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衰古代成人礼

2012-10-20陈萌

民生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冠礼铠装成人礼

兴衰古代成人礼

传统观点认为,青少年青春期身体发育到20岁左右就停止了。但近日,英国《独立报》援引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称,传统上人们对于成熟的认识已经不符合当代的情况,而青春期也不再是人们一生中最健康的岁月。《柳叶刀》杂志最近发表的关于青少年健康的系列文章则指出,最起码在24岁以前,人们的大脑仍处在不停地发育中。

一个人从青少年步入成年意味着将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开始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成人仪式。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每年都有几百万名中学生参加这项活动。一些大中城市和个别省份也相继设立了成人节或成人宣誓日。资料显示,最早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应为“黄渡乡第一届18岁青年生日活动”。这一活动是在1990年4月29日由上海市嘉定县黄渡乡团委组织的。

其实,我国自古就对青少年步入成年人的转变非常重视,并在典章制度中详细规定了青少年举行成人礼的时间和礼仪规范。

不行冠礼难“成人”

对于女子加笄的年龄,《礼记·内则》:“十有五年而笄。”但没有记载如果到十五岁还没有有许嫁怎么办。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补注:“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宋代的笄礼方案,要求女子不管有没有许嫁,到十五岁就应该行笄礼。

至于什么时候男子冠、什么时候女子笄,不同时期,不同人的见解不同。《礼记·曲礼上》言:“男子二十冠而字。”又言:“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一般就字面意思解释,男性二十岁时加冠。但也可理解为,人生前十年,身体幼小,以学习为主。十一岁到二十岁之间,身体还比较弱,这个时间段的主要任务是成年加冠。

古礼,加冠要在庙进行,以示郑重。冠礼的主要过程,是由正宾依次将淄布冠、皮弁、爵弁三种冠加于将冠者。第一次加的缁布冠地位最低,缁布冠就是块黑布,据说远古时人以白布为冠,逢祭祀就把冠染成黑色。第一次加冠的意义是表示缅怀先祖,不忘祖德。第二次加的皮弁是地位居中者。皮弁是用于军礼、田狩礼,意味着冠者可以辅佐朝政,保家卫国。第三次加的爵弁地位最高,是随国君祭祀场合才可穿戴。当时人们以祭祀为精神核心,是宗法制的重要表现,拥有祭祀权至关重要。完成爵弁的加冠,就意味着从此可以参与重要的祭祀活动,也就意味着被所在阶层正式接纳。这三种冠由卑到尊,暗示冠者的德性与日俱增,即“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周制即有冠礼,这种成人礼一直延续至明代。《仪礼·士冠礼》篇详细记载了士之子举行冠礼的详细仪节。冠礼的举行,首先要通过占筮来选择一个吉日,然后由将冠者之父提前通知亲友来参加,并再次通过占筮来决定一个主持加冠的“正宾”,还要邀请一位协助正宾的“赞者”。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成矿环境,找矿条件较好,如果善于对矿区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矿区的控矿因素、成矿机制、找矿标志等,以正确的找矿思路指导下一步工作,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工作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地质勘查工作,该区找矿工作必将取得重大突破。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行礼时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女子的笄,相对于男子的冠而言,在当时并没有那么复杂的意义。但和男子一样,未成年的女子只能梳简单的发髻,用丝布捆束。一旦成年,另束发型,用笄簪发。发式的改变,也是女子是否成年的外在标志。这种影响至今还在很多地区存在,婚前和婚后,有的是发型不同,有的是冠饰不同,总之都习惯在头发上有所区分。

加冠及笄的年龄

选用20头体况良好的成年雄性林麝,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由精料、多汁饲料、青树叶、干树叶组成),3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5、10、15 g/d。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20 d。

把FBG传感器铠装光缆沿PHC管桩钢筋笼受力钢筋敷设,铠装光缆每间隔250 mm用铁丝绑扎.铠装光缆敷设过程要平缓,不得出现硬折和“V”型,同时铠装光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规定尺寸.

实际上,古人并非到二十才加冠。尤其是对于君主,为了保证下一代能及时继承大统,君主对自己儿子往往很早就加冠。另外那些已经继承大统的君主,往往要早婚早子,完成宗法大任,所以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冠年纪是不同于普通人。《左传》记载:“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礼也。”所以唐朝孔颖达判断,周礼应是士二十而冠,诸侯十五而冠,国君十二而冠。宋代司马光则把范围定在了十二岁到二十岁之间。《朱子家书》则定在十五到二十之间。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冠礼作为成人之礼,是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加弥尊 加有成也

前不久,杭州一父母为女儿举办汉制成人礼。

水分含量在68.36~73.98g/100g之间,平均含量为71.13g/100g,不同部位的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颈肩肉含量73.58g/100g、臀腿肉含量73.12g/100g、后腿肉含量72.93g/100g、背肌肉含量72.13g/100g、前腿肉含量71.52g/100g。

(三)从实践意义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了科学指南。

“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礼记·冠义》则解说了冠礼的含义:“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行冠礼者,将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要履践相应的德行。

成人礼的衰落

冠礼在唐朝已开始有渐弱的趋势。尽管《开元礼》有皇帝、太子加元服的详明仪制,但除了《通典·皇太子冠》记载了大唐贞观五年(631年)高宗行冠礼事之外,皇家子弟行冠礼基本不见于史料。而官员为子弟行冠礼就更加少见了。因此《文苑英华》载,唐宪宗元和初,吕温《代郑相公请删定施行〈六典〉〈开元礼状〉》称“丧祭冠婚,家犹异礼”,这说明当时朝廷、民间已经不按照正礼的规定行事了。

《柳宗元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写道:“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孙昌胤为子行冠礼,却被大家嘲笑,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不重视冠礼的情况。

与唐朝虽《开元礼》有《冠礼》的内容,但实际生活中并不遵行的情况类似,宋代礼书上还在继续修冠礼,现实中冠礼仍然不受重视。如宋仁宗时蔡襄议曰:“冠、昏、丧葬,礼之大者。冠礼,今不复议。”(《端明集·明礼》)曾巩也说道:“古之人重冠,于冠重字,字则亦未可忽也。今冠礼废,字亦非其时,古礼之不行甚矣。”(《曾巩集·王无咎字序》)苏辙则说:“今夫冠礼,所以养人之始而归之正也……今皆废而不立。”(《苏辙·集礼以养人为本论》)唐宋间儒学之士已无力改变冠礼的颓势了。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社会风气的浇薄,成人礼日益变得无足轻重,名不副实。到了清代,满族统治者干脆一纸令下,终结了汉族绵延了几千年的成人礼,以致后来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成年。

(本刊记者陈萌综合整理)

□ 编辑 张子琦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冠礼铠装成人礼
成人礼感想
联锁铠装电缆的中外标准解析
浅谈铠装电缆引入防爆电气设备
成人礼
分析10kV金属封闭铠装式开关柜内部发热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冠笄之礼
한국 근현대 혼례음식 변화의양상에 대한 고찰―문화교육의 시각에서
一种自制铠装电缆装置及制作方法介绍
千奇百怪的“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