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专业人才适应度调查课程设置改革
2012-10-17杨东英秦学锋
杨东英,秦学锋
(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基于英语专业人才适应度调查课程设置改革
杨东英,秦学锋
(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河北联合大学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择业需求方面以及对当前学习或工作的作用。结果显示:课程设置在综合素质培养上的作用大于择业需求;对于专业相关的学习或工作上的作用大于与专业不相关的学习或工作。进一步探讨了调查结果对实现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等方面的启示。
自2011年4月以来,随着我校党委《开展教育思想及教学工作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印发,全校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及教学工作大讨论活动。活动旨在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我校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此次活动中,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在毕业生中就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掌握课程设置对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择业需求两个方面的作用,以及为今后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参考依据。
一、研究问题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两个:
1.在英语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就业需求方面,学生对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程和任选课程的作用认识上有何特征?
2.就目前所从事的学习(研究生及以上)或工作与英语专业的相关性而言,学生对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程和任选课程作用的认识上有何特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0和2011年毕业的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收回问卷40份,其中有效问卷32分。因此,实际参加调查的学生为32人。毕业后,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多个行业中学习或工作,涉及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务员、英语教师、对外贸易、市场营销、银行、个体经营、服务业等领域。根据问卷中反馈中关于当前学习或工作类别的信息将他们分为与英语专业相关(21人)和与英语专业不相关(11人)两类群体。
(二)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依据外语系2007年的课程设置,对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相关知识课程和实践必修课程四个元课程体系的35门课程进行调查。每个元课程体系又分为必修课程和任选课程两个类别。本次调查没有涉及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表1显示了课程设置体系和分类的具体内容。问卷采用莱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学生需要根据每门课程在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需求两个方面的作用打分(5=非常有用,4=比较有用,3=说不清楚,2=作用不大,1=作用很小)。
表1 课程设置体系和分类
续表1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研究问题,首先计算出每门课程的作用指标,并从高到低排序;然后利用SPSS13.0进行非参数检验。
三、调查结果
(一)课程设置对专业素质培养和就业需求作用的对比
表2显示了学生对必修课程在专业素质和就业需求方面起的作用的评价。20门必修课程按作用的总分值从高到低排序。首先,学生一致认为所有必修课程对专业素质的培养作用均大于对就业需求的作用,且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Z=4.110;p=0.000)。其次,学生均认为听、说、写、译、语音类专业技能课程的作用最大,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必修课程的作用相对较小。另外,在去除日语、法语后(为二选一课程),专业素质和就业需求的均值分别为136和117。专业素质和就业需中有均有8门课高于均值,且包含课程基本相同。这都说明学生都认同听、说、写、译、语音类专业技能课程在专业素质培养和就业需求方面的作用。
表2 必修课程对专业素质和就业需求作用统计
表3显示了学生对任选课程在专业素质和就业需求方面起的作用的评价。13门任选课程按作用的总分值从高到低排序。需要指出的是,英语小说、英语诗歌、英语文体学和国际商法四门课程由于选课人数较少,没有开设。从表三可以看出,学生一致认为所有任选课程对专业素质的培养作用均大于对就业需求的作用,且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Z =3.186;p=0.001)。其次,从任选课对专业素质和就业需求所起作用的均值来看(分别为100和84),均有5门课程高于均值,且完全相同,其中4门课程为相关知识课程。另外,学生均认为国际贸易、商务、中西方文化课程所起的作用较大。
表3 任选课程对专业素质和就业需求作用统计
(二)课程设置对当前学习或工作的作用对比
根据学生当前所从事的学习或工作与英语专业的密切程度,将他们分为专业相关和专业不相关两个组。
表4显示了两组学生对必修课程在当前学习或工作中所起作用的评价。20门必修课程按作用的总分值从高到低排序。专业相关组的学生对每门课程作用的评价均高于专业不相关组的学生,且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Z= 5.417;p=0.000)。另外,根据两组对课程作用评价的均值来看(分别为93和42),高于均值的课程基本相同,主要为听、说、写、译、语音类专业技能课程。而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必修课程的作用相对较小。
表4 必修课程对当前学习或工作作用统计
表5显示了两组学生对任选课程在当前学习或工作中所起作用的评价。13门任选课程按作用的总分值从高到低排序。专业相关组的学生对每门课程作用的评价均高于专业不相关组的学生,且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Z= 4.210;p=0.000)。另外,根据两组对课程作用评价的均值来看(分别为67和33),高于均值的课程除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相同外,其他课程差异较大,如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科技英语阅读和涉外文秘等课程。
表5 任选课程对当前学习或工作作用统计
四、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设置在培养专业综合素质上的作用明显大于对就业需求的作用。而且,他们注重听、说、写、译、语音等专业技能,却忽视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作用。这一方面说明这些课程在培养综合素质和就业需求方面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对于学习“英语专业”内容上认识的不足。另外,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对专业相关的学习或工作的作用显著大于与专业不相关的学习或工作。这一方面说明了专业知识对当前学习或工作的直接作用,但另一方面却反映出学生对大学教育或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内涵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和缺失。本次调查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有如下启示。
首先,尽管学生一致认为听、说、写、译、语音等专业技能课程在综合素质培养、就业需求和当前学习或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英语专业绝不能办成“语言中心”(黄源深,2010)。否则,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文化素养差,知识面狭窄,不善于思考和分析,很少有见地,当然更谈不上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实现创新了”,他们“充其量只能做一个掌握一定技能、却亦步亦趋的匠人”(同上)。2000年3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提出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英语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何兆熊(2003)提出了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除了国家对所有大学生在德育、体育等方面提出的共同要求外,在专业方面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宽的相关知识面。黄源深(2010)指出,英语创新型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要有较开阔的视野、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概括来说,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大纲》,2000)。
其次,必须大力进行课程改革,增加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的内容和门类。从我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 (见表一)这两部分课程的设置亟待拓展和深化。近年来,国内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黄源深,1998,2010;何其莘等,1999;蓝仁哲,2009;刘毅,2001)。黄源深 (2010)呼吁“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增设有助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外语辩论课、时事和社会问题外语讨论课等课程,同时加大选修课的力度,把学生从狭隘的纯语言视野中解放出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需要理性思考的文化、教育、哲学等其他领域,扩大思维空间,强化思辨能力。”并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体系。孙有中,金利民 (2010)就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提出,在《大纲》规定的由语言学、文学、文化三个类别组成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中,语言学方向的课程应增加具有理论和方法含量的课程;文学方向专业知识课程有必要增加西方文论和文学批评入门方面的课程,以弥补其学科训练之不足,还可尝试开设更加专门的文学研究性课程;文化方向知识课程代之以“跨文化研究”课程。此外,还应该增加英语国家研究和翻译实践与研究等方面的课程。在对课程设置改革的讨论中,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应减少纯技能课程的课时,大力增加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的内容和门类,应将语言技能融入到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当中。这一方面有助于培养语言技能,毕竟,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学习其他课程来实现的 (黄源深,2010),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培养创新型、宽口径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思辨缺席”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 (黄源深,1998,2010;何其莘,1999;何其莘等,1999;《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2001;高一虹,1999;文秋芳,1999;文秋芳、刘润清,2006;文秋芳等,2010)。其表现为学生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等能力。黄源深 (2010)强调:“‘思辨缺席’的痼疾不除,外语学生难有出头之日。”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国内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措施。文秋芳、周燕 (2006)就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丰富课程设置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了五点建议。李莉文 (2010)提出了在压缩技能课的课时比例、调整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专业技能课程实现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孙有中、金利民 (2010)强调了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中的作用。刘艳萍 (2009)和张冬玉 (2007)建议通过开设辩论课和英语演讲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孙有中 (2011)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着眼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具体内容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测试、教材编写、教师发展。概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1)设置单独的批判性思维课程;(2)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相结合;(3)通过隐性课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罗清旭,2001)。
五、结束语
本次调查结果使我们对我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择业需求方面以及对当前学习或工作的作用有了明确、清晰的认识。同时,调查结果对实现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等方面的启示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关于高等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一)[J].外语界,2001(5):9-15.
[3] 高一虹.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
[4] 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5] 何其莘.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6] 何兆熊.办好英语专业之我见[J].外国语.2003(2):46–50.
[7]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19.
[8]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9] 蓝仁哲.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关于外语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09(6):4-9.
[10] 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6):68-73.
[11] 刘毅.英国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外语界,2001(5):28-32.
[12] 刘艳萍.通过英语辩论课培养思辨能力[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8):13-17.
[13]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7):215-218.
[14]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15] 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3-305.
[16] 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2):1-4.
[17] 文秋芳,刘润清.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外国语,2006(2):49-58.
[18] 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2010 (1):55-58.
[19] 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20] 张冬玉.英语演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一项综合英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外语教学,2007(3):56-59.
Key words:english major;curriculum;investigation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is aimed to getacquainted with how the curriculum for English majors functions in developing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job hunting necess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iculum has more effect on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than job needs.In addition,it works more effectively on the work and study which are related to English than those which are irrelevant.The article further discusses how to achieve cultivation objectives,reform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Meditations and Reform on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alents Adaptation
YANG Dong-ying,QIN Xue-fe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G642.3
A
2095-2708(2012)06-0086-05
2012-05-16
本文系2011年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英语毕业生社会适应度实证调查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建设”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