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视角

2012-12-20

民生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生活用品进口关税进口商品

媒体视角

人民日报:奢华之风已成公害

今日中国,奢华之风已经成一大公害。不少地区,不管午餐还是晚饭,吃饭都要饮酒,饮酒还要豪饮。

奢华之风中央反对,老百姓厌恶,可为什么会愈演愈烈?

首先,对公款的使用监督不严。政府虽有若干规定,禁止公款吃喝,可这些规定在不少地方形同虚设。其次,奢华之风与形式主义密切相关。一些地方的喜庆活动讲排场,互相攀比,追求所谓的“大气”,“大气”就要多花钱。第三,奢华之风与腐败现象密不可分。在一些高级餐馆,价格越高的东西越好卖。东西越贵,出的钱越多,好像越有敬意,被邀请对象看到这么贵的菜肴和酒,也认为邀请方“够意思”。

奢华之风有很强的腐蚀性和破坏力,会加剧社会矛盾。试想,干部整天花天酒地,人民的利益置于何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剩多少?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拿了这个权力,应当为人民服务。奢华之风违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对巩固执政地位极为不利。

晚唐诗人李商隐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是该我们警醒的时候了。

晶报:不能任由火车票实名制继续沦陷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是火车票实名制继今年春运之后,面临的又一次考验。然而,新华社记者在全国多地火车站采访发现,这一制度存在诸多漏洞,甚至形同虚设——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实名制并没有“实”起来。

实名制在全面推广之初就不断暴露出了缺陷。媒体曾多次报道,实名制仅仅体现在购票环节,在上车核票环节往往成了摆设,不但没有车站工作人员要求检查身份证,也没有人对乘车人的真实身份进行核查。这意味着只要有票都能进站上车,也就给黄牛党倒票贩票留下了腾挪的空间。

针对实名制有名无实的问题,业内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可以学习民航网络售票的做法,将铁路网络售票分散到淘宝、酷讯等大型知名网站;或者推广“电子客票”,旅客手持身份证即可进站、乘车及出站,采用检验身份证的办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又可以防范“黄牛”倒票,等等。应该说,这些建议都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但要从根本上落实这样的实名制,还必须超越技术层面,不断强化和完善对实名制的各种外部监督,包括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独立于铁路系统之外第三方监督等。除此之外,还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惩罚机制。

虽然,实名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这涉及一个全局性的改革问题,但它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购票公平”问题,消解人们对于市场公平正义缺失的焦虑。这是它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公平,也是一个社会必须小心守护好的底线所在。

新华每日电讯:降低生活用品进口关税一举多得

中国政府网日前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调整“奖出限进”、“宽出严进”的工作思路和政策体系,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关税,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的进口关税。

早在去年6月,商务部就曾表示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降低中高档商品的关税。这一表态一度引发该不该降低奢侈品关税的争论。其实,对普通民众而言,并不太在意奢侈品的关税和价格是高是低,在意的是普通进口商品为何那样贵、进口关税能否下调。所以我们看到,在上述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的进口关税”,也就是降低普通商品的进口关税。这一政策契合民意,与其他减税措施一样,可谓一项惠民之举。

进口商品价格畸高,国内消费者对此多有抱怨。即使是有些“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的售价竟然也比国内便宜。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国内消费者纷纷到国(境)外采购商品,人们大包小包带回来的不仅有各色中高档商品,也包括奶粉、酱油、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我们常说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型升级,要靠内需拉动,可是,很多国人却将大把大把的钱花在了国外,在为别人拉动内需,岂不遗憾?要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降低进口关税,尤其是降低普通商品的关税,让国内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进口商品。民众因此而受益,究其实质,就是让国内民众进一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 编辑 潘 阳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生活用品进口关税进口商品
个性十足的生活用品
墨西哥取消对中国硫酸铵进口关税
创意生活用品
部分配方奶粉进口关税降至零
孟加拉国政府将提高大米进口关税至28%
创意
2015年乙烯进口关税下调至1%补充国内需求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