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了藏品求生存
——昆山锦溪民间博物馆之困

2012-10-20邓凌原

民生周刊 2012年16期
关键词:锦溪古董门票

□ 本刊记者 邓凌原

卖了藏品求生存
——昆山锦溪民间博物馆之困

□ 本刊记者 邓凌原

东方第一古董馆馆主、72岁老人薛仁生指着满院藏品,用地道的苏州话告诉记者,苏州人都有“博物馆情结”,他是亲眼看着锦溪古镇成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

锦溪古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在江南声势赫赫的古镇群落中,锦溪显得寂寂无闻。然而就是这个被沈从文喻为“睡梦中少女”的江南水镇,却隐藏着十来家民间博物馆,堪称国内之最。从兴建之初至今,这些民间博物馆已历经近十年的风雨,它们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以各自的方式倔强地生存着。

“小”的烦恼

薛仁生的古董馆是古镇中规模最大的民间博物馆。这位以“收藏为国、建馆为民”为馆训的薛仁生老人,站在被称为“镇馆之宝”的檀香木半化石树桩前,向记者介绍道,“这里藏品有4000多件,很多都是国家级文物,是我花了50多年的时间收藏得来的。”

2001年,锦溪开始兴建“民间博物馆之乡”,征集国内收藏家。薛仁生曾在苏州同里开过一家古董店。当时正在为同里没地摆放自己的大件古董而发愁,锦溪这种“政府搭台、民间建馆”的模式无疑给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薛仁生成为第一个入驻锦溪的外地民间大收藏家。

古董馆共有三层六开间,分为“砚石室”、“书画室”、“竹雕红木室”、“翠玉室”等十几个展厅。尽管身患帕金森综合症,行动十分不便,但老人还是在孙子的搀扶下领着记者到每个展厅参观。他告诉记者,这座三层小楼是古镇免费提供的,面积逾1500平方米,除免水电外,每年还能获得古镇旅游门票收入提成。

由于藏品众多,每个展厅都堆得满坑满谷,连庭院里不足20平方米的两间小矮房,也被辟作展厅。由于场地有限,一些珍贵的藏品没有用玻璃罩加以保护,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在书画室记者看到,近现代的一些书法作品仍是原来的卷轴状,根本没有空间展开。

薛仁生告诉记者,目前摆放的藏品只是一部分,“还有1500余件,如果全部摆放出来,至少需要5000平方米。”

虽然年事已高,薛仁生并没有停下收藏的脚步,在古镇落脚之后,每年约有100件新藏品进驻古董馆。日益增长的藏品使这个三层小楼显得越来越狭窄和拥挤,当年在同里遭遇的烦恼又一次摆在了薛仁生的面前。

与古董馆相距不远的中国收藏艺术展览馆则位于一栋临水而建的二层小楼上。作为锦溪民间博物馆的后来之辈,馆长辛树伟自称为“收藏小字辈”。馆内收藏主要以古陶瓷、明清家具为主。尽管在藏品数量上无法与古董馆相提并论,但辛树伟依然感叹这里“场地太小,没有理想中博物馆的感觉”。

“从展厅的装修到展品的摆放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更不要说配套的知识讲解和文化氛围了。”辛树伟表示,由于配套设施没有跟上,他只能将一部分藏品存放在库房里,并将位于二层的古生物博物馆暂时封闭起来。

处境日“艰”

辛树伟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与其他馆主一样,选择锦溪作为立脚之地,是因为镇里“免费提供展览场地”,此外每年还有门票分成或固定分成。但尽管有诸多优惠政策,几年下来,辛树伟的博物馆之路还是走得非常艰难。

“从表面上,我在这里品茶、玩收藏,生活似乎很惬意,但实际并非如此。”辛树伟告诉记者,由于缺乏可持续的资金保证,博物馆的经营处于一种非常艰辛的状态。

“国内很多运营成功的民间博物馆多数都有其他产业作支撑,靠博物馆自身盈余维持的少之又少。”辛树伟的收藏艺术展览馆没有相应的经济后盾,尽管有政府支持,但每年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资金量太大,回收却很慢。目前,该馆一年的维护费用就在5万元左右。

为了节省开支,辛树伟将姐姐从东北老家接到了锦溪,帮忙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记者去采访时,辛树伟的姐姐正蹲在一架紫檀雕花屏风前进行涂油护理,她告诉记者,紫檀木需要用核桃油进行日常护理,每10斤核桃油的价格在2000—3000元左右,一架屏风的护理每次起码需要3斤核桃油。

而在藏品众多的古董馆,薛仁生则雇佣了5个工人来负责日常事务。虽然作为古镇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古董馆理所当然成为古镇收益最好的民间博物馆,但薛仁生依旧表示,古董馆的收支仅仅可以持平,有时候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清明“小长假”旅游高峰过后,古董馆参观人数剧减,门可罗雀。图/邓凌原

作为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一旦个人财力不济,民间博物馆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一些馆主只能变卖藏品来维持日常开销。

“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旦开了头,无论如何也填不满。”辛树伟表示,虽然有人也劝他变卖一些藏品,但他始终没有松口,“主要是舍不得,看着满屋子的藏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而薛仁生有时则会变卖一些较为普通的藏品,扩充资金后再收集一些珍品进来,达到“以藏养藏”的目的。“即便如此,我还是舍不得,这些东西已经跟随我大半辈子了。曾经有人出一千万想买走我的‘镇馆之宝’,被我一口拒绝了。”薛仁生感叹。

苏州水乡锦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陆秋生是研究锦溪历史的专家,曾兼任过中国古砖瓦博物馆馆长。他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古镇的门票收入,旅游公司对锦溪镇上的民间博物馆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家博物馆上档次的展品不得少于50件,小件数的展品不低于500件,每年还要更新一定数量的展品。如果年终考核通不过,就会被淘汰。

这样一来,一些希望通过变卖藏品来扭转经济困境的博物馆最终将会失去立足之地。目前,锦溪镇上的民间博物馆已从前几年的14家缩减到了10家,一些经营不善的博物馆不得不接受关门歇业的现实。

创新遇“阻”

让辛树伟倍感头痛的还有,在国有博物馆走向免费开放的今天,依靠门票收入分成的锦溪民间博物馆参观人数已有下降的趋势。“每年的参观人数连周庄的1/7都不到。”很多游客开始抱怨,国有大馆都免费了,为何民间博物馆还要收门票呢?

目前锦溪古镇的门票为65元,参观地点包括镇上所有的民间博物馆以及莲池禅院、陈妃水冢等景点。在辛树伟看来,与周庄100元的门票相比,价格并不算高,“但关键是要有特色,让游客发现与国有博物馆不同的民俗风味。”

关于这一点,辛树伟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但苦于无法付诸实施。他告诉记者,民间博物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完全可以在民俗风味与创新科技上做文章,展示出自己的特色,从而吸引游客。

辛树伟带领记者来到暂时封闭的古生物博物馆,这里收藏有古生物化石近百件,其中的恐龙骨骼化石、戴氏狼鳍鱼化石等为珍品。辛树伟表示,他曾想把这里建成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展品、资料的展示和专业人员的追溯与讲解,让远道而来的游客犹如走入一个时空隧道,了解远古的生命,感受远古的风情。

“我连灯光的效果都设计好了,有的展柜可以在游客靠近两米的距离时,自然亮灯;而当游客离开时,灯又会自然灭掉,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可以节省能耗。目前很多国家级的博物馆都没有实现。”说到这里,辛树伟语气一转,“但这仅仅是一个设想,实现起来太难了。”

记者发现,一些馆主在表达对目前民间博物馆生存状态不满的同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新设计。但谈到付诸实施时,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没有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以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他们强烈地渴望与国有博物馆“同等待遇”。辛树伟还告诉记者,他希望自己今年能申领到博物馆执照,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

“然而作为昆山市锦溪镇,能够提供的帮助和投入的资金也是有限的。面对困境,民间博物馆的创办者还得自己想办法。”陆秋生表示,目前锦溪旅游公司正在研究新的改造方案,针对场地狭小、展厅不够的困境,由镇上投资,对其中的张省美术馆进行原地扩建。古董馆将面临搬迁,而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则将在异地重建中迎来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锦溪古董门票
我捡到了明朝古董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买门票
古镇锦溪游记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鱼儿不上钩
门票中的学问
锦溪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锦溪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