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化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
2012-10-15杨继红
杨继红
山西医科大附属汾阳医院检验科,山西 汾阳 032200
化疗是临床上治疗食管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化疗能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免疫力下降,易发感染,使白细胞、血小板数目减少,引起贫血、出血,出现恶心呕吐、毛发脱落等全身症状,危险性极大。目前监测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状态主要依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的变化。但临床实践发现:白细胞易受输血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当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时,骨髓已明显受抑,错过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最佳时机[1]。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及其更多参数,根据荧光强弱可将网织红细胞分为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HFR)3类,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 (IRF)是指 (HFR+MFR)/(HFR+MFR+LFR)。研究显示[2]网织红细胞可作为评价骨髓造血功能的敏感指标。本实验通过对50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 WBC、PLT、RET%、LRF进行对比,观察化疗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50例确诊为食管癌的住院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3.5岁。
1.2 仪器与试剂
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和原装高、中、低质控物。
1.3 检测方法
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第3、6、9天早晨抽取患者静脉血2ml注入加有EDTA-K2抗凝剂的真空试管内,摇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检测每份血样中白细胞、血小板与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WBC、PLT、RET%IRF结果比较
3.18 ±1.45 67 ±38 1.71 ±0.82 5.88 ±4.30化疗后12天WBC PLT RET% IRF化疗后9天时间5.09 ±2.16 72 ±46 2.56 ±1.84 9.36 ±2.51
2 结果
食管癌患者化疗后第3天WBC和PLT数量开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6天明显降低,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第9天持续下降,显著低于第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第12天开始回升。RET%和IRT的升高降低与WBC和PLT的升高降低在肿瘤化疗前后表现并不一致。化疗后第3天RET%和IRT即开始下降,且较化疗前有明显差异 (p<0.01),第6天持续下降,第9天开始回升,RET%上升缓慢,无统计学意义 (P>0.01),IRT较第6天上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化疗12天后RET%和IRF继续升高,但仍低于化疗前水平。
3 讨论
放化疗是目前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在治疗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较强的杀伤力,从而使机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造成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影响治疗进程[3]。彭明婷等报道[4]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网织红细胞减低总是早于白细胞等参数的降低,与本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网织红细胞 (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到完全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也称年轻的红细胞,细胞浆内残存的RNA经煌焦油蓝染色后,形成网状结构。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网织红细胞时,通过对RET内核酸染色得到的荧光信号强度将网织红细胞区分为低、中、高荧光强度的网织红细胞 (LFR、MFR、HFR)。越接近成熟的网织红细胞RNA含量越低,荧光强度越弱。HFR中RNA的含量最高,是最不成熟的网织红细胞,MFR与HFR之和称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 (IRF),是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的敏感指标。流式细胞仪法网织红细胞分群分析检查对于肿瘤化 (放)疗、骨髓抑制、贫血疗效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5]。
本组资料表明,RET%、IRT在肿瘤化疗后下降与升高的时间上都早于WBC、PLT,是评价骨髓受抑制和恢复的敏感指标。综上所述,将网织红细胞参数IRT的变化应用到临床食管癌患者化疗检测中,可以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恢复,动态观察指导临床用药,早期干预,避免滥用抗生素,在骨髓功能过渡被抑制前就停止化疗,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患者在化疗中出现致命性感染和出血不止等危象,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值得临床推广。
[1]邢晋苓,杨建英.网织红细胞未成熟分数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4):304-305.
[2]乐家新,丛玉隆,兰亚婷,等.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动态变化的观察[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3.1(2):82-84.
[3]赵华,李代渝,林江.网织红细胞未成熟分数在放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泸州医学院报,2010,33(2):163-165.
[4]彭明婷,赵声明,王薇,等.网织红细胞在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6):367-369.
[5]丛玉隆,李顺义,卢兴国.中国血细胞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