃癌患者中,实证244人,其中女性94人,男性150人;虚证56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38人,经2检验,2=15.90,<0.05,表明不同性别患者虚实证型是有差异的。
3 讨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思想之一。证是通过四诊把各种证候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加以综合而得出的诊断结论,是疾病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症状反映该阶段的主要病变,提示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为治疗提供依据。在临床诊疗中,证候是立法遣方用药的依据。法随证立,方依法制。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胃癌在中年组患病率较高,这可能今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中年人生活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等有一定的关系。另外老年组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胃癌的发病率是增加的。而青年人的患病率相对于以往研究,也有增高趋势。这就导致中医证型比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肝胃不和型胃癌占有较大的比例,几乎达到胃癌总人数的一半。这和临床上胃癌患者常出现的症状是相符的,大多胃癌患者是因为反酸、烧心、胃胀等就诊的。其次是痰湿凝结型胃癌,胃癌患者有些会出现纳呆、胃胀、酸困乏力等症状,该型的胃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位居第二,但是相对来说痰湿凝结型已经少很多。排在第三位的瘀毒内阻型,该型和肝胃不和型、痰湿凝结型均属于实证范畴。虚证为主的胃癌相对较少,其中脾胃虚寒者多见,另外胃热阴伤和气血亏虚者相对少见。这可能与胃癌患者未手术前以实证为主有关[4],该研究入组患者均实行胃癌手术的患者,这样导致实证者居多。
不同性别在相同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其疾病证候也不完全相同[5]。按阴阳理论,男为阳,女为阴,男子以气为本,女子以血为用,性别不同,身体气血也有差别。胃癌患者也如此,本次研究发现,胃癌患者虚实证型有性别差异,男性以实证为主,女性以虚证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施俊[6]的357例胃癌中医证型性别差异性分析的研究结果。当然从整体来看,实证多于虚证。
有病防变,为了降低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应积极开展预防工作,中医在预防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关于证型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对胃癌证型进行研究,正确的辨证能提高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有效率,对临床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孙即舟,孙亚红,邵军.胃癌综合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5,32(8):621.
[2]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96.
[3] 张洪基.中西医结合常见肿瘤临床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36-139.
[4] 张玉,吴勉华.53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223-225.
[5] 潘树和.辨证论治中的同病异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7): 10-11.
[6] 施俊.357例胃癌中医证型性别差异性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28(16):429-430.
(本文校对:苏玲 收稿日期:2012-02-13)
△指导老师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6.005
1672-2779(2012)-06-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