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四川烹专信息技术系为例
2012-10-21周梅
李 凌 周梅 张 华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四川烹专信息技术系为例
李 凌 周梅 张 华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系充分发挥与餐饮旅游行业产学研合作的独特优势,创新以通识课程、工作室、校企合作、创业训练、国际交流等为基本内容的餐饮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餐旅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技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餐饮旅游行业、信息业、教育业都在发生着历史的巨变。餐饮旅游行业作为最早市场化的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根据餐饮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同比增长9.2%,其中餐饮收入20 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1]信息科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09年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共分得IPv4地址2.32亿个,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2]我国的教育事业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高等教育阶段基本形成了研究创新型高等教育和应用职业型高等教育两大体系,为社会发展进步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烹专”)作为唯一以“烹饪”命名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12年3月29日教育部批准其筹建“四川旅游学院”,又将成为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旅游本科”院校),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鲜明,学校“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建设餐旅业实用性人才培养高地”为工作总体思路,各学科各专业充分发挥与行业结合紧密的办学优势,依托餐饮、旅游、酒店行业,打造餐饮旅游行业的“黄埔军校”。
四川烹专信息技术系从2003年开办以来,依托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和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确立了信息技术系的办学定位:为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培养业务人才、经营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1 餐饮旅游信息化人才需求形势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为企业实现更高层次竞争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我国餐饮旅游行业在经历了初级竞争、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的几个发展阶段后,开始进入到连锁经营、品牌经营、集团化经营时代,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不约而同地将信息化的手段、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根据《四川省餐饮信息化现状》调查,计算机收银、POS机点菜等基本的业务信息化手段在餐饮企业中已经广泛使用,也有相当部分餐饮企业将预订、接待、点菜、菜品上传、厨房分单打印、条码划菜、收银、经理查询、员工管理、采购、企业网站整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信息处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业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
《四川省餐饮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餐饮企业信息化从2000年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行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同时行业信息人才规格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内涵。
2 餐饮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川烹专校长卢一教授在《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一文中,将信息技术系的专业特色定位为“餐饮信息技术服务形成特色”。[3]信息技术系将“以企业需求、学生职业成长为己任,立足餐旅人才培养高地,致力于酒店、餐饮、旅游等企业信息管理与技术人才、网络技术人才、酒店工程技术人才、电子商务营运人才、酒店会展会务人才的培养”的办学定位作为回应和具体实践。为餐旅企业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应用人才支持,信息技术系开设了三个专业方向、五个专业(商务与管理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媒体应用及会展会务专业:多媒体技术专业;酒店工程方向: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智能楼宇工程技术专业),形成了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立体人才培养体系。
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二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三是企业产品推销、经营的信息化;四是整合与共享企业信息资源,实现服务决策信息化。餐饮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应用也有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方面,信息技术系经过认真调研,围绕餐饮旅游企业信息化多方面、多层面、多发展阶段的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建立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行业、企业真正急需、能用得上的信息化应用型人才。
四川烹专信息技术系在构建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立体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强调以实践为导向、以职业为导向,注重社会需求、行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统一,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吸纳社会多元素参与,与企业紧密结合,开展从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行课方式、考核评价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形成并展现出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
2.1 开设通识课程,进行二次专业选择,打通学生个性化发展渠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系期望招收有志从事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事业的优秀学生,更期望学生的才能和爱好能够与专业的选择实现最佳匹配,从而实现学生的乐学与学业计划和职业计划的一致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三个方向、五个专业的招生,文理兼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会出现一定的盲目性,也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业计划和未来的职业计划。为让学生有机会重新调整和选择专业,并能够做到选择的科学合理,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批判能力及责任感,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疏通渠道,信息技术系从2011年开始,在第一学年实施“通识课程教学+二次专业选择”的教学模式。
2.1.1 入学专业教育,梳理专业发展方向,构建职业计划
应对学生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学习的现实,信息技术系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结合企业需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建立了更为严谨的培养体系: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偏重于经、管、文方向,建立适合文科类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体系结构;多媒体技术专业建立适合有艺术修养的文科和理科类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体系;而网络系统管理和智能楼宇工程技术专业要偏重于工程应用,建立适合理科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体系。新生入学后,组织系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资深教授、高年级学员、优秀毕业生、合作企业行业专家从多层次、多渠道向学生梳理专业学习计划,展示未来职业前景,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和行业,为科学合理制定专业选择方案、专业学习计划、职业规划打下理性的基础。
2.1.2 开设通识课程
开设通识课程,一是为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提供一个“时间机会”,二是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一个“尝试机会”。在本教学模式中,将五个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体系中的通识课程抽离出来,形成五个专业第一学期完全相同的通识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构建学生最基本的计算机办公和网络应用技能。
表1 餐饮旅游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之通识能力与课程体系
2.1.3 二次专业选择
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学生对专业学习内容、职业发展定位、自身的学习特点都有了充分了解,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学生专业调整的政策,由学生提出申请,经过专家组与学生面谈沟通和综合评定,学生就可以办理转专业学习的相关程序。二次专业选择,同时让信息技术系各专业有机会认真选择学生。这种做法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大大减少了逃课放弃学习计划的学生数量或毕业后离开餐饮旅游信息化行业的毕业生数量。
2.2 教、训结合,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提倡知识教学与职业训练相结合,要求学生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运用和检验他们所学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形成餐饮旅游信息化培养模式又一新特色。
传统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研讨、实验实训、实习。新模式的教学形式扩充了课程实训、学期综合实训、工作室训练等新的教学形式,在课程计划中实训课时占到了总课时的50%以上,真正实现了教学、训练的有效融合。
2.2.1 课程实训
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每一门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等教学形式,其中实验实训的学时占到总学时的50%以上。对于课程实训,实训内容设计为与行业相关的一个或几个综合性任务,模拟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通过课程综合实训,或得到职业训练,或完成一个职业作品,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2.2.2 学期综合实训
学期综合实训安排三次,分别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时间为一周,集中进行。内容设计要求与学生未来职业和所学课程知识紧密结合,学生通过学期综合实训完成一个职业作品或方案设计。学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餐饮旅游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之学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学期综合实训采用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形式,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训练,积累学生实际职业工作的经验,逐步缩短学业与职业的距离。
2.2.3 工作室训练
信息技术系成立了企业网络建设维护工作室、企业信息化咨询与服务工作室、数字媒体创作工作室,将专业技术精湛的师资队伍、丰厚的人才储备、优越的企业资源加以充分的整合,形成培养餐饮旅游信息人才的合力。
工作室直接面向企业提供拓展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企业信息管理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提供安装、维修等技术服务;为企业网站建设提供一体化服务(域名注册、空间租用、服务器系统管理、信息上传、主页创意、网页制作更新、Email系统管理等);为各类用户提供计算机硬件系统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企业形象设计;会展、会议、礼庆数字媒体制作;会议集会音响灯光服务……为保证工作质量,所有服务项目由工作室教师负责,每一项目都会吸纳不同数量的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中来,由工作室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增加业务培训,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完成服务项目。
工作室服务项目不占用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工作室”实训模式,保证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参与一项以上的工作室服务项目,实现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对社会或工程项目高度负责任的认知能力。
2.3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学高效融合,强化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信息技术系与多家信息技术企业集团公司,如用友集团、上海帕泰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美资)、天津神州商龙科技有限公司、志杰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北京普照天星科技有限公司、力方集团等,有着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与行业企业,如成都锦江宾馆、成都洲际集团、北京俏江南集团、上海金萌苏浙汇餐饮有限公司、江苏丽华快餐集团、广东深圳面点王饮食连锁有限公司、海南三亚万豪度假酒店、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等,也有着紧密的人才培养输入的合作关系。
信息技术系利用与业界的广泛联系,一方面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行业的最新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引导相关行业企业吸纳信息技术系培养的高素质餐旅行业信息管理与技术人才、网络技术人才、酒店工程技术人才、电子商务营运人才、酒店会展会务人才。从2011年开始,信息技术系加大了在课程计划调整、课程开发方面与业界的沟通合作,人才培养全面互动,开展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
2.3.1 良好校企互动
一方面,信息技术系与战略合作企业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合作培养,不定期派出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项目中,得到在企业训练的机会,获得第一手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拥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企业职业人士也经常被邀请到校举办讲座和进行师资培训。
另外,学生也能利用学期综合实训时间和毕业实习时间,轻松地进入企业,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实训,形成了良好的业界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2.3.2 课程共同开发
表3 餐饮旅游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之专业核心能力一览表
餐饮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三个方向、五个专业,都与业界联系紧密。信息技术系每一个专业都密切关注企业的需要,寻求并实现了与至少一家企业在课程开发、资源共享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使得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根据与企业沟通,信息技术系2011年调整了各专业的能力结构体系和课程设置,形成了如表3所示的各专业核心能力体系。
同时,信息技术系还在教材开发中引入企业资源,如与用友集团合作开发《餐旅企业信息技术实务》教材。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专业培养紧扣企业和社会需求,大大强化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2.4 开展学生创业训练,支持学生的创业活动,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基础
关注促进学生早期创业精神的培育,同时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展学生创业训练,支持学生创业活动,将学校创业教育训练活动与社会需求和产业、行业需要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和高效的做事方式,是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特色。
信息技术在餐饮旅游行业中广泛深入的应用,为创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信息技术系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活动引入到新的培养模式中来,于2011年成立了“学生创业训练中心”。学生创业训练中心,面向三个方向、五个专业的全体学生开放,主要开展以下两个工作:第一,触发创业动机。通过开展宣讲会、提供联系网络和咨询信息,对学生创业理念和创新性思维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商业敏感,触发学生创业动机。第二,创业孵化。学生提出创业方案,并向“创业训练中心”申请,经专家评审后,入驻训练中心,由训练中心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创业学生在训练中心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公司申办的所有法律程序,开展公司业务。在此训练过程中,训练中心一方面指导学生完成公司成立的法律手续,培养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度过创业初期“阵痛”,扶助学生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同时监控企业的经营活动,力争创业成功。
在学生创业训练中心,有志于独立创业的学生可以和有丰富经验的中心指导教师共事,在实践自身理念遇到困惑时,还可以及时与学术界和技术界的研究者们联系,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商业敏感和社会竞争力,搭建起人才培养与职业实践之间的桥梁。
2.5 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空间
四川烹专一直在进行烹饪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2004年已出现较多地向国外输送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情况;2005年7月20日学校召开“推进学校国际化工作会议”提出并实施学校发展国际化战略;2006年4月21日又以“中国餐旅教育与企业发展国际化”为主题举办教育与企业发展第五届论坛,倡导业界国际化。学校在国际化进程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学校的管理水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师资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学生有了更高的发展平台,通过国际化战略及措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加强,能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学生到国外实习就业可获得较好的薪金,也可极大地改善那些贫困学生及其家长的生活条件。[4]
在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国外实习、国际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也是重要的办学特色。通过一系列“国际化”举措,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科技与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利益共享和融合,使得毕业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就业。
信息技术系各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学生国外就业的需要和要求,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将国外有关的行业、职业标准纳入其中。同时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先后有多名教师利用各种机会,访学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新西兰、法国的学校和企业,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加强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科技与文化交流,使得教师具备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能力。如先后派出了两名教师赴法国安锡皇宫大酒店进行一年的交流学习,并将陆续派出教师到国外交流或进入国际企业交流。
为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信息技术系各专业加入到学校国际化战略体系,参与到新加坡实习、法国学习交流活动中,在第三学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或实习的机会。学生充分参加所在国企业和友好学校组织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活动,提高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提升了职业发展空间,培养了国际就业能力。
总之,四川烹专信息技术系应对行业需求,在《四川省餐饮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新教学模式行业特色非常鲜明,主要特点在于为餐饮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在于以学生职业成长、社会和企业需求为本,在于建立学校、学生、企业三位一体,共赢发展的新局面。关于餐饮旅游行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仅总结了四川烹专信息技术系的做法,还有许多重要的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1]1-2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发布 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5.5%[EB/OL].[2012-04-15].http://www.cras.org.cn/dhnewsshow.asp?cid=2&nid=50&id=536.
[2]IPv4地址两年内耗尽 IP地址分配政策成重点[EB/OL].[2012-04-15].http://www.cctime.com/html/2009-8-27/20098271015314562.htm.
[3]卢一.以特色求生存 以创新促发展[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5-7.
[4]卢一,周世中,杨君强.烹饪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56-58.
Abstract:Facing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ichuan Higher Institute of Cuisine explored a unique and sustainable mod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cooperation in the catering tourism industry,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 which consists of“General Courses”,“Studio”,“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and“International Exchange”.
Key words:catering and tourism industry;talent training mode;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Information Talents in Catering and Tourism Industry
LI Ling ZHOU Mei ZHANG Hua
(Sichuan Higher Institute of Cuisine,Chengdu 610100,Sichuan,China)
G642
A
1008-5432(2012)04-0007-05
李凌(1971—),男,四川射洪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餐饮企业信息化、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ICT教育应用研究。
周梅(1965—),女,四川资中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系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张华(1977—),男,四川富顺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餐饮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网络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