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发展主旋律
——2011年中国酿酒行业盘点

2012-10-24中国酒业协会供稿

食品工业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酒类酿酒啤酒

■中国酒业协会 供稿

唱响发展主旋律
——2011年中国酿酒行业盘点

■中国酒业协会 供稿

从不久前召开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现名中国酒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上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对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统计:2011年,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254家,全年饮料酒及发酵酒精生产量7103.46万千升,工业总产值6699.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631亿元,利税总额1518亿元,其中利润806.91亿元,全行业平均亏损面10.91%,亏损深度3.60%。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酿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超过了10家。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发改委与工业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组织编制的《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酿酒行业的指导规划相继出炉。此外,为了推动地方酿酒产业的发展,2011年,各地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配套的刺激酒类产业经济发展计划,为“十二五”期间酿酒产业的发展确定了路线,指明了方向。在上至国家层面的产业规划,下至各省市的振兴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引领下,相信“十二五”期间,中国酿酒产业的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劲。

加强酒类流通管理

在酒类流通领域,商务部发布了我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的首个中长期指导性文件《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意在加强酒类流通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意见》指出,酒类流通管理要以深化机制改革为主线,以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导、强化技术支撑为原则,以调整架构、规范管理、提升质量、改善环境为重点,着力推进连锁化、专业化、信息化经营,指导科学、理性、健康的酒类消费,促进酒类流通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以酒类流通电子随附单、无线射频等为支撑的追溯体系覆盖全国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酒类零售企业连锁化率提高到20%,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率达到90%以上,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质量安全重中之重

201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全的通知》(国办发(2011)12号),文中要求加强酒类综合治理,进一步规范酒类市场秩序,加大市场检查力度,整治制售假冒伪劣白酒和葡萄酒类的行为,重点整治非法勾兑和生产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酒类的行为,全面清理不符合经营资质的白酒和葡萄酒类销售单位。严格落实白酒和葡萄酒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推进酒类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加快制定葡萄酒行业规划,完善行业标准。随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23号),要求严格落实酒类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进出口环节的监管,加强检验检测和监测评估,健全追溯体系,加大侦办惩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价行为,同时强化保障政策措施。作为酿酒生产企业的组织,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文件精神,加强行业自律的通知》(中酒协【2011】32号),从生产者的角度强调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精神的重要意义,要求各酒类生产经营切实承担起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同时,行业协会将继续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在行业内开展加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重拳出击,净化酒类市场

2011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联合开展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专项集中行动的通知》,觉得从通知发布之日起至6月底,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冒白酒和葡萄酒为重点的酒类产品打击专项行动。同期的5月18日,商务部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的通知》,通知强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在做好政治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建立酒类流通管理长效机制。

行业效益:取得骄人业绩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统计,截止2011年底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254家,全年饮料酒及发酵酒精生产量7103万千升,工业总产值669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631亿元,利税总额1518亿元,其中利润807亿元,全行业平均亏损面10.91%,亏损深度3.60%。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酿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超过10家。几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显示,2011年宜宾五粮液集团销售收入达487亿元,其中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3.51亿元;泸州老窖销售收入达285亿元,青岛啤酒销售收入达231亿元,华润雪花销售收入221亿元,贵州茅台销售收入达203亿元,燕京啤酒销售收入达172亿元,江苏洋河销售收入达129亿元,烟台张裕销售收入达124亿元。

白酒行业:产销两旺

2011年,白酒行业延续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态势。全年产量1025.55万千升,行业资产总额309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831亿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618亿元。全年产品销售收入达3747亿元,利税总额1025亿元,各项指标均保持较高增长水平。2011年中报显示,白酒一线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达到40%和50%以上;二线企业达到60%和80%以上。旺盛的市场需求引起了一些人的侧目,对白酒高档产品价格提出质疑,特别是去年4月、9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两次约见行业协会及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等五家白酒企业领导,就白酒行业的涨价问题进行讨论与沟通。协会就白酒行业的现状、生产成本、优质酒比例、提价比例进行了说明,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理解,要求协会和企业一定要配合政府做好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工作。作为焦点的一线酒企业,表示要响应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不提价不涨价,并出台了措施稳控产品价格,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来消化生产和人力资源成本上涨,加大中低端产品的市场营销推广力度。

啤酒行业:不堪成本压力纷纷提价

啤酒行业属于微利行业,生产啤酒的原材料主要是麦芽、大米,再加上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此构成扑救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啤酒大麦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左右,因此受到国际市场价格行情变动的影响较大。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啤酒的原材料大麦、麦芽、啤酒酒花的价格接连上涨,煤、汽油等成本的增加,使得每千升啤酒的生产成本比原来提高了近百元。据估算,2011年千升啤酒平均销售成本达2297.69元,比2010年平均水平(1987.4元/KL)提高15.61%。迫于成本压力,啤酒生产厂家不得不对啤酒价格进行微调,来保证行业利润生存空间。2011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约谈行业协会及华润、青岛、燕京、百威四大啤酒集团高层,要求协会和企业一定要配合政府做好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工作,并对啤酒行业因不堪成本压力被动提价表示理解。

葡萄酒:进口市场快速升温

2011年,进口葡萄酒再次延续了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态势。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1年1~12月,我国酒类商品进口总量49.88万千升,其中葡萄酒的进口量为36.16万千升,占全部进口比重72.49%。葡萄酒进口金额达13.98亿美元,同比增长81.52%,而同期出口葡萄酒仅仅0.1827万千升,同比增长32.50%;出口金额达2117.65万美元,同比下降10.97%。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法国波尔多产区的最大进口国,也成为智利出口葡萄酒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从进口产品来看,由于对非法灌装的担忧和对国外食品安全的信赖,原瓶葡萄酒和酒庄酒开始成为销售的主流,单价高于5美元/升的小包装高档葡萄酒约占66.74%的份额。据了解,2011年来自法国的原瓶进口葡萄酒已达11.8万千升,比数据接近其它所有国家和地区进口量总和。

广告投放

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被称为“中国经济晴雨表”和“企业预期来年信心指数”表。酒类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的焦点。2011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总额127亿元,其中酒类广告费用约20亿元,占全部比重15%左右。2012年,继限娱乐、限医令之后,广电总局对酒类产品广告的播放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在央视2012年广告招标中,规定其招标时段的白酒广告中将选定12家实力较强的白酒企业,这12家企业可以在招标时段播出商业广告,而这12家企业之外的白酒企业在招标时段则只能播出形象广告,形成广告片中不得出现“酒瓶”、“酒杯”等元素。新闻联播提示收看则规定烈性酒广告不得超过三条,茅台、洋河和剑南春以合计6.56亿元的价格入围。其中,贵州茅台以竞标总额4.98亿元,成为2012年度央视标王。

资本市场

2011年末,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资本市场,这是白酒行业第16家上市公司,酿酒行业第31家上市公司。至此,酿酒板块在A股市场的市值超过6500亿元。在整个

A股市场,100元以上的高价股,只有茅台和洋河;而排在前十位的高价股中,酒类占据四家,这充分说明了资本市场对酿酒行业的关注程度。2011年,更多的外来资本注入到酿酒行业中,如英国帝亚吉欧集团不懈努力推进收购水井坊进程,维维股份自2010年收购湖北枝江酒业后将目光扩展到贵州醇,联想控股相继买入泸州老窖旗下湖南武陵酒业39%的股权、收购河北乾隆醉酒业87%股权、以及四川泸县曙光酒业,海航集团以7.8亿元收购贵州怀酒厂60%的股份等等。资本不断介入我国酒行业,为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观念、新的竞争模式,也将提升酒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企业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改变。

产业整合

在啤酒、葡萄酒等行业,大规模的整合已经展开。以啤酒为例,百威英博、华润雪花、青啤和眼睛四大集团就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在白酒行业,苏酒集团的成功模式带动了白酒行业的产业整合步伐,2011年初,由北京红星股份公司,北京龙辉酿酒公司等知名企业组成的北京首都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另外,湖北省也开始了筹建鄂酒集团,对湖北省内的300多家拥有生产许可证的白酒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在啤酒行业,2011年发生了12个并购案件,包括1月份华润雪化集团以3亿元价格全资收购河南奥克啤酒实业有限公司、7月份收购喜力亚太持有的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49%的股权及上海亚太啤酒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8月份华润雪花啤酒收购杭州西湖啤酒余下55%股权之后全资控股杭州西湖,百威英博全资收购大连大雪啤酒100%股份。

产能扩张

资本的投入,产业的整合,驱动行业产能不断扩张。如广东佛山启动白酒产业振兴工程、水井坊在邛崃“中国名酒工业园”投资实施新产品开发基地及技术改造项目,贵州茅台“十二五”规划也考虑实施万吨茅台酒工程第二期新增2500千升茅台酒技术改造项目。在啤酒行业,据不完全统计,以四大集团为主的新建/在建或者改扩建项目多达50余个,其中包括青岛啤酒(揭阳)公司年产6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百威英博西南(资阳)啤酒生产基地项目。而葡萄酒行业,各大企业除了在西部地区建设葡萄种植原料基地之外,更是把目光关注到了国外,2011年2月16日,中粮酒业与法国雷沃堡酒庄签署协议,成为收购法国波尔多酒庄的首家葡萄酒企业。

综上,酿酒行业2011年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业绩喜人。啤酒、葡萄酒行业的集团化、规模化、现代化和信息化趋势带动了白酒、黄酒等相对传统行业的发展,品牌和资本特别是外资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但从全国范围看,酒类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业内竞争加剧、外来酒类品牌冲击、成本压力上涨、产能扩展等问题值得行业内外关注和警醒。

猜你喜欢

酒类酿酒啤酒
丹麦去年酒类销量增长近8%
山西四达酒类饮料有限责任公司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山西四达酒类饮料有限责任公司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新冠牌”啤酒真倒霉:60天赔了20个亿
《啤酒》
哼哼猪买啤酒
酿酒忘米
沉沦与救渡:黔酒文化与酒类包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