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谱写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2012-10-23策划隋艳春韩瑞新
■策划 隋艳春 韩瑞新 ■本刊记者 邓 蕙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报告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提出,要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承担的任务十分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本期“报道”栏目,记者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解读和报道及教育部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编辑成文,力求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及借鉴。
《人民日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2002—2012年)
跨越式发展,向教育强国迈进
回眸1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跨越式发展”是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竞相“跨越”中,不仅位列其中,而且名列前茅。跨越式发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赶超。它是超常规的、突破传统的,但也是科学的,是结合当代国情的一种新的升华。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教育大跨越的30多年。特别是近10年来,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和成就更是可圈可点。
必将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到2011年,我国已经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1998年印度大学生数量是中国的两倍,2007年中国大学生数量是印度的两倍。2010年,我国具有大学(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亿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2010年的8930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42.8%提高到2011年的84.0%。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中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因为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得到有效实施。党和国家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优先发展教育在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国家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正在实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合力已逐步形成。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特别是完成了“两基”攻坚这一历史性任务后,我国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基本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之后,更大的挑战是怎样才能“上好学”。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今后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到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上来,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断改善民生的要求。
提供“公平而卓越”的教育,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取向。过去我们通过“两基”树立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典范,今后还要通过均衡发展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大国办优质教育的道路。
十年大事记
★2002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2003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农村教育发展薄弱问题。
★2004年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正式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06年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所确定目标如期实现。
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8%。“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实现了对全国40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1.5亿名学生的全面覆盖。
★2008年
国务院决定,在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2009年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高校毕业生政策体系。
★2010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的10条举措。
新世纪以来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实施,绘就了国家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
★2011年
教育部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2012年
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下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公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表述
表述(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对比(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表述)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解读
★教育地位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十八大报告中,这一表述进一步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重大。
★教育优先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在十八大报告中,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两个表述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体现了传承,表明在今后的5年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考虑。
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关键。
★教育要求
在十七大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十八大报告中,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有:第一,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调整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原来的要求强调教育自身要走向现代化,现在的表述要求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要率先发展。第三,从“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国提出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点上的经验,但全局性的经验不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这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改革。第四,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整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
★教育改革
在十七大报告中,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关注点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十八大报告中,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十七大报告中没有提到的。
★教育公平
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些方面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在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其中,从“义务教育”到“教育”,扩大了教育公平的范畴。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公平问题是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写入的,在十八大报告中,又有了深化和发展。
★社会力量
促进教育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十七大报告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加的“引导”二字,包蕴着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化,使其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
扫描及相关任务要求
教师队伍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一重要论述,既延续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期许和希望,也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理解教育发展新形势,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全面领会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准确定义教师素质的新内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任务,也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教育目标和任务服务。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更加注重师德建设。要鼓励广大教师做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模范,并把十八大精神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教书育人,不断增强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更加注重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业务水平。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不仅学习学科专业新知识,还要学习教育教学新方法,掌握教育教学新技术;善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轻负高效学习;善于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更加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需要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既要推陈出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下一代。
教育公平(前文提到的“教育公平”是对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进行的对比和解读,本段则是与“教育公平”有关的具体任务要求)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十八大报告做出了明确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检验标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提供均等化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使全社会的受教育机会、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制度规则的公平状况都有明显提高。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根本措施在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既是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又是教育公平的更高层次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逐渐缩小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根本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不断完善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迫切要求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战略任务。因此,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让每所学校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每个学生开辟不同的成长成才之路。
协调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科学谋划教育协调发展做出的新部署,对于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始终,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和比例,统筹兼顾教育普及和提高质量,着力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全面协调的发展格局,全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要着力办好学前教育,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确保国民教育从幼儿阶段就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国民受教育水平。要统筹兼顾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向高等教育输送更多优秀预备人才。要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创新复合型预备人才。要着力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内涵式发展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对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在充分洞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
提高质量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教育事业发展到新阶段,必然要从重数量规模向重质量内涵发展转变。外延式发展强调数量增长、规模扩大,而内涵式发展强调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必须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切实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人才培养的水平,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一切工作都应服从和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既包括教育内部诸方面相关联的改革,又包括教育与政府、社会等利益群体关系的改革。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切实解决好“入园难”“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要针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等进行统筹设计、系统推进。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应当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根本任务。
“两个服务”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继十六大报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两个服务”之后,党和国家对教育方针的重申强调与深化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必须始终遵循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向。教育要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主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服务。高等教育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有所作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质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不动摇。要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满足和全面适应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未来人才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落脚点。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扶持困难群体力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培养未来人才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直接的服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十八大报告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了精辟论述,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部署、新要求。
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学校是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融入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少年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知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和提炼,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决定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举起的又一面思想旗帜。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必须把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教育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规模效益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着力缩小教育发展中的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
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选登)
求真务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任务。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信念,努力把教育规划纲要绘制的宏伟蓝图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奋勇前进。
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进一步推动巩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不断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障。教育系统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领导,在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本地本校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师生员工思想实际,认真制订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全面深入地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师生员工头脑,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原汁原味宣讲十八大精神。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教育系统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中心内容,制订系统学习培训计划,列出专题进行研讨,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要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配合组织好中央宣讲团到高校的宣讲活动。要通过举办宣讲会、讨论会、座谈会以及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师生员工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开设专栏、专版,精心策划、集中报道,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体会收获,大力宣传教育系统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措施办法,大力宣传教育系统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成效经验,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综述、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要积极开展网络宣传,通过系列报道、在线访谈、论坛跟帖等方式,注重运用微博客、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开展具有网络特点的宣传报道,增强网络宣传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教育系统新闻宣传机构要抓紧制订完善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宣传计划,努力营造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落实到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落实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来,落实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来。要加强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切忌形式主义。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相结合,与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结合,进一步激励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奋工作,刻苦学习,意气风发地投身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