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坦尼克“返航”有感

2012-12-20白云乡

民生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影视界泰坦尼克泰坦尼克号

□ 白云乡

泰坦尼克“返航”有感

□ 白云乡

时隔14年后,《泰坦尼克号》3D版回归,强势得超出很多国人的想象。公映前,多个城市“零点档”电影票就被抢购一空;公映后,这部换了3D新衣的“老大片”一个星期就赚回了当年3个月的票房!

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管理者和众多电影人恐怕应该想想,为什么《泰坦尼克号》一个“返航”就能在中国电影市场掀起惊天巨浪?

我以为,进口老片其实是在给中国电影人上课。不客气地说,这堂课也算是挑战。不过,真正能给国人带来震动与清醒的,恐怕还是年初中美两国就“允许更多的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并提高美方分账比例”达成的协议。这份协议的出台不仅意味着中国观众可以看到更多的美国大片;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在艺术质量与市场经营方面所必须应对的挑战与考验。难怪我的一些影视界朋友在得知此消息后,通电话中说的第一句就是,“狼”真的来了。

那么,好莱坞这只“狼”会“吃”掉我们什么呢?从短期来看,它无疑将要“吃”掉一部分国产片原有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这一口咬得当然会很痛。但还有一种痛是看不见的——这种痛,可以促使我们提高免疫力。换言之,来势汹汹的进口片会无情地“吃掉”中国影视界风靡已久且盘根错节的种种弊端;会“吃掉”投机取巧,自我欣赏,缺少创意,不求进取的懈怠庸懒之风;会“吃掉”那种自命清高,玩深刻却远离生活的自娱自乐之风;会“吃掉”那种一味追求形式的豪华,内容却极为苍白的挥霍之风;会“吃掉”那种靠制造假民俗、假历史,或者靠翻拍历史故事和截取古典名著片断来冒充大片的投机之风。当然,对那些靠侥幸,靠所谓的明星阵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场,去套取某种“成功”桂冠的电影制作者和电影投机商来说,也同样具有相当的杀伤作用。所以,这是一件幸事。

那么,当前中国电影人怎样有效地应对进口大片的冲击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两个方面下工夫;

首先,中国正在经历着千百年未有之剧变,这种变化大到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小到波及每个中国人的命运和每个中国家庭的生活轨迹。它带来日新月异的惊喜,也带来瞠目结舌的震撼。无数的悲欢离合、无尽的寻觅追求、无穷的人间活剧,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的电影艺术家能走出固有的小圈子小巢穴小情调,就能够找到极其丰富的创作土壤和极其丰沛的情感源泉。

其次,要努力学会用“国际语境”来表现民族文化。应对进口大片冲击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中国电影 “走出去”。只有走向世界的文化才是强势文化,韩国、伊朗、印度电影能在国际影苑享有声誉就是很好的实例。我这里说的“国际化语境”是指能够让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民族所能接受的表现手法、形式和叙事逻辑。如果说得更深一些,则是在“国际化语境”中普遍具有的、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共有的人性追求、审美情趣与认知判断。正是这些理念的存在才能使世界上不同民族种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产生广泛的文化认同,也才可能有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与相互欣赏。这,就是笔者所指的“国际化语境”。

我相信,只要积极地把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与“国际化语境”加以结合融通,中国电影就能逆风起飞。

猜你喜欢

影视界泰坦尼克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经典桥段(视频)
《泰坦尼克号》(海报)
雪上“泰坦尼克”
谁吃掉了泰坦尼克号
The Titanic II Is Making Its Maiden Voyage in 2022 “泰坦尼克2号”将于2022年下水启航
光影视界
光影视界
光影视界
光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