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0年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门诊中成药用药分析
2012-10-25贺德勇
贺德勇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东营257000)
随着世界回归绿色理念的蔓延,中草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中成药制剂的蓬勃发展,鉴于其便于服用、便于携带的特点,在临床上中成药的应用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笔者通过掌握本院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为中成药的相关监督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医疗信息平台2007~2010年门诊中成药用药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零售价、用药零售总金额等。
1.2 方法 利用用药频度 (defined daily doses,DDDs)分析法[1,2],评价药物在临床中的地位,该值越大,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性倾向越大。具体方法为:①确定2007~2010年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门诊中成药的零售总金额及药品零售总金额,分析4年来该院中成药的应用趋势;②确定每日规定剂量(DDD值,defined daily dose),以《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为准,药典未收载的药品结合其说明书及临床实际而定;③以药品的总用药量除以相应的DDD值求得该药的DDDs(用药人次数);④用总用药金额除以相应的 DDDs数,求得该药的每日用药金额 (defined daily cost,DDC);对总用药金额、DDDs值行数据处理;分别对发生总金额、DDDs及 DDC进行排序及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中成药零售总金额分析 2007~2010年我院中成药使用总金额,见图1。统计表明,2007年至2010年该院门诊应用的药品总金额分别为7 049.89万元、8 381.74万元、8 474.46万元、8 973.48万元,中成药的使用金额分别为3 883.59 万元、4 614.54 万元、4 377.84 万元、4 338.87 万元。以2007年为基准,2007~2008年中成药使用金额增加较明显,2008年增加 18.8%,2009 年增加 12.7%,2010 年增加11.7%,符合我院门诊量逐年递增的态势,也体现出这些在临床上具有高认知度的中成药用药需求的稳步提升。
4年间以金额统计排在前15位的中成药使用金额,见表1,其占年中成药总使用金额的百分比分别为:2007年为36.5%,2008 年为 40.7%,2009 年为40.1%,2010 年为 41.9%,说明前15位中成药的销售情况在总的中成药中占主要地位。其中疏血通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百癣夏塔热片、通心络胶囊凭借自身的疗效确定且价格适中特点,连续4年排在前15名之内,由此可见主要是活血化瘀类和清热类的中成药,这与我院整体用药流向和服务人群的结构相符。
图1 2007年至2010年门诊中成药金额
表1 2007年至2010年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中成药使用金额前15位排序
2.2 DDDs分析 对本院2007年至2010年应用的中成药进行了 DDDs排序及分析,DDDs大,反映患者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反之说明患者已较少使用。2007年至2010年本院中成药DDDs前15位排序,见表2。
由表2可知,通心络胶囊、脑安胶囊、复方丹参滴丸、舒血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通塞脉片等药 DDDs值在4年内多次排在前15位。近些年,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和心脏病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3],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所以致使活血化瘀药、益气活血药、通络止痛药等中成药的使用频度也随之相对较高。
2007至2010年连续4年DDDs排在前15名的以胶囊剂和片剂等口服制剂为主,这类剂型因其携带及服用方便、储存要求较低等优点更适用于门诊病人,故得以广泛应用。
2.3 DDC分析 DDC值可直接反映药品价格的高低,2007年至2010年本院中成药DDDs前15位的DDC值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DDDs排前15位的中成药中,口服制剂的平均DDC值不超过10元。但是应看到个别中药注射剂价格较高,如疏血通注射液DDC值超过100元,有必要加强个别中成药注射剂的监督管理,以免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表2 2007年至2010年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中成药DDDs前15位排序及DDC
续表:
3 讨论
我院作为黄河口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至2010年门诊中成药销售总金额分别较2007年递增了18.8%、12.7%和11.7%,增长幅度在2008年上扬以后大幅回落,可能和国家医改的调控有关,但总金额始终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与医院药品销售总金额增长幅度基本一致,符合我院门诊量逐年递增的态势,也体现出这些在临床上具有高认知度的中成药用药需求的稳步提升,同时印证了文献报道的对综合性医院中成药的管理应采取稳定增长的战略[4]。
从2007年至2010年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脑安胶囊、通心络胶囊、通塞脉片、疏血通注射液等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均在排序前15位中,说明中成药在心脑血管急症上的应用以及维持治疗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与本院的心血管内科作为重点科室,人员技术力量雄厚有关,不过这一结果也反映了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为常见,应引起重视并加强预防和治疗。作为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的比例较高,故蒲地蓝口服液、穿王消炎片、黄柏胶囊、羚羊角胶囊、喜炎平注射液等清热类中成药,凭借自身在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方面的疗效确切,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青睐。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况加重,补益剂参麦注射液为排序上升幅度较大的品种,2007年未进入前15名,而2008年至2010年位次分别为第四位、第三位、第二位,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我院中成药的应用状况基本合理,价格适中、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的中成药口服制剂在门诊用药中占较大的比例。同时中成药注射剂因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的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007年至2010年本院中成药使用金额前4位均为注射剂。但是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且制剂纯度不易保证,所以近年来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200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暂停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使用和审批,使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医药界及社会的强烈关注[5]。同时个别中药注射剂DDC较高,如疏血通注射液在门诊病人的使用,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其状况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查。
综上所述,本院临床使用中成药基本合理,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使用及品种单一化的情况。临床使用中成药既要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还应加强中成药的利用分析研究,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从而使中成药更好地造福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1]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2]刘翠红.我院2003年至2005年口服中成药的药物利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1):41-43.
[3]乌正赉.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防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1):6 -7.
[4]董占军,张淑慧,王芮,等.波士顿矩阵理论在医院药品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16):1206-1208.
[5]曾聪彦,梅全喜.从“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根源[J].中国药房,2007,18(6):4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