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劳动者到底“高”在哪里
2012-10-23刘长兴
■刘长兴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概念,作为重大的教育政策,最先见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当时明确指出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明确提出了“数以亿计”的要求。这件事距今已经十多年了。最近见于前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样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提出了“数以亿计”的要求。可见,国家是何等重视。究竟为什么要用“高素质”来要求“劳动者”?有人总结了两层意思:其一,劳动者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尤其是那些从事平凡工作的劳动者,谁也离不开他们,甚至一天也离不开。其二,高素质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尤其是那些从事平凡工作的劳动者,咱们几乎每件事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素质。细想想,这两层意思的确讲得非常靠谱儿。
过去,一提高素质劳动者,总会“参照”那些发达国家。然而,羡慕之余又总会有几分抱怨和几分困惑——到底差在哪儿呢?有人说是文化背景不同,有人说是生活习俗各异,有人说是传统观念有别,等等。总之,似乎只能“参”不能“照”了。这两年,大陆到台湾参观访问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回来以后不管撂下多长时间,只要聊起赴台观感,谁都免不了感慨一番。因为不论是团组的导游、大巴的司机、景点的摊贩,还是宾馆的服务生、商场的售货员、展厅的志愿者(他们称之为“志工”),别看他们的工作非常平凡,表现的素质却很不平凡。显然,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传统观念不应作为一种“辩解”的托词,更不该看作一个“先天”的障碍。关键在于这些高素质劳动者工作的背后,蕴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和一种智慧。
所说的“精神”,就是人本精神。尽管人本这个概念以公开的“身份”来到咱们中间,时间不算太长,但它并不“抽象”,更不“神秘”。说白了,就是真心真意、诚心诚意为他人服务。不管这种精神表现在行动上还是表现在神情上,你在台湾的感觉就是舒服、痛快。例如,在机场提取行李时你会常常看到,行李在传送带上“走”出来的时候,不管如何东倒西歪、横躺竖卧,行李员总要“帮”它们侧立排好,还要“让”它们提手儿冲上。简单、重复的动作被赋予对他人的关爱,让你打心眼儿里就感到热乎,因为他想的就是咱们怎样才能更方便、更省力。再如,在商店浏览商品时你常常会看到,不管你是有意购物,还是闲来“逛庙会”,售货员总是笑容可掬地接待、细致入微地介绍,自然、温和的神情已充满对他人的真心,让你打心眼儿里就觉得实诚,因为他想的是咱们怎样才能更满意、更明白。一句话,他们服务的大前提就是想方设法为服务对象着想。有人说,人本精神就是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直至满足人的需求为止。应该不是大理论,更不是瞎“忽悠”。假如每个行业、每个员工都能遵循这种精神,尽管可能仅仅“为”的是他人的一时一事,但是只要这种精神积累起来,其实“为”的就是他人的终生幸福、社会的整体和谐。于是,人本便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大概就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高”之所在。
所说的“态度”,就是认真态度。论说咱们对于“认真”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做到“认真”并非易事。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首先指向严守“制度”的认真态度,虽然利于他人,却容易“捆住”自己。但是,在台湾只要是“制度”,就会被认真遵守。有时,“认真”已经近乎“较真”,甚至好像“犯傻”。就拿旅游来说,特殊景点偏偏有钱不赚,却要实行预约,限制参观人数,还说是为了保护文物;专业导游偏偏不嫌麻烦,非要提前“踩点儿”,熟悉路况环境,还说是为了保证信誉。见过这样一位导游,40多岁了,五大三粗的。别看长得“不济”,却“导”得头头是道。自然状况、历史沿革、民间习俗、地方特产、经济发展、教育状况、天文气象、地质形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政治体制、社会问题等,可谓无一不知,有问必答。就凭这通“八卦”,你肯定以为最低也是大专。其实,既没学历,也不“科班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国中”毕业(“国中”即台湾的公办初中),当兵多年,退伍回乡,临时“上岗”。这点儿“学问”全是开旅游大巴时听导游讲的,下班回家后再看书整理的。既然干了,就要专业。这是“行规”,必须遵守。旅游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行业,由于他们对于制度的认真,真可以让你在整个行程之中放心地吃、舒心地住、松心地行、安心地玩。其实,过去他们可能也未必这么“制度”、这么“认真”,可是既然已经市场化了、国际化了,谁也就不能我行我素、不管不顾。一切都要“入轨”,才能保证有序。于是,认真便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大概正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高”之所在。
所说的“智慧”,就是创新智慧。当今世界似乎已经成为拼命“创新”的世界。媒体的高频宣传,社会的全力推动,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企盼:“创新”必须成为普遍的“智慧”。因为这种智慧是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近,有一则消息或许会有一些启示意义。据说,第六届波兰国际发明奖,台湾再次夺冠(46金、33银)。至于这类比赛有多大“含金量”,确实不得而知。反正咱们大陆组团参赛已经不是一次了。关键是人家的成绩,着实让咱深思。其实,看看这些获奖发明,并非都是“高精尖”,更非那么“高大全”,相当数量的发明者倒是来自平凡岗位。今年,夺得金奖的吴素碧,就是一位53岁的养老院护工。在工作中,她发现了一个问题:患者从床上移至轮椅所用的市售保护束带,用法繁杂且价格偏高。可是,这些卧床老人很需要到户外晒太阳,而这种束带很不便他们到户外晒太阳。面对这个问题,她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瞪大了双眼进行了研究。研究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究竟失败过多少次,她自己没做过统计,也没人为她做过统计。毕竟这项研究不是“阳春白雪”。然而,最终她硬是用回收旧衣中材质强韧的牛仔裤,研制出来一种操作简易且成本低廉的“新型”保护束带。有人说,发明本身非常简单,可“发明”这项发明并不简单。因为,她没有小瞧自己的职业,没有懈怠自己的工作,更没有“浪费”自己的智慧。咂咂这话的“滋味儿”,不能不为之叹服。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都要不断完善,直至接近完美,但必须经历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策略、不断改进方法、不断实现飞跃的过程。于是,创新便成了“习惯”。这个“习惯”大概也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高”之所在。
由此,让人想起了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如果说高水平的科学家引领了它们的成功,那么,是高素质的劳动者撑起了它们的成功。当然,培养高水平科学家的难度很大。其实,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难度亦然。因为后者的“发力”方向是每一个人,是每一个人的精神、态度和智慧。咱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可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咱们现在开始是一个服务业大国,可更不是服务业强国。制造业强国和服务业强国,必须是高素质劳动者强国。强国的“范儿”就是高素质劳动者的“范儿”,就是他们人本精神的“范儿”、认真态度的“范儿”、创新智慧的“范儿”。大概这正是劳动者素质所以要“高”的原因之一。
由此,又让人想起了台湾的中小学教育。考察台湾以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要论硬件,台湾未必好过大陆;要论软件,大陆还得学习台湾。因为高素质劳动者确实需要基础教育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这个基础是否“良好”,其实有它的标准,那就是素质教育。据说,台湾获得的这些奖,不少是被中小学学生夺得的。看重考试,看重升学,的确是家长的现实需求,但不全是社会的未来需要。劳动者的高素质应该来自于素质教育的全部,来自于硬件软件的融合。正是那些看似无形的软件,引导着每个孩子确立了人本精神、养成了认真态度、开启了创新智慧。大概这也是劳动者素质所以能“高”的原因之一。
最近,听到一个好消息: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实在让人振奋。因为这些孩子距离高素质劳动者目标的培养时限实在是太近了;还因为德育为先是他们形成人本精神、认真态度和创新智慧的必要途径。一样的文化背景,一样的生活习俗,一样的传统观念,台湾可以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咱们同样可以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