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是出席中共二大的北京代表

2012-10-14赖生亮

前线 2012年9期
关键词:邓中夏张国焘书记

赖生亮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当时的记录和相关历史资料的缺乏,对于到底谁是出席中共二大的北京代表,党史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被提到的出席中共二大、来自北京的代表有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四人。张国焘作为上届中央委员是当然代表,并非是作为北京代表出席中共二大的,这一点几乎没有异议,争议主要集中在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三人到底谁代表北京党组织出席了中共二大。

1922年12月9日,出席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共代表团向共产国际提交的《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补充报告)》里对中共二大有这样的记载,“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七个地区(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的七个代表,每个地区各一人”。按此一说,北京党组织只有一名代表参加了中共二大。

这一名代表会是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这三人中的谁呢?

是邓中夏么?

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的记述,邓中夏没有参加中共二大,而《中国共产党上海史》(1920-1949)一书却说邓中夏出席了中共二大。要弄清楚邓中夏是否出席了中共二大,首先要确认邓中夏在中共二大召开期间是否在上海,以及邓在中共二大召开前后的主要活动。

从1920年4月起,邓中夏长期在北京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1922年5月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并召集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邓中夏以长辛店工人俱乐部的代表身份参加了这次大会。邓中夏在广州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期间,还与范鸿劼、金家凤等三人作为北京团地委代表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而根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及以后若干次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记录,邓中夏在筹备会议上以高票当选总务委员会委员,但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并未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而未参加会议的高君宇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可见,由于承担中国劳动书记组合部的重要工作,此时的邓中夏已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发动工人运动上。

1922年6月1日,中国劳动书记组合部总部的李启汉忽然被捕,6月9日被解往上海会审公堂,判刑三月。同时中国劳动书记组合部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随后,邓中夏接替张国焘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8月,由于在上海遭到帝国主义压迫无法立足,而北京尚可公开活动,且有利于领导蓬勃兴起的北方工人运动,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从上海迁到北京。这时的邓中夏,除领导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工作,发动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还与缪伯英、高君宇、范鸿劼、蔡和森等人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邓中夏被推选为临时主席。由此可见,中共二大前后,邓中夏承担了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以及其他重要任务,而且处于关键的准备阶段,此时恐无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上海参加中共二大。

1922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大会再度于杭州举行,李大钊、邓中夏等人未参加,只是会前由邓中夏执笔,以黄日葵、邓中夏、刘仁静、李大钊等6人联合署名向大会提交了《北京同人提案》(《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提到“这次杭州盛会,北京同人因种种原因未能参与,引领南望,能不依依”。同月,邓中夏等人趁北京政府召开国会之际,以中国劳动书记组合部的名义向国会递交请愿书,提出了“劳动法案大纲十九条”,为工人争取合法权利。此份大纲是7至8月间经由邓中夏等人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并反复讨论而形成的,并于8月发表在《工人周刊》等进步报纸杂志上。据此判断,邓中夏此间,更大的可能是在北京而不是上海。而且,中共二大后不久中央又召开了西湖会议,探讨了中共二大尚未议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有关国共合作的问题,这在当时十分重要,然而作为中央执行委员的邓中夏并未出席,而除他以外的另四名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都出席了此次会议。从邓中夏在中共二大前后的活动可以看出,邓作为工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正为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而奔波,很有可能未参加中共二大。

据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参加中共二大的代表名单中并没有邓中夏。而且张国焘提到一个重要细节,“原来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时,中共中央为了秘密开会的方便起见,将上海的党员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一般政治问题,提出意见,供大会讨论宣言的参考。我所主持的一个小组,都是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人员,人数最多。”邓中夏是在中国劳动书记组合部总部在上海被查封之后接替张国焘担任总部主任一职的。按常理而言,如果邓中夏参加了中共二大,很可能在张国焘所主持的小组进行讨论,张国焘在回忆中理应对邓中夏有较深的印象,但张国焘并未提到邓中夏出席了中共二大。所以,较为合理的解释就是邓中夏没有出席中共二大。

说邓中夏未参加中共二大,那又怎么解释他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件事。应该看到,在中共创建初期,对于工人运动极为重视,而且中共二大召开时正值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处于高潮期。在中共二大的决议案中,就有《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其中提到“切实研究这种现状,集中、扩大和正当指挥这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而作为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重要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之前刚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扩大了其在全国工人组织中的影响,作为总部主任的邓中夏是完全有可能因此而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的。

倘不是邓中夏作为北京代表出席的中共二大,那只能出自罗章龙、高君宇二位中的一位了,到底是谁呢?

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所提供的名单,参加中共二大的北京代表是罗章龙。而《中国共产党上海史》(1920-1949)却认为罗章龙、高君宇都参加了中共二大。李达则在《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中说:“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上海举行的,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不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而是陈独秀、张国焘指定从莫斯科回国的那省的人就作为那省的代表。”在李达的回忆中,并未提及罗章龙或高君宇出席了此次会议,但其提到张国焘对此次大会的出席代表名单的产生是有相当发言权的。那张国焘又是怎么说的?他在《我的回忆》中提到,“当时中共党员人数是一百二十三人,但这次到会的正式代表却只有九个人。陈独秀、李达和我三个上届的中央委员是当然代表,蔡和森是留法中共支部的代表,高尚德是北京代表,包惠僧是武汉代表,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代表是施存统,此外还有一位上海代表、一位杭州代表,名字我记不起了,一共九人;非正式代表列席會议的有张太雷、向警予等人。”而张国焘所说的北京代表高尚德就是高君宇。

有关罗章龙在中共二大前后的活动,较多的记载来源于其所著的回忆性著作《椿园载记》。但在其文中,并没有他参加中共二大的相关记述。中共二大召开之前,他主要在中共北方区委工作,并担任了中国劳动书记组合部北方分部主任。这一时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领导发动北方工人运动,先后参与了组织发动长辛店工人八月罢工、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等工作。1922年9月,他与王俊、须永德等被派往唐山,指导协助开滦五矿罢工斗争。10月又前往京绥铁路指导铁路工人罢工斗争。书中对领导中国劳动书记组合部北方分部及发动工人运动的情况,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却不曾记有他参加中共二大的任何内容。

再看高君宇在中共二大前后的活动。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高君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5月11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张太雷、高君宇二人住广州负责团的有关工作,高君宇未到以前,以候补委员冯菊坡代理其职务。此后,已发现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记录显示,自6月18日起直到10月30日在上海召开的13次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中,高君宇都有出席记录。这就可以发现,高君宇此间的活动基本上在上海一带。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会议,高君宇作为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从以上来看,高君宇是完全有时间出席中共二大的。而且高君宇在中共二大之前,出席了共产国际于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就与李达回忆中所说的二大代表是“从莫斯科(参加远东会议后)回国的是那省人就作为那省的代表”一说相符。基于这些分析,高君宇作为北京代表出席中共二大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罗章龙,故笔者认为,高君宇才是出席中共二大的北京代表。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邓中夏张国焘书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邓中夏:“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
邓中夏:“我邓中夏烧成灰也是共产党的!”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狱友回忆:邓中夏的最后时刻
书记家的狗
儿女醉心救国事,两心脉脉如牵系
叛逃之后的张国焘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
反腐败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