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语法框架下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2012-10-17申丽红

关键词:情态状语现代汉语

申丽红

(1.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2.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生成语法框架下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申丽红1,2

(1.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2.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生成语法;述谓理论;现代汉语;副词

汉语虚词的研究,尤其是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始终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瞩目的焦点和争议颇多的热点。针对各家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汉语副词展开的研究,拟在生成语法框架下,采用生成语法的轻动词假设和述谓理论假设,从另一新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副词相关研究研究进行述评和探讨。

1957年Chomsky《句法结构》的发表标志着生成语法学派的诞生。几十年以来,以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家致力于对“I-语言”的研究。生成语法认为“I-语言”是一个运算系统,即以有限的句法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为了归纳“I-语言”的运算规则,为了句子推导的顺利进行,各家在研究过程中相继假设了一些蕴含有空位(ф)的功能语类,以便其他语类移位进这些空位(ф),进而形成合乎语法的句子。根据UG理论,这些“I-语言”的推导规则应同样适用于汉语,能对汉语错综复杂的语法现象予以合理的解释。

副词便是现代汉语错综复杂现象的一个典型。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主要分为句法研究和虚词研究两大部分。汉语虚词的研究,尤其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始终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令人瞩目的焦点和争议颇多的热点。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副词的相关研究几乎占了语法研究的半壁江山,但汉语的副词研究始终是个难题。即便是对现代汉语副词颇有研究的张谊生(2000)也认为同印欧语语系诸语言的副词相比,汉语的副词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词类。[1]所以汉语副词的复杂性更引得各家学者采用各家理论对其进行方方面面的研究。

一、传统语法框架下汉语副词研究

自马建忠仿效西洋语法adverb词类立“状字”以来,各语法学家(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54;陈望道《文法简论》1978;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79;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54等)相继对副词的虚实及语法类属问题展开研究。然而他们“一家一说”,对副词的虚实及语法类属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

近几十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副词相关的研究几乎成为语法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多学者展开了对副词出现的句法位置及多项副词共现顺序的研究。刘月华(1983)、白丁(1986)、黄河(1990)、袁毓林(2002)、史金生(2003)、张谊生(2000,2001,2003)等学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调查对副词出现的位置,副词的共现及连用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副词研究贡献最大的当属张谊生,他对汉语副词进行了大汇总,对副词从功能语义方面进行分类同时也总结了大类副词之间的顺序。

然而上述副词相关研究大多是描述性的。只是描述了相关语言现象,并没有解释其动因。

二、生成语法框架下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1965年,Chomsky在他的《句法理论面面观》(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里指出:“状语(adverbials)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但未作相关调查的系统,因此,我们现在关于状语系统的讨论只能仅仅作为试探性的。”[2]之后很多追随Chomsky的生成语法学者在生成语法框架下利用一些理论假设开展了对副词的相关研究。

(一)轻动词假设

在生成语法的一些理论假设中,首先是“轻动词(light verb)假设”。“轻动词”最早是由Grimshaw和Mester(1988)在研究日语动词时引入生成语法理论中的。他们提出了“主目语让渡(argument transfer)”的假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轻动词”假设。该假设认为在某些语言中有这样一类特殊词类——它们不指派任何语义角色,而是吸取主要谓词的题元栅(theta-grid)。此后很多语言学家对“轻动词假说”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并从句法属性和语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在Noam Chomsky(1995,2000)把轻动词纳入最简方案的框架后,轻动词就成为了生成语法框架下的重要概念。Chomsky认为轻动词表示句法中的一个空位,并没有实体的表现形式。轻动词(light verb)假设为很好地解释副词的出现位置提供了可能,为探索述谓结构内的成分移位以及由此生成的自然语言词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二)轻动词假设下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在轻动词(light verb)假设下,对副词及状语进行分析的有戴曼纯(2002)、邓思颖(2010)等。戴曼纯(2002)提出了提出广义左向合并理论,认为附加语基础生成于所在投射的指示语[Spec XP]位置并作图示之如下:图1[3]

戴曼纯(2002)提出的“附加语合并的动因是特征核查”是其理论的亮点。按其理论AdvA应该与SpecVP合并而不是嫁接于其下的位置,但其所罗列的状语位置与其理论不大相符,所以不太具有说服力。

Li&Thompson(1981)把汉语的状语分为两大类:分布比较自由的“可移位”状语和分布比较受限的“非移位”状语。[4]例如:

1a.(暂时)我(暂时)不去北京了。

1b.(显然)张三(显然)很聪明。

2a.(*狠狠地)我(狠狠地)批评了他。

2b.(*已经)他(已经)来了。

邓思颖(2010)利用轻动词假设,在对汉语偏正短语进行研究时,阐释了对“移位”和“非移位”副词的基本观点。他认为:

移动状语既可以嫁接在TP上(或更高层次的短语,如CP),又可嫁接在vP之上。[5]其句法位置可表示如下:

3.[TP(状语)[TP主语[vP1(状语)[CAUSE[vP2(*状语)[vP BECOME…

非移动状语只能嫁接在轻动词短语上,可以嫁接在最高的轻动词短语之上,也可以嫁接在最低的轻动词短语之上。其句法位置可表示如下:

4.[TP(*状语)[TP主语[vP1(状语)[CAUSE[vP2(状语)[vP BECOME…

邓思颖从轻动词的角度,给予这些副词比较恰当的位置。但是似乎有循环论证之嫌。是因为某些副词能够移位,所以有这些嫁接位置?抑或是因为移入了这些位置而有移位或非移位性?对此邓文没有提及。

(三)述谓理论

John Bowers于1993年提出了述谓理论(Predication Theory)假设。Bowers采用弗雷格的观点:谓语是一个不饱和的表达(unsaturated expression),它必须与一个实体性表达(entity expression)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命题。他认为应在句法结构中引入一个新的语类Pr(predication)来反映其语义功能,他将Pr看作一个功能语类,具有以下特点[6]:

5a.外论元在深层结构中应处于[Spec,Pr]的位置;内论元最初生成于[Spec,V]上;

5b.V必须依附于Pr上;

5c.Pr0选择任意词汇语类Y的最大投射YP为其补语;

5d.PrP被I0或V所选择充当它们的补语;

5e.Pr是一个特征复合体[+Pr,+/-N,+/-V]。

Bowers认为Pr与轻动词v不同,不管一个既定谓词有多少论元,它总是出现在主句(MC)和小句(SC)中。他通过对副词位置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说法:不管动词有多少论元,也不管这些论元最初在什么位置上生成,受动词允准(verblicensed)的副词一律都限定在动词后的位置上。根据Pr假设,Bowers提出了英语副词可能出现的位置,即C’-adjunct,I’-adjunct,Pr’-adjunct,V’-adjunct。总之,不同类型的副词出现的位置不同,且不可互换.

接受和采纳述谓理论(Predication theory)并利用其对现代汉语语法现象分析的文献在国内外并不多见。根据Travis(1988),不同类型的附加语由不同类型的中心语允准。原因和条件从句由C’允准,全句副词由I’允准,时间和地点状语由I’和Pr’允准,方式副词由Pr’允准[7]。在汉语句法位置上,我们可以发现:

方式副词(manner adverb)可以出现在情态动词和VP之间,不能出现在在主语和情态动词之间,也不能置放于句首位置:

6a.你可以快快地跑。

6b.*你快快地可以跑。

6c.*快快地你可以跑。

7a.他会刻苦地学外语。

7b.*他刻苦地会学外语。

7c.*刻苦地他会学外语。

句子副词(sentential adverb)与方式副词(manner adverb)的位置呈互补分布。即它们出现在主语与情态动词之间,或分布于句首位置,不能出现在情态动词和VP之间:

8a.*他可以渐渐地跑了。

8b.他渐渐地可以跑了。

8c.渐渐地他可以跑了。

9a.*你能显然地看懂英文原著。

9b.你显然地能看懂英文原著。

9c.显然地你能看懂英文原著。

句子副词(sentential adverb)与方式副词(manner adverb)虽然在动词前的不同位置,但都不能放置在动词之后:

10a.*他会学外语努力地。

10b.*你能看懂英文原著显然地。

此外,时间状语和处所状语(temporal&locative expressions)也不能出现在句末:

11a.*你来下午。

11b.*他读书在图书馆。

但是,不象句子副词和方式副词那样严格,时间和处所状语可以出现在动词前的任何位置:

12a.你可以下午来。(情态动词和VP之间)

12b.你下午可以来。(主语和情态动词之间)

12c.下午你可以来。(句首位置)

13a.他会在图书馆读书。(情态动词和VP之间)

13b.他在图书馆会读书。(主语和情态动词之间)

13c.在图书馆他会读书。(句首位置)

原因从句出现在句首或主语与情态动词之间,但不能出现在情态动词和VP之间:

14a.*他不能[因为噪音太大]睡觉。

14b.他[因为噪音太大]不能睡觉。

14c.[因为噪音太大],他不能睡觉。

15a.*我可以[由于喜欢这位作家]买这一本书。

15a.我[由于喜欢这位作家]可以买这一本书。

15c.[由于喜欢这位作家],我可以买这一本书。

条件从句也具有同样的分布:

16a.*他会[如果不下雨]去。

16b.他[如果不下雨]会去。

16c.[如果不下雨],他会去。

17a.*我可以[要是不下雨]来。

17b.我[要是不下雨]可以来。

17c.[要是不下雨],我可以来。

但是,原因从句和条件从句与句子副词不同,它们可以出现在句首位置:

18a.他不能睡觉,[因为噪音太大]。

18b.我可以来,[因为噪音太大]。

当没有连词(connective)时,原因从句可以出现在句首和句末,以及主语和情态动词之间。当有连词(connective)时,原因从句只能出现在句首位置:

19a.*所以他[因为屋里太冷]不能睡觉。

19b.{因为屋里太冷],所以他不能睡觉。

19c.*所以他不能睡觉,[因为屋里太冷]。

由此可见,Pr假设能较好解释现代汉语副词及状语的位置问题。

三、余 论

述谓理论假设虽然能够对现代汉语副词的嫁接位置进行比较详尽的描述,但是尚有以下问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1.某些副词之间严格的顺序、某些副词之间自由的顺序、副词和句中其他成分的严格或相对顺序究竟由什么允准和驱动。如:

20a.似乎常常心不在焉。“似乎”和“常常”不可相互替换。

20b.都几乎认不出他了。“几乎”和“都”可以互换。

2.同一副词在不同的位置出现,究竟是其他成分围绕副词所做的移位,还是副词在不同的位置出现而出现不同的释义。例如:

21a他幸亏来了。

21b幸亏他来了。

21a和21b在语义上有不同的释义。那么究竟是因为“他”的移位还是因为“幸亏”嫁接到不同的位置而出现的不同释义呢?

[1]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2] Chomsky,N.1965.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88

[3] 戴曼纯.广义左向合并理论——来自附加语的证据[J].现代外语,2002(2):121-140.

[4] Li&Thompson 1981 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grammar California: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206.

[5] 邓思颖.形式汉语句法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6] Mark Baltin and Chris Collins 1993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 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p256.

[7] Travis Lisa 1988 The Syntax of Adverbs McGill University Papers in Linguistics p330.

[8] 白丁.副词连用分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3).

[9] 黄河.常用副词共现时的顺序[A].缀玉二集[C].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 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1] 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2.

[12] 史金生.情状副词的类别和共现顺序[J].语言研究[J].2003 (4).

[13] 赵彦春.副词位置变化与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J].汉语学习,2001(6).

Key words: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predication;modern chinese;adverb

Abstract:The study on grammatically-partial words,especially the study on modern Chinese adverbs,is one of the heat-debated and important part among the modern Chinese grammar researches.Based on some studies from different angles,this paper aims to deal with the same problem with the framework of TG grammar.Adopting the light verb and predication hypothesis,the modern Chinese verbs are reviewed from a totally different perspective.

Studies on Adverbs of Modern Chinese with the Framework of GT Grammar

SHEN Li-hong
(1.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Communication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 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

H042

A

2095-2708(2012)06-0102-03

2012-03-30

猜你喜欢

情态状语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状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