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三峡库区构建中高职衔接职教集团的探索

2012-10-21杨和平

职教论坛 2012年17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库区职教

□杨和平 胡 军 曾 理

对三峡库区构建中高职衔接职教集团的探索

□杨和平 胡 军 曾 理

构建职教集团的目的主要在于共享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如何实现职教集团内部的中高职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关键。从构建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集团的诉求与可能出发,提出了构建职教集团的思路与尝试,并阐述了集团化下在三峡库区进行中高职衔接的改革与实践。

三峡库区;职教集团;中职高职衔接

教育部2011年出台的 《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引导和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因此,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

一、三峡库区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集团的诉求与可能

三峡库区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农业生产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移民文化程度偏低,受教育人群在总人口中比例较低,其中受到职业类教育的比例就更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峡库区的关注越来越多,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努力,2009年三峡库区职业学校就为社会输送了近4万名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库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库区的职业教育虽然为库区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不足:

(一)办学各自为政

在库区的各区县,不仅有自己的职教中心,同时还并存着很多中小型的职业学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不高。在加上库区大部分区县都是国家的贫困地区,当地经济发展本身就滞后,很容易导致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同时各职业中学所属的行政区划分不同,地区之间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日益突出,师资薄弱、生源紧。学校之间竞争的不是教学质量大战而是招生大战。学校的主要精力上半年放在招生上,下半年放在就业上,而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却被忽视了。

(二)专业设置重复

为了扩大学校的招生面,紧跟市场,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盲目设置专业。根据调查,库区占百分之九十的学校都开设了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文秘等很多专业,连比较生僻的专业,如畜牧兽医、园林等专业、中医等都是设而不“专”。不仅专业不“专”,专业教师也“不专业”,专业设置变化快,学校的编制又限制了教师的引进,只能把现有的教师经过培训之后上岗,培训“多面手”、“万金油”,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各个学校专业设置多、杂、没有特色,教学水平上不去,不仅严重浪费资源(包括师资、教学实训场所等),同时也给各校每年的招生带来极大地压力。

(三)课程设置不规范

中高职在课程设置时,没有经过统筹协调、各自为政。高职的学生是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而来的,中职的学生主要是有初中毕业生构成的。但在同一种专业里面,他们开设的很多课程是相同的。如云阳职教中心开设的畜牧兽医专业,它开设了宠物饲养与疾病防治、家禽解剖学、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等等,这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别无二致。其它的公共类专业的重复率就更高。学生对教学的接受效果玩去不同。这就是中高职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不准确,只是以市场需要为指挥棒的结果,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综合库区职教的特点,我们只有克服办学盲目性,不片面追求本校的入学率,让集约化、联合式成为库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树立“大职教”理念,打破行业界限,打破区域限制,将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实现中职和高职在整合中创新创优,在整合中焕发生机,开创库区职业教育新局面。

二、三峡库区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思路与尝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要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共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构建职教集团的基本思路是以三峡库区的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为主要服务面向,联合库区同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和相关行业、企业,组建以支撑库区产业的区域性职教集团,满足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2011年9月,经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组织和倡议发起,来自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三峡水利电力学校、云阳县职教中心等库区的15所中高职院校共同签署了 《三峡库区职教集团战略合作协议》,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赢共进”的三峡库区职业教育的新格局,在专业建设、师资交流、学生培养、招生就业、科研实训、继续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积极探索开展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具体措施为:

(一)组建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了三峡库区职教集团领导小组。职教集团由政府牵头,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区域内职教资源、统筹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统筹职业学校招生与就业,提高区域内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协调解决职教集团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二)建立制度、有序推进

成立了三峡库区职教集团理事会,制定了集团章程和规章制度。职教集团下设秘书处及教学、科技、人才、就业等专门工作协调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教学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与建设、开展教学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共享;科技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科学研究项目研发、并提供社会服务;人才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组。就业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就业信息采集、共享,学生就业安置协调、跟踪管理及相应服务工作。

(三)明确分工、加强协作

根据职教集团的专业分工和结构互补的特点,明确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关系,实现了成员单位在培养目标、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招生工作、交流合作方面的“五统一”,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共享、实习实训、学生就业推荐方面的“五统筹”。

(四)校企联姻、产教合作

根据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需求,将学校、企业等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功能整合。例如,职教集团和国家级开发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协议形式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商定由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成员学校与园区企业合作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学校为万州经开区的园区企业在技术研发、员工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人才定向培养等方面提供服务。

三、三峡库区职业教育集团化下中高职衔接的改革与实践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需要从标准化、系统化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中、高职教育的特色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

(一)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首先需要明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的衔接,从而避免因目标设置错位而造成衔接的脱节。

教育部2011(9)号文件明确规定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别: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这种差异就要求中高职院校明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高职的衔接的目标应该是中职定位于培养“工”级人才,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士”级人才。就培养规格而论,中职教育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熟练劳动者,而高职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的技术人才。就知识和能力结构而论,高职毕业生较中职毕业生而言,在知识面上应当更宽,在理论上应当更深,在智能上应当更强调创造性和独立性。

(二)专业设置的有效衔接

以往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学校的招生和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专业设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另外从中职学校专业目录与高职学院专业目录的关联性来看,二者的衔接并不紧密,缺少整体性统筹,从而造成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错位。

而专业设置作为中高职衔接的基础环节,更应严格把握。既要考虑学生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又要统筹安排,使其具备导向性与相对稳定性并可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由于历史原因,高职专业数量比中职要少,因此职教集团在实现中高职专业衔接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模式:一是“相近对接”,如中职的财务会计专业与高职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行衔接;二是“拓展对接”,如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与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三是“宽口径对接”,如中职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与高职的经济管理专业的衔接等。同时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招生考试制度的有效衔接

目前三峡库区的高职生源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三校生)。而后者的比重很小,实现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突破口。

一是扩大单独招生比例和数量。这既能体现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等方面的衔接,又能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途径。目前职教集团中有好几所学校是教育部重庆市单独招生试点院校。因此在统筹专业设置、规范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以“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使中职毕业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就读学校。当前职教集团成员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院与巫溪县职教中心就农业机械专业、畜牧兽医专业联合单独招生已达成意向性协议,所招学生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两年在对应的高职学院学习。学生在读完中职后,可以选择就业或升学。升入高职学院时,选拔方式和标准由对口中高职院校共同制定,以中职学生在校三年的过程考核或职业技能成绩为主要依据。

二是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优势,开展了在学分制条件下的中高职衔接探索。即在科学合理制定高职的“准入标准”和加强职业技能的前提下,中职生升入高职不需要再参加入学考试,而采用“宽进严出”的办法,实行弹性学习制。允许他们分阶段自主完成学业,在修完了中职全部课程,达到相应的学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可升入对应的高职学院相应的专业进行学习。

(四)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从库区现有的情况分析,中职与高职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不完善,特别是缺少标准化的课程划分和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造成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混乱。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

图1 中高职课程衔接层次结构

一是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结合岗位职业标准,进行系统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

以能力为本位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构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公共基础课是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重庆市教委的规定开设,当中的公共基础课Ⅰ设计为中职各专业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公共基础课Ⅱ设计作为中职升高职的接口标准;职业基础课是以专业群共同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构建的课程;职业技能课是按照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设置的课程;专业核心课是基于各职业技能课之间具有共同的职业能力而构建的核心技术课程。这样不仅能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有利于早就职业技能人才。

二是统筹中高职教育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依赖于教材的衔接。因此根据每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科学组织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再将不同的单元设计成学历层次,明确哪些是由中职完成,那些内容应由高职完成,以保证课程内容不重复、不断档、不遗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中高职合作开发教材。

通过构建职教集团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有效途径,更有利于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招生考试制度、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有机衔接,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2]敬代和,周玉丰.以区域性职教集团为平台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3]曾仙乐,建立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集团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02).

杨和平(1959-),男,重庆云阳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胡军(1971-),女,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教育管理;曾理(1974-),男,四川开江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学。

G710

B

1001-7518(2012)17-0021-03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库区职教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