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51例疗效观察*
2012-10-17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刘淑艳王志刚尹学永昌黎0666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刘淑艳 王志刚 尹学永 (昌黎066600)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单纯手术切除法的复发率高达30% ~69%,[1]且术后一旦复发,则生长速度加快,胬肉组织充血、肥厚,很快需要再次手术。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更高。[2]如何防治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再复发是眼科难题之一。笔者自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对97例 (102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采用撕拉式并钝性分离手术联合清络散瘀消翳汤及刺络放血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复发翼状胬肉患者,共97例,其中男性42例 (44眼),女性55例 (58眼),单眼92例 (92眼),双眼5例 (10眼);年龄32~71岁,年龄为52.81±10.93岁;病程1~15年。本组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 (54只眼)和对照组46例 (48只眼)。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处理:(1)内服中药:治疗组术前l周起开始口服清络散瘀消翳汤,组成如下:蝉蜕20 g,草决明(炒)10 g,生地黄9 g,菊花15 g,白蒺藜 (炒)、防风、羌活、黄芩、蔓荆子各10 g,栀子、甘草、川芎、木贼草各8 g,荆芥穗10 g,桃仁12 g,红花、当归各9 g,赤芍6 g。每日l剂,水煎分2次口服;(2)刺络放血:治疗组术前l周取患侧耳穴眼及少泽穴、肝俞穴点刺放血,常规消毒穴位,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3~5滴;2组术前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 d。
1.2.2 手术方法:表面麻醉后于胬肉体部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0.2 mL。距胬肉头部1~2 mm,用尖刀切开角膜,深至前弹力层,用显微齿镊提起胬肉头部,逐渐撕开胬肉与角膜附着部,同时用刀背轻柔钝性分离,彻底清除变性组织,使角膜创面光滑平整,将胬肉组织游离,确认无肌肉张力后剪除胬肉体部。距角膜缘外2 mm剪除分离后的正常结膜,暴露角膜缘外干净平滑的巩膜创面2 mm,如巩膜有出血,给予烧灼止血。用10~0尼龙缝线将结膜创口缝合固定于距角膜缘2 mm的浅层巩膜。分离时应尽可能保留结膜组织,解除睑球黏连,彻底剥除巩膜表面的瘢痕组织,使创面平整。查看内直肌止端,如内直肌有黏连则仔细钝性分离,直至直肌完全松解,眼球活动自如,然后分离结膜和结膜下胬肉组织至半月皱襞,自胬肉体部剪除。对照组只采用撕拉式手术法。
1.2.3 术后处理:两组术后均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各4次滴眼,共2周。治疗组术后继续服用清络散瘀消翳汤2周,术后第7天、第14天点刺放血(方法同术前)。两组均复诊追踪观察6个月。
1.3 疗效标准 治愈:结膜完整无充血,角膜透明或仅有薄翳,无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复发:结膜充血,手术区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49只眼占90.74%,对照组治愈35只眼占72.9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眼数 (%)
3 讨论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再次复发更是难题。翼状胬肉最突出的病理学特征是胬肉组织中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和新生血管。[3]而手术的刺激可造成多形核白细胞的趋化和聚集,它们可释放血管生长因子,这也是术后产生新生血管和复发的原因之一。寻找简单易行,眼表损伤小,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和联合疗法以降低术后复发是目前眼科医生所关注的焦点。
采用撕拉式并钝性分离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以有齿镊提起胬肉头部向颈部撕离,可将大部分病变组织从角膜前弹力层分离,一些连接紧密的部分可用刀背轻轻剥离,对残留变性组织用有齿镊夹除即可。该方法操作简单轻揉,创伤小,疼痛轻,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一个光滑、平整的角膜平面,有利于角膜创面愈合,并能减少瘢痕形成。
翼状胬肉属中医学“胬肉攀睛”范畴[4],以实证居多,大多由外感风热之邪客于心肺两经,或心肝两经火旺所致,风热壅盛、热郁血滞致眼部脉络瘀阻、眦角赤脉怒生攀侵黑睛而发病,《眼科金镜》云:“是证之虚者十无一二,证之实者十有八九。”中医治眼病以理气和血为先,活血为治目之纲,自拟方清络散瘀消翳汤是以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蝉花散为基础,加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诸药而成,方中蝉蜕、菊花、白蒺藜、木贼草、蔓荆子、草决明、荆芥穗、羌活、防风、甘草疏散心肺两经风热、明目退翳;栀子、生地黄、黄芩凉血解毒;川芎、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活血化瘀,以通络脉之瘀滞。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清热、解毒退翳、凉血散瘀、消肿明目之功。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调节人体免疫机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细胞供氧量等作用,能够明显减轻创面水肿,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角膜和角膜缘干细胞的缺氧状态抑制血管生长因子和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创面的愈合。[5]刺血疗法为中医学传统而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泻热、活血、消肿、镇静等作用。[6]《素问·调经论篇》曰:“病在血,调之络。” 《灵枢·九针十二原》谓:“宛陈则除之”,本病病程长,久病多瘀、久病入络,故联合应用刺血疗法,取之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之功,耳穴眼、少泽、肝俞是治疗眼部疾患的常用穴位。耳穴眼为眼疾治疗要穴,具有疏散风热、活血消肿的作用; 《百症赋》载:“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手太阳小肠经的支脉经颊部到眼内外眦,手太阳小肠经少泽主治眼内外眦的病变,此外,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井穴少泽放血,具有清泻心火的作用;肝俞穴放血具有清肝明目、凉血祛瘀的作用。
临床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在撕拉式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疏风清热活血中药及刺络放血能从多环节阻断病情而起效,提高疗效,有效控制胬肉再次复发,收标本兼治之功。
[1]席兴华,姜德咏,唐罗生,等.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353-355
[2]孟秀文,任敏子.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3):384
[3]阎启昌,刘忠鑫,邸悦,等.三亚地区翼状胬肉发病与紫外线暴露时间相关关系研究 [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 686-1 688
[4]莫劲松,张翠微,王砚颖,等.化胬抑复冲剂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的临床研究 [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6):324-326
[5]贺新,刘宁,赵峰华,等.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0,28(4):25-26
[6]王秀珍.刺血疗法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