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育”的新征程(下)

2012-10-23朱永新

天津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新教育榜样教室

■朱永新

这种幸福完整吗

这位老师的来信还谈到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幸福与完整”。她告诉我,她觉得“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极其美好的朝向。也许正是如此,她从教23年来,唯有接触“新教育”的这五年,这种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尤为强烈。

可是,这种幸福与完整,在她看来,是必须有前提的。

她举了一个常丽华老师的例子。年会前,常老师在学校排练《绿野仙踪》,家里女儿发高烧。爷爷奶奶坐车好几小时赶到孙女家里为她做饭,午饭后又坐车回去了。常老师在微博里说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好好去看看自己的父母了,每每想起,便泪流不止。再譬如寒暑假,几乎所有老师都在家休养调整,可罕台的老师们放弃了休息,在给学生们补课。这位老师说,她觉得干老师、常老师他们的生活是“非常态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每一个老师都是最普通的常人、凡人。家,是最基本的需要。上有老要照顾,下有小要哺育,还有爱人需要疼爱,家务需要整理,平时与朋友吃个饭逛个街,放假了出个门散散心,也都是一个常态生命的必需。可是,他们都没有。

这位老师真挚地说:“我对他们肃然起敬。这种发自内心的敬重甚至到了无限心疼的地步。他们才是真正在做教育的中国教师。我知道,他们被那么多的目光关注着,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他们更被自己的理想激励着,他们心甘情愿这样做。他们期望以自己日复一日的付出,来证明如何让一朵花盛开。但是,朱老师,‘新教育’倘若真要走进每一个普通教育人的心里,那么它一定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守住‘家’的基础上,才可以去坚守一间教室。试问,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疼爱不了的母亲,如何去疼爱别人的孩子?一个连自己的身体都照顾不好的人,又如何去照顾一个班的孩子?”

是的,我完全同意这位老师的观点。“新教育”的幸福与完整,一定不只在“教室”里,一定还包括在“家”里。“家”的幸福与“教室”的幸福兼而有之的幸福,才是完整的幸福。“新教育”的榜样教师,不应该是牺牲了健康、牺牲了家庭,而坚守在教室里的那些老师,应该是身心健康、热爱生活,既能做称职的父亲、母亲、爱人、儿子、女儿,又是个好老师。

“新教育”倡导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给许多老师带来了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感,一大批老师的激情被点燃,成为教育的追梦人。但是,不仅这位老师,还有很多人都跟我说过,干国祥、马玲、常丽华老师,甚至“新教育”的榜样教师“飓风大姐”“桃花仙子”等,在让所有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望而却步”,觉得无法效仿。

无法效仿的榜样,就失去了榜样的意义,就意味着并非榜样。那么,这些“新教育”榜样,真的无法效仿吗?

大家熟知的常丽华老师,每天用诗词开启新的一天,每天给学生家长写一张便笺,每周写一封长长的家长信,每天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每学期排练一个童话剧,还开发了诸如“在农历的天空下”等颇具特色的课程……这些事,需要投入多少精力与时间,可以想象。

还有大家并不完全了解干国祥、马玲等老师在内蒙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的状况:初去时在友校借居近一年半,每天两次供水、时常停电,统一在食堂就餐;后来搬迁到自己的学校里,环境有所改善,但不可能改变的大环境仍有很多,比如气候的干燥、严寒,学生基本没接受过正常的学前教育甚至受到“反教育”的大背景……“新教育”研究中心驻扎在这样的沙漠边陲小镇上,扎根于一间间教室中,继续进行探索、实践。他们为此付出的,恐怕一般人都难以想象。

也曾有人说,“新教育”是“一群傻子跟着一个疯子”。因为我自己每天早晨5点左右开始工作,阅读,写作,进行新父母晨诵,与一线老师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繁忙的日常行政工作,又开辟出“新教育”的田园。

透支生命做事,并不值得提倡,当然也不是榜样。但在精力许可的范围内,一个人将时间用在哪里,就完全是自己的自由。当我们完全实现自己这一点自由意愿时,也就有了真切的幸福感。比如,有的人觉得睡懒觉幸福,可我哪天要是睡了懒觉,我就会痛感浪费了时光,只觉得满心愧疚、浑身不自在,又哪有幸福可言?

其实,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少之又少。“新教育人”不是金身铁骨,这些让大家感觉似乎“敬而远之”的“新教育”榜样教师也都是普通的人,有七情六欲,有家庭生活,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榜样与非榜样,其实本质完全一样,都是普通人。

但我们可以说:一般教师是依然沉睡着的生命,而榜样教师是苏醒过来的生命。这种生命的苏醒和生命的透支,外表有点类似,实质截然不同。正是因为这种苏醒,才让榜样教师们有了清醒的抉择:在旅游与共读间,他们并不排斥旅游,但他们认为共读能够得到更宁静深邃的幸福;在与亲人团聚和为学生付出间,他们当然同样思念亲人,可在得到亲人理解之后,他们选择了付出,如同蜘蛛夏洛般,去为更弱小的生命编织那张幸福的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个人的时间最后用在哪里,是能看见的。因为不同的选择,而有了不同的收获,榜样才成为了榜样。我们更多的人是通过看见榜样的选择与收获,意识到生命可以无限地接近某个境界,看到生命还具有无限的潜能、无穷的可能。

所以,在这个解构英雄的时代,我们讨论向榜样学习,选择学习什么非常重要。每个人都不完美,榜样也有自身缺陷。学习“新教育”的榜样教师,不是照搬照抄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而是学习他们执著的人生态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让自身的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让自己的生命也绽放如花,向世界宣告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如此,在辛勤劳作后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当然就是完整的幸福。

在路上是最美的姿态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位老师多年与“新教育”风雨兼程。她也感叹地说,“‘新教育’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它不局限于关注教育改革的某个领域,而是真正把触角伸向了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这种勇气,非一般教育实验所有”。

是的,“新教育”一开始就以改造中国的教育为己任,就没有把一种方法、一门课程、一个领域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用更加宽广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学校教育,乃至于整个的教育。所以,这也注定了“新教育”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也注定了要吸引更多的老师与“新教育”一路同行。“新教育”如何展示自己“真实而亲切”的形象,如何更加贴近一线老师的生活,如何让中国的老师和孩子们感觉温暖,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用心面对的重要问题。

这位老师在信的结尾写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朱老师,当‘新教育’站在又一个十年的路口的时候,可否把已经走过的日子再重新走一遍,直到感觉自己的脚步够踏实,直到大多数的实验人都能跟上前行的脚步,直到让更多新教育的冷眼旁观者,目光终于渐渐柔和。如果,每一个‘新教育人’,因为‘新教育’,他们更热爱生命了,更善于(会)生活了,更能给工作注入思考与活力了,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完整。相信终有一天,很多很多的中国人会微笑着对我们说:‘是的,你们是对的!’”

这是一个普通的“新教育人”对于“新教育”的一个期待,也是她对“新教育”的一份信任。“新教育”如何面对自己的下一个十年?这不仅是“新教育”理事会和“新教育”研究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新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把过去的十年再走一遍,当然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温故知新是必要的,巩固既有的项目成果更是必要的。所以,“新教育”的研发团队、培训团队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服务。适当放缓自己的脚步也是需要的。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跟随我们的脚步,让已经相对成熟的项目真正课程化、生活化,真正融入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去,让一线的老师更加从容、更有效率地做“新教育”,是我们在下一个十年必须努力去做的事情。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不久在山东临淄召开的2012年“新教育”年会上,华严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峰先生即席发言中对于“新教育”的期待——我们今天的“新教育”,就是要“修复”延续了2000多年的儒家的道统教育,就是要回归源头、回归传统。“新教育”的花朵,一定是道统教育凤凰涅槃之后所绽开的带有中华文明胎记的花朵,在“新教育”所缔造的完美教室里,我已经闻到了这种花朵的芬芳。

至于这种花的形状和色彩,我无法描绘。我甚至猜测,正在积极从事“新教育”事业的实践者,目前也难于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但这无关紧要。或者说,这恰恰是“新教育”的魅力所在。当全中国每一个省、每一个县,所有的教室都变成“小蚂蚁”“小溪流”教室,这个问题就不需要回答了,“新教育”也就不再是草根运动,她会变成政府行为和国家意志。到那时,“新教育”也就要改名了,改名为“中国教育”。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还要努力,还要坚持,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继续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继续付出青春、汗水和生命。

十年,这是“新教育”成长的十年,也是我成长的十年。十年来,我的心灵被这场新教育的风暴席卷,被热血反复淘洗着。因为一念之缘,诞生了“新教育”,而最终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无数双关注的眼睛、无数声担忧的叮咛,让我和我们的团队更加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分量沉重。

直至今天,我仍会在别人说我辛苦时笑答“我不是辛苦,是命苦”,我也会在极度疲累时叹声“我是被‘新教育’绑架了”……但是,在每一个群星与孤灯为伴的凌晨,我坐在书桌前,总是精神百倍。无论当初是命运选择了我,还是我决定了命运,“新教育”的旅程已经曲折绵延了十年之久。

十年中,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收获。与其说我们收获了成绩,不如说我们收获着希望;与其说我们收获过荣誉,不如说我们收获着信任。是徐峰先生——这位普通“新教育”老师以及无数“新教育人”之间的激励与鼓舞,让我,让我们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正生活在美好事物的中心,并从中汲取着不竭的动力,让我们始终充满信心。今天,我们也将怀着这样的心情,更加坚实地走好“新教育”新十年的新征程。相信十年以后,我们会给徐峰先生,给这位普通的“新教育”老师,给所有期待和信任“新教育”的朋友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北京下罕见暴雨的夜晚,“新教育”亲子研究中心的童喜喜发来短信,主题也与大雨和“新教育”有关:十年风雨仍苍茫,心有梦,自昂扬。水天一色间,虎增双翼,任君翱翔。萦绕萤火微光。

我仍以打油诗回答,信手涂鸦,却是心声:十年辛苦不寻常,甘苦知,未彷徨。征途不平坦,何惧黑暗?萤光烛照,那方充满明亮。

新的十年,让我们共同奔赴明亮那方,让脚印记录我们的故事——最美的“新教育”,就在路上!

猜你喜欢

新教育榜样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相约“新教育”的美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走进新教育,拓展“大阅读”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