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2012-10-17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1期
关键词:贲门癌心电监护低氧

许 冰

(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二科,河南安阳455000)

心律失常是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60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了至少连续72 h心电监护,发生心律失常136例,发生率为 22.7%。现就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0例患者,男性386例,女性214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67.5岁;<60岁96例,≥60岁504例。其中食管癌患者489例,采用左侧开胸、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上吻合术336例,经右胸、上腹、颈三切口手术153例;贲门癌患者111例,均采用左侧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本组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者121例,主要表现为房性、室性早搏,心肌缺血、窦性心动过缓等。本组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86例,糖尿病25例,冠心病5例,慢性肺部疾病112例(其中部分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合并症)。

1.2 方法 术后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72 h以上,观察心律失常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果

本组600例食管癌患者,贲门癌患者术后共发生心律失常136例,发生率为22.7%。观察发现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术后48 h内,表现为房颤33例,窦性心动过速95例,房性早搏6例,室性早搏2例。术后合并肺不张18例,气胸9例,切口感染23例,吻合口瘘15例,其中出现心律失常者占75.4%(49/65)。本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0岁者10.4%,≥60岁者25.0%;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者6.3%,术前心电图检查异常者为87.6%;食管癌患者24.5%,贲门癌患者14.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 1。

表1 不同年龄、术前心电图表现、手术方式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3 讨论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3.0% ~38.5%[1-2],但其病因尚未明确。分析其发生的临床特点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3.1 年龄 随着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患食管癌、贲门癌的老年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由于对食管癌、贲门癌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以及心电监护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术后心律失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非常复杂,诸多因素相互影响[3-4]。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心肌氧利用率及心肌收缩力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不应期相对延长,自律性增高,易产生兴奋折返而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而术前诸多合并症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础,≥60岁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为 <60岁患者的3倍[5]。本组≥60岁患者504例,出现心律失常126例(25.0%),而<60岁的 96例中仅10例(10.4%)。表明高龄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术前心电图异常 本组术前心电图异常或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术前心电图异常121例患者中,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达87.6%,而心电图正常者仅6.3%,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代偿功能差,对各种刺激引起的变化的耐受性较差,本文结果表明,原有心脏疾病患者是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

3.3 手术方式 本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贲门癌,目前认为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主动脉弓上或颈部吻合操作时对肺的挫伤较弓下吻合严重,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破坏,氧的弥散能力下降;2)主动脉弓上或颈部吻合胸腔,胃在胸腔内占位较大,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氧的摄取减少;3)主动脉弓上或颈部吻合较弓下吻合手术创伤大,致机体应激反应增强,代谢率增加,氧的消耗增大[6]。

3.4 低氧血症 开胸手术肺脏长期暴露且处于被动通气,术后肺顺应性明显下降,加上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胃、胸液影响及膈肌切开后膈肌收缩能力下降的因素,使肺的通气能力更加低下,引起低氧血症。术后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气胸及吻合口瘘等各种并发症,更加促使并加重低氧血症的发生。缺血心肌对低氧血症特别敏感,据文献报道,开胸术后PaO2明显降低,术后1~2 d最低,术后第3天开始回升,第7天才可恢复到术前水平[7]。低氧血症使心肌细胞受损,心肌自律性、传导性及兴奋性均会发生改变而出现心律失常。

3.5 植物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调 食管临近心脏、大血管,手术创伤较大,手术切断迷走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本组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术后48 h内,可能与术后血浆中肾上腺素含量突然升高及出现低氧血症,使心肌的自律性和应激性增强从而诱发心律失常有关。刘颖珍等[2]通过对胸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儿茶酚胺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于术中开始升高,术后1~2 d达高峰,术后第4天基本恢复正常,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心律失常者术前和术后1~2 d血浆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且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与血浆肾上腺素含量高峰(术后1~2 d)相吻合。

食管癌、贲门癌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非常复杂,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作者认为: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心肺功能不全或伴有较严重合并症,术式的选择,术中及术后低氧血症,感染、疼痛等刺激等均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1]Amar D,Burt ME,Bains MS,et al.Symptomatic tachydysrhythmias after esophagectomy:incidence and outcome measures[J].Ann Thorac Surg,1996,61(5):1506 -1509.

[2]刘颖珍,洪韵琳,张大为,等.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探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2):81 - 83.

[3]陈龙奇,刘京波,张明道,等.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附108 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4,16(6):438 -440.

[4]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92-200.

[5]莫奇峰,谈振国,朱丹,等.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00,26(5):402.

[6]齐战,朱德成,陈万生,等.胸胃对食管癌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3):150.

[7]唐晋华.胸内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气参数的临床意义[J].中华麻醉学杂志,1986,6(2):78-81.

猜你喜欢

贲门癌心电监护低氧
低氧阈刺激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有的癌症会引起打嗝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低氧燃烧工况下锅炉水冷壁管高温腐蚀行为分析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