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须配伍与麻黄发汗作用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2012-10-17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侯小双 丁 芳△ 王 亮△ 孙 琦 李春香 (石家庄050091)
麻黄源于《神农本草经》,为辛温解表药其味辛而苦,其性猛烈,其气轻浮,最善发越走泄,开腠理,启毛窍,具有较强的散寒发汗解表作用。麻黄配伍桂枝,发汗作用倍增,无论是本草记载,还是现代研究均已证实。[1]麻黄与桂枝均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作用,用治外感风寒表证,被称之相须配伍典范。《本草纲目》有“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中药药性理论记载,[2]即性能功效相似两药物组合应用,称相须。根据相须理论,麻黄配苍术也属相须范畴。因麻黄、苍术均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之用,其发汗作用是否具有麻桂样倍增表现,目前尚不清楚,故本实验仅以麻黄为例,进行与桂枝、或苍术配伍的相关实验,旨在探讨相须配伍与其发汗作用的相关性。
1 材料
1.1 动物 清洁级SD大鼠,70只,体质量180 g~200 g,雌雄各半,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医动字04057号。
1.2 药物及制备 麻黄、桂枝、苍术,均购自石家庄市乐仁堂药房。麻黄药液:取麻黄50 g,加8倍量水,浸泡40 min,煮开锅后,文火煎煮30 min,纱布过滤取汁,加水5倍煎煮25 min,两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 g/mL(以麻黄计)。麻桂药液:取麻黄、桂枝各50 g,加8倍量水,浸泡40 min,煎煮方法及药液浓度同麻黄。麻苍药液:取麻黄、苍术各50 g,加8倍量水,浸泡40 min,煎煮方法及药液浓度同麻黄。
1.3 试剂 和田—高原氏试剂:将2 g碘溶于100 mL无水乙醇中配成A液;将50 g可溶性淀粉溶于100 mL蓖麻油中配成B液。
1.4 仪器 真空泵 (SHB-ШA,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电子天平 (万分之一) (METTLER TOLLEDO AE240)、自制集汗管、微距摄像机 (Nikon)。
2 方法
2.1 定性实验 SD大鼠试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麻黄、麻+桂、麻+苍4组,除空白组10只,其他组各20只。麻黄、麻桂、麻苍各组给药剂量15 g/kg(相当于人的10倍);空白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在给药后30 min时将大鼠仰位固定,用棉签拭去大鼠左侧后足跖部污物及原有汗液,分别均匀涂和田—高原氏A、B液,并观察足跖部紫色着色点数变化,用微距摄像机拍照记录。[3]实验条件为室温25℃ ±1℃,给药液温度在35℃ ±2℃。
2.2 定量实验 根据陈奇主编《中药药理实验方法》有关发汗作用实验研究,[4]利用硅胶吸湿力强的特点,自制集汗管,以硅胶增重量来衡量大鼠足趾汗液分泌情况。分组、给药剂量、服药后时间同上。在服药后30 min将大鼠固定,并擦干左侧后足汗液,将其伸进自制集汗管内,用医用胶布固定,分别收集汗液10 min于集汗管,测其出汗量。实验条件同上。
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LSD)。数据统计应用SPSS14.0软件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3.1 相须配伍对大鼠足趾汗腺着色点的影响 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明显,均匀分布在足趾肉垫上,数目较多。说明麻黄有发汗作用。与麻黄组相比,各相须配伍组大鼠足趾汗腺着色点数明显增多 (P<0.05)。与麻桂组相比,麻苍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稍有变浅,数目减少倾向,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果见表1。
3.2 不同配伍对大鼠后足趾汗腺分泌量的影响 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后足趾汗腺分泌量明显增加 (P<0.05)。与麻黄组相比,各相须配伍组大鼠足趾汗腺分泌量明显增多 (P<0.05)。与麻桂组相比,麻苍组大鼠足趾汗腺分泌量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组对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目和发汗量的影响(±s)
表1 不同组对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目和发汗量的影响(±s)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与麻黄组相比,★P<0.05
组 别 n 发汗量 (mg) 汗腺着色点 (个)10 10.00±0.54 33.75±0.88麻黄组 10 41.64±0.41▲ 130.36±0.85▲麻桂组 10 55.48±0.34▲★ 200.68±0.92▲★麻苍组 10 53.46±0.49▲★ 179.68±0.79空白组▲★
4 讨论
麻黄善开泄毛窍,发汗解表。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麻黄所含挥发油、麻黄碱均有发汗作用;尤其对高温环境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但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单味药作用有限,常通过配伍形式达到治疗目的,而以相须配伍增强药效最为常见。以麻黄发汗为例,麻黄配伍桂枝是构成经方中辛温解表方剂的主干配伍结构,属相须配伍范畴,故后世称之“麻桂剂”。麻黄辛温气薄,中空外达,善行肌表卫分,开腠理散寒邪,开玄府以发汗;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善鼓邪外出,解肌发表,使周身微汗出。对于二者合用,发汗解表散寒,古代医家大多认为:麻黄要充分发挥散寒发汗之功效,必须与桂枝同用。如《赤水玄珠》曰:“麻黄得桂枝则能发汗。”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发现,麻黄在与桂枝配伍中,吸收过程加速,起效时间缩短,迅速而有效的增强了发汗作用,并且桂枝能加速麻黄的代谢过程,减少了药物蓄积。[5]本实验选用麻黄与桂枝1︰1配比观察其发汗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目,还是汗液收集的量均明显强于麻黄组,与文献记载相吻合。而苍术药性与麻黄同为辛苦温,辛温燥烈,与麻黄配伍能开肌腠而发汗,祛肌表之风寒湿邪。两药相须配伍能否具有麻桂样发汗作用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有“苍术与麻黄等量,有大发汗作用;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6]记载。也采用1︰1的配比分别从定性及定量两方面观察麻黄与苍术的发汗作用,并与麻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麻黄配苍术其发汗作用明显增强,起到了相须配伍协同发汗的作用,与麻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该实验提示:“相须配伍其作用增强”的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的。临床上选用中药应多采用相须配伍形式使用,以提高疗效。而麻黄与其他辛温发汗解表药相须配伍是否能起到同样发汗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1]熊倩,张密,郑青山.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定量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7):763-768
[2]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8
[3]李春香,陈进成.桂枝与桂枝汤对大鼠发汗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医杂志,2011,3(6):515-516
[4]陈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 [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0-243
[5]欧丽娜,张建军.麻黄桂枝配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394-397
[6]《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编委会.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