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打造“未来科技城”
2012-10-21杜梅萍
杜梅萍
2009年7月,神华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在昌平奠基,此举标志着“未来科技城”正式“落子”昌平。据悉,目前“未来科技城”已吸引神华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电信等15家央企集中入驻。未来,伴随着大批央企的进驻,“未来科技城”将发展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水平的创新产业基地。
共筑世界级的“新硅谷”
确立于2009年的“未来科技城”,是定位于服务15家央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目前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以温榆河和定泗路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在小汤山镇内;南区在北七家镇内。“央企军团的大举进驻,给昌平区产业向高端升级带来重大契机。”昌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给了昌平人难得的历史机遇。“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未来科技城建设,全力以赴服务央企”成为昌平各部门的共识。
“未来科技城”开发建设需征用北七家、小汤山镇集体土地约1.2万亩,需整建制搬迁四个村2084宗宅基地、413宗非住宅,共计约176万平方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来科技城”的征地拆迁工作,先后召开12次专题会议,解决了征地拆迁、电力设施投资、融资工作等重点难点问题;市重大项目办和昌平区领导小组每周召开调度会,开通了“特事特办”并联审批通道,按照“一企一策”的服务模式,为人驻央企项目建设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给央企入驻腾地儿,昌平整建制搬迁了4个村庄。其中北区的小汤山土沟村搬迁,从启动到结束,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北京未来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鹏对记者介绍说。
两年,仅仅两年。到2011年7月底,“未来科技城”规划范围南北区拆迁工作全面完成,实现了场清地平。“未来科技城”所在的小汤山、北七家交界区域,原有的大片村庄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热火朝天、紧张有序的工地。
如今,“未来科技城”迎来了“凤临巢”。央企在昌平投资项目呈爆炸式增长。据统计,全国31家大型央企累计投资的93个项目已在昌平落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350亿元。同时,一些民营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海内外一流大学重点实验室、研发机构也将相继入驻。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只待引发。
众所周知,2010年上半年,中关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已全面启动,以海淀区北区、昌平区南部为核心,将不断汇集创新资源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组成“大中关村”的“双核”格局。除了“未来科技城”,在昌平京藏高速沿线和七北路沿线还分布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将与海淀区北区进行资源有效整合,打造一条生态良好、用地集约、收入超过万亿元、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群带,共筑世界级的“新硅谷”。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主任周云帆表示,“中关村承担着领航下个十年创新中国的责任,昌平区是中关村核心区的组成部分,将为中关村完成领航提供支撑力量。”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向高端升级
“汇聚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是未来科技城最突出的特点。”据有关权威人士介绍,“未来科技城”将引进10位左右在业内有重大影响、具有科技研发国际前瞻力的战略科学家,集聚100位左右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具有旺盛创造力的研发领军人才,培养1000位左右精通研发技能、掌握关键技术的科研骨干。如此丰富的创新资源,如何在昌平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我们正抓紧筹划未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依托入驻央企的研发实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昌平区副区长周云帆说。未雨绸缪。眼下,“未来科技城”尚未建成,昌平已经在其周边布局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现有的小汤山工业园、兴寿工业园等全部纳入其中。昌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能有一部分在昌平本地转化,就可以快速提升昌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和整体创新能力,对本地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可估量。”
“未来科技城”研发机构的集群式发展以及今后大批高端人才的到来,必然会催生对研发服务、生产服务和高品质生活服务的需求,将吸引金融保险、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机构在此聚集,其结果是快速带动昌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应对这种需求,昌平已经在沙河以南、回龙观以北地区,规划了55平方公里的北京科技商务区,也称TBD。
就像一个真正的城
统筹考虑一个“城”的发展需要,“未来科技城”集科研配套、行政服务、生态居住、商务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提升园区工作、生活品质,以创新、开放、人本、低碳和共生五大理念,集“创新科技”、“开放共享”、“美好活力”、“低碳节能”、“和谐生态”五城于一体,构建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
刘海鹏副总经理对记者介绍说,“在园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采用的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的。”在“未来科技城”的规划展厅里,记者“管窥”了其中几项领先技术——现代综合管廊:将电力、通讯等各种管线集纳于地下管廊中,可随时检修,不用给马路“开拉锁”;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垃圾通过地上“投料口”。被抽吸进地下管网,收集、分类、运输全部密闭进行,有效解决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问题;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3D数字高清、无线宽带、智能电网等技术综合运用,园区实现智能交通、低碳生态等智能化管理……
诚如人们所见,由于生活配套设施规划的缺失,北京乃至全国多个著名的科技园区被称之为“睡城”,“工作在郊区,居住在城区”,每天早晚,汹涌人流如潮汐般在城区和郊區之间涌动,无形间加剧了交通拥堵,增加了城市的运营成本,科研人员也把大量原本可用于工作或者放松身心的时间白白浪费在了路上。
这样的现象在昌平“未来科技城”不会发生。
“未来科技城”在初始规划时,不仅规划了办公区,还规划了生活配套区。将来科研人员完全可以在工作单位附近居住,实现就近上班。
“未来科技城”还规划有大型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高端休闲商业街、大型购物中心、科技文化展览馆、音乐厅、图书馆、健康中心、学校、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各项功能齐全,就像一个真正的城市。
“我们称之为研发社区。”北京未来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嵩表示,“科研人员工作以外的居住、学习、休闲、购物、娱乐、社交等各类生活需求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在当前许多科技园区仅以产业园的形态出现的大环境下,“未来科技城”生活与工作相融的愿景值得人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