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处理

2012-10-23张建文

天津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定势措施课堂教学

■张建文

张建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副校长

●工作的热情源于一个目标的实现和对下一个目标的期待。

●教师的骄傲应致力于努力培育将来令自己与他人骄傲的学生。

●把每位教师都当宝一样去关爱和扶持,这样的校长难得,但他定是出色的。

●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伟岸、儒雅,聪敏、睿智,幽默、大气,处事举重若轻,谈笑间决断事务。这是同张校长共事十几年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勤奋、善思成就了他博学、睿智的才情。不用说他温润舒展、清新自然的文笔,也不用说他出口成章、言辞流畅的口才,单是一口纯正标准的伦敦音已经让人心服口服了。他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办公桌

上不断更换的各样图书熏染了他的儒雅风度。虽然从事管理工作后不得已放弃了教学,但是闲暇时他依然会大量记背单词。学校来了外籍教师,他全程陪同、翻译,他身上没有文人的清高、刻薄,有的只是平易和宽厚。

诙谐、幽默濡染了他自信、从容的气质。和他接触过的人,没有不被他的诙谐幽默所感染的,冷不丁的一句话保证你开怀大笑。没有人知道他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歇后语、俚语和多少种方言,让他能够信手拈来,随时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校园里流传的很多令人开怀的“段子”都是他的杰作。张校长身上的幽默彰显着无穷的智慧,更表达着一种达观的人生境界。

认真、严谨铸就了他稳重、大气的作风。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张校长以他润物无声的细腻扎实稳健地开展德育工作,从日常行为入手,抓细节管理,用有形的活动进行无形的教育,他思路明确,有条有理。

每临大事有静气,胸中有乾坤。张校长就是这样的人。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教务主任 董晓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成为每位教师首选的工作重点。然而,课堂中会经常出现一些现象和问题,如何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科学而正确地解决“45分钟”中出现的课堂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本人就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行为列举出来加以分析并找出处理办法。

一、关于课堂中的问题行为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干扰课堂教学活动发挥有效作用,或使课堂教学丧失有效作用的行为。当然,课堂中发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还是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行为有两大类:一类是行为问题,另一类是性格问题。行为问题是由那些粗暴干扰别人,也就是由反抗别人管束的行为组成,其中主要由作对性的、攻击性的、破坏性的行为组成;而性格问题表现为害怕别人,过分焦虑,回避可能出现的对自己的批评,嘲笑或孤立的处理方式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行为的“隐患”不容小觑。它刚开始对别人的学习不起破坏作用,只妨碍自己学习,但长此发展下去就会起变化,导致班级课堂的严重混乱,其表现主要有:(1)漫不经心,情感淡漠,逃避班级活动;(2)不相信自己,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或根本不做作业,或抄袭他人作业;(3)不耐心,易冲动,不能按自己的计划做功课或根本无计划,作业或其他任务经常出差错;(4)性格孤僻,缺乏主动精神,很少和教师、同学交换意见;(5)答非所问,多嘴多舌,胡思乱想,无休止地谈论自己或他人的个人琐事;(6)敌视、挑衅、无礼貌,有时直呼老师的姓名,轻视贬低学习文化知识,不信任任何人;(7)胆小怕事,办事缺乏信心,怕失败,怕别人批评自己;(8)坐立不安和过度活动行为:高谈阔论,扮演小丑,戏弄人,冲撞人,放任自流;(9)怨天尤人,考不出好成绩怪老师不关心或题太难。

学生的问题行为很多与教师有直接关系,有些是表现在学生身上,而根源却在教师,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意无意地出现下列问题。

1.不切实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缺乏弹性,学生整天穷于应付却还是违犯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要求过低,缺乏尺度。

2.滥用惩罚。有的教师过于相信惩罚的功能而无视惩罚的负作用,学生一出问题就训斥、压制、变相体罚,企图“训服”“制服”或“打服”学生,不尊重学生。其结果往往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发生师生对抗,严重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3.感情用事。教师在遇到问题行为或问题情景时,若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就会出现感情用事问题。而感情用事是不能客观地掌握处理问题的准则的。

4.定势困扰。定势困扰是和感情用事相类似的一个问题。教师如果对某学生产生了固定看法,就会形成一种“偏见”,这就会产生定势困扰,实际工作中很难摆脱这种偏见。有了定势困扰,就不能客观地对待课堂里发生的学生问题行为,就会产生本来不是某某所为的问题,由于教师的偏见却误认为是他所为而大加指责。

5.缺乏反省。由感情用事的定势困扰带来的问题是教师很难意识到的。因此,即使自己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判断或处理错了也很少反省,也很难反省,故会出现一错再借的恶性发展,一旦回味过来加以纠正时,又晚了,很难挽回影响。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处理

1.预防和处理问题行为的前提条件。

(1)敬业爱生,是教师预防和处理问题行为的首要基础条件,批评教育学生应建立在爱生基础上。

(2)要时时警惕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做到对事不对人。

(3)经常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2.预防和处理问题行为的措施。

(1)教师律己措施。这一措施是诸多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们以下面的事例来说明,某学生在课堂提问时随意大声说话甚至喧哗,对此教师处理时可以选择的措施可能有以下几种。

A.用眼神或手势提示问题行为者,来控制学生表现行为。

B.以学校或班级已制定的规则批评这种行为。

C.迅速意识到自己对该生不公平,提问总不叫他回答。因此,首先承认自己的疏忽,使学生确信他的行为已受到了教师的重视,然后指出,为了维护课堂纪律,还应按规则进行。

(2)双重认识措施。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改变他最初的态度而接受新的态度,学生只有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同意了某个观点,并通过实际行动有所体验的认识时,才能接受这个观点。因此,首先要引起肇事的学生认识他的行为的不合理性,然后提出被视为受欢迎的不同行为方式,通过这双重的认识途径,就能有效地改变和纠正那种不受欢迎的课堂问题行为。

(3)环境调节措施。对于对环境条件不满而引起的人际冲突,可以用改变环境条件的办法来解决,以保证适当的通风或良好照明,合理地调整座位等。

(4)转移注意措施。学生之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如发生了冲突,转移注意或改变正在执行的任务可以消除紧张气氛,缓和矛盾。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最有效地吸引全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活动之中,最重要的办法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好好备课,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启发其积极思维,使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5)影响技巧措施。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大多带有临时性或短暂性,为了不使这类行为发展和蔓延,在行为开始时,教师可采用各种有效的技能技巧来影响学生,以制止不良行为,支持良好行为或发展新行为。常用的技巧有:发出警告信号、临近控制、移除媒介、进入复述常规等,对于个别经常性的“明知故犯”者,教师可采取快速有理的批评指责其行为,不到万不得已不采取劝离的做法,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但个别谈话真正解决思想问题,一定要放在课后进行。

总之,课堂中问题行为的处理,应从爱护学生出发,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以表扬鼓励积极行为为主,批评处理不良行为为辅;以启发学生提高认识形成自觉道德纪律为主,一切外来干预强制纪律为辅;确保课堂活跃有序地进行。

我推荐的书

筅《英语学习论》,胡春洞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筅《教育是没用的》,林格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筅《教育自传》,刘良华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筅《好学生好学法》,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定势措施课堂教学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