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

2012-10-24张凌岩

外语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实验者实验班跨文化

张凌岩 陈 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威海 264209)

跨文化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

张凌岩 陈 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威海 264209)

跨文化素质是衡量大学英语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以跨文化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采取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运用“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分别在课前、课内、课后对学习者进行跨文化能力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对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效果显著,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

跨文化素质;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实验研究

1 引言

英语作为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首选的外语语种,不仅是他们与世界交流的工具,更是他们了解西方文明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导向,大学英语学习者几乎只把英语的学习看成对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忘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忘记英语是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强大工具,更忘记学习英语是东方文明了解、吸收、赶超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手段。

多数英语教师也因应试的导向、超负荷的授课任务以及个人能力的局限避开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对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每当在教学中碰到不熟悉的文化内容时,或因时间不许可、或因资料不充分,往往避而不谈或一带而过,白白浪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内时间利用率的好机会。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2 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英语文化(广义的文化)包括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政治、经济、教育、习俗、历史、社会交往等。这些文化不是孤零零地存在的,它们依托于很多的载体,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语言。英语学习者所读、所听的英语中无处不渗透着英语文化,如果英语教师能科学地带领学习者将这些隐藏着的文化知识剥离出来,将使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实验者对大学英语课作了精心的设计。传统的大学英语课以精选文章的精读、泛读以及相关内容的听、说为主,实验者虽继续沿用这一方式,但对学习者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拓展阅读作了相应的改进。

课前准备:学习者在传统大学英语课的课前准备阶段多以对词汇的理解、记忆以及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为主。实验者认为,对课前准备的低要求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无法发挥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实验者在学期前挖掘出教材中隐含的文化背景要点并提前布置给学习者,使其可以在课前利用图书馆或网络对相关背景要点进行查阅和整理。同时为了提高效果,实验者把学习者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次课指定一个小组对相关文化背景要点作详细的介绍。

课堂教学:在上课时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指定的一组向全班同学介绍相关文化背景要点,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学习者介绍不够全面或深入的地方,实验者在讲课过程中加以补充和深入。每个小组的表现记作该小组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课后拓展:很多文化背景要点相对复杂和庞大,介绍的过多、过细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实验者会为学习者指定一些相关的书籍或网站,由学习者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及时抽查。

3 实验方法

本研究旨在证明“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是否切实有效。研究的预期假设为:(1)“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2)“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能促进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本研究以某高校150名2009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采取完全随机实验设计,通过前测按同质分成5个班,其中3个班为实验班,采用“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另外2个班为控制班,采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任课教师完全相同。本研究使用的测验材料是由权威英语教师拟定的两套英语国家文化测试题。两套题水平相当,分别用于前测和后测。本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遵循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不增加教学时数,通过强化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素质。实验程序如下。

前测:实验者选取有代表性的难易相当的英语国家文化测试题两套,一套用于前测,另一套用于后测。前测之后,实验者对测试成绩加以收集和整理,并按测验结果进行同质分班。其中,3个班为实验班,另外2个班为控制班。实验班在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分别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训练。而控制班在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不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做额外的训练。

后测: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者同时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后测,并对后测成绩加以收集和整理。后测题目与前测题目内容不同,但水平相当。

英语综合能力测试:在两个学期将要结束时,实验者组织这5个班的学习者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对其成绩加以收集和整理。

4 分析

4.1 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前测成绩

首先对受试者进行前测,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测验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分班是合理的,实验班和控制班是同质的。

4.2 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前、后测成绩

为了证明历时一年的“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切实有效,实验者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后测,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成绩

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无论实验班还是控制班,前、后测差异都很显著。这表明经过一年的学习,不论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还是“强化跨文化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都对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判断哪一种教学方式对学习者的跨文化素质的提高更为显著,实验者进一步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后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班与控制班后测成绩统计检验

表3是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成绩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差异达到了0.01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即:经过一年的“强化跨文化素质”教学训练,实验班跨文化能力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控制班的跨文化能力的提高程度。

4.3 英语综合能力测试结果

为了检测“强化跨文化素质”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相比,哪一个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更为有效,实验者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实验班与控制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统计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经过一年的教学训练,“强化跨文化素质”的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学习者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5 结束语

实验数据表明,“强化跨文化素质”的教学设计对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强化跨文化素质”的教学设计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也更为有利。这主要是由下述原因所致。

“强化跨文化素质”的教学设计激发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热情。大学英语学习者,尤其是重点院校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在高中时就已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如果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内容不具备挑战性和创新性,学习者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对高中英语的延续,这导致学习者学习热情的普遍下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也自然不尽人意。而跨文化内容的增加对大学英语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符合大学生喜欢挑战和创新的个性。

“强化跨文化素质”的教学设计弥补大学英语教材的先天不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化无限,语言无限。然而大学英语教材却只能选取沧海一粟,这远远不能满足语言文化教学的需求。大部分学习者在完成大学英语学习过程后还是感觉对英语文化了解甚少,对英语语言的运用不能得心应手。于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英语教材可买可不买。这一现象的出现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教材本身,因为语言类教材只能做到以点盖面,这是所有语言类教材的先天不足。而跨文化内容的增加正好可以对此加以弥补。

“强化跨文化素质”的教学设计拓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视野。实验者在就英语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发现,实验班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材料资源丰富,只要是能展现英语语言特点、反映英语语言文化的资料都能成为他们的学习材料。而控制班的学生仍倾向于使用编撰好的英语学习材料。编撰过的学习材料与真实语言材料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强化跨文化素质”的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者对英语的终生学习成为可能。通过课后拓展阅读任务的布置使学习者学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材料、锻炼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技巧、增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而这些无疑都是对英语进行终生学习的必要基础。实验者在与实验班学生交流时发现,这些学生对英语的终生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和较多的信心,并对实验者的这一教学实践创新表示支持和感谢。

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是其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实验只是对这方面的初步尝试,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对跨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还不够系统、实验范围相对较小等。笔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柏 音.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葛宝祥. 外语教育文化性的本真思辨[J]. 外语学刊,2008(3).

滑明达 闫 嵘. 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邵思源 陈坚林. 一项对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调查[J]. 外语学刊,2011(3).

王健坤. 文化语境中的英语教学[J]. 外语学刊,2008(3).

王英鹏. 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几点思考[J]. 外语界,1999(1).

余志远. 英语国家概况[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责任编辑郑 丹】

ExperimentalResearchontheCultivatingofCross-culturalQualities

Zhang Ling-yan Chen Y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Weihai, Weihai 264209, China)

This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n the cultivating of cross-cultural qualitie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ive classes were chosen: three of them were experimental classes receiving the cultivating of cross-cultural qualities regularly while the remaining two were control classes. The results are: (1) the cultivating of cross-cultural qualities can make learners more cross-culturally competent; (2) the cultivating of cross-cultural qualities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learners’ English levels.

cross-cultural quality; course design; autonomous learn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H319.1

A

1000-0100(2012)03-0129-3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研究”(HIT. HSS. 201126)和黑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网络的协作式自主探究大学英语学习模式研究”(12514077)的阶段性成果。

2011-08-13

猜你喜欢

实验者实验班跨文化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学不会珍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