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总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2-10-23陈自鹏
■本刊特约评论员 陈自鹏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要求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对教育的总要求,也是教育应该达到的总目标。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社会都要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关心教育就是关心国家、民族和我们自己的未来,支持教育发展就是创造国家、民族和我们自己的希望和福祉。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抓细、抓实、抓紧、抓好。
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正确的办学方向决定着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格和质量。第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素质教育符合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两个方面的需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学校办学过程中要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要抓好各级各类教育。中央要求,各级政府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阶段不同,目标不同,要求不同,需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然而,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困难还很多。比如,从全国情况看,虽然政府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学前教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学前三年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向0至3岁幼儿教育延伸的工作也刚刚起步;在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教育资源仍然不够均衡,教育水平和质量还有相当大的差异;由于各种原因,在某些经济落后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还很低,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问题也还没有真正解决;职业教育是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还需要全社会改变观念,积极探索,认真实践;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历史阶段,还需要下大气力进一步提高未来人才培养质量;要抓好继续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儿童抓起,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国家应该为每个公民终身发展搭建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可以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成果,沐浴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阳光雨露。为此,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要鼓励全社会参与、支持教育。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每个人都应为教育添一块砖、加一块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除政府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外,要引导社会力量在道义上、财力上支持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兴办教育,使我们国家未来学校兴旺,教育繁荣。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加强校长和教师岗前及岗后培养培训;要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要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准入制度,保证教师队伍质量;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