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体育“竹竿舞”教学开展及效果分析

2012-10-25

运动 2012年9期
关键词:竹竿实验班身体素质

倪 峰

(杭州采实教育集团,浙江 杭州 310016)

理论与方法探索

民族体育“竹竿舞”教学开展及效果分析

倪 峰

(杭州采实教育集团,浙江 杭州 310016)

本文阐述了民族体育项目“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的背景及教学过程,并进行了“竹竿舞”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竹竿舞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改善学生学习态度上有明显效果。竹竿舞教学的开展,加快民族体育的整理与挖掘,有效促进民族体育的完善与发展,弘扬民族优良品德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体育;竹竿舞;教学开展;效果

2006年12月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后,2007年开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绝伦。然而,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参差不齐,在体育场地、设施相对贫乏的状况下,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具有寓教于乐、乐中易学、安全方便、简便易行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便逐步走近中小学生体育课堂。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竹竿舞”这一教学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之中,经过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开展“竹竿舞”教学七年级(2)班36名学生为实验组,以七年级(3)班35名学生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数据库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查阅了相关的文献35余篇。

1.2.2 问卷调查法针对研究内容设计了问卷,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前后调查。

1.2.3 比较分析法收集实验前测的和实验后测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剖析实验结果。

1.2.4 访谈法向民族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教师访谈征求他们对本研究的看法

1.2.5 数理统计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的实施过程

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必需调整对照组的人员配置以使两组在身体素质方面无显性差异),并将《学习态度量表》以问卷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了调查,对测试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开始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教学内容加大“竹竿舞”教学内容时对照班仍然采用普通体育教学,教学内容为田径、球类、技巧等项目,教学时数与实验班相同。两个班由同一教师任教,在相同条件同等要求下进行教学。经过2个月后,分别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完成锻炼态度问卷调查,试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和分析。

2.2 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兴趣态度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态度相差不大,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对照组学生学习态度基本保持原状,没有多大变化。研究表明,获得乐趣和愉悦感是参加体育运动的最重要原因,如果体育运动能使参加者产生乐趣,参加者将更自觉、更投入地坚持运动。相反,如果参与者不能从运动中获得积极情绪,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起到“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体验则起到“减力”的负作用。因此,要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第一位。实验班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明显多于对照班,而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相对低于实验班。实验班有32人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可以很好的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并认为体育课非常有必要,各方面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班。这说明“竹竿舞”教学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参加体育活动。

表1 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兴趣态度比较

表2 实验后学生体育课行为态度比较

表3 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

2.3 实验后学生体育课行为态度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比对照组学生更加集中参与活动更为积极主动,听从教师指挥,上课捣蛋的学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学生。学生练习时相互配合,教学氛围融洽,课堂效率高。对照班则效果在各方面都不如实验班,学生比较散漫,课堂沉闷,尤其在相互配合方面相差很多,缺乏合作意识。

2.4 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对表3进行分析,经过2个月的“竹竿舞”教学,实验组学生3项身体素质与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班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在实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班成绩虽然也有提高,但幅度不大,特别是1分钟跳绳的平均值实验班的跳绳增幅达到17个,而对照班增幅为3个无显著改变,说明跳竹竿舞对节奏要求高的跳绳项目成绩提高有明显效果。

2.5 “竹竿舞”社会实践效果分析

“竹竿舞”在我校开展4年以来,已逐步由课堂向整个校园辐射,由校园向家庭、社会辐射,在社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今后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论与建议

3.1 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即能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能被广大少年儿童所接受、所理解、所认同。“竹竿舞”在学校开展4年来,在学生的课余生活留下浓重的一笔,如何使活动更具延续性与生命力?笔者认为,只有深入挖掘活动本身的育人功能,让活动与德育相整合才是今后发展的新思路。不仅增进了学生的友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而且规范了学生的言行;更使学生得到了锤炼,情感得到了洗礼和升华,以达到活动与德育两手抓的目的,使活动本身更具有意义。

3.2 学校“竹竿舞”活动开展以来已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与校本课程相整合也是必然的趋势。单从运动方法来看,竹竿舞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器材简便易制,活动形式活泼多样,方法也变换无穷,展示个人或团队的高超技能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友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馨。 从课程开发、设计、研究到评价的各个环节上看,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运动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

3.3 将民族体育“竹竿舞”引人课堂教学,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淡化体育竞技运动,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 2 ]沈玉霞,袁建伟.竹竿舞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启示[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4).

[ 3 ]罗英梅.竹竿上的健美操——竹竿舞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J ].河池学院学报,2007(S1).

[ 4 ]何祖星,史伟.审美视角下的苗族竹竿舞的体育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研究[ J ].科技信息,2010(7).

G807

A

1674-151X(2012)05-105-02

投稿日期:2012-02-11

倪峰(1975 ~), 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52

猜你喜欢

竹竿实验班身体素质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爬竹竿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锻炼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长竹竿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