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人走茶凉”
2012-10-14胡昌方
胡昌方
“人走茶凉”原本形容的是一种生活现象。不管是你自己款待你,还是别人招待你,一杯热茶没喝完,你就因事走开,时间一长,又没人管,那茶注定要凉的。后来,人们以此来比喻人际交往中的冷热现象,广为使用。然其是耶?非耶?于今或可“由事而论”,具体分析一番。
“人走茶凉正常凉”。诸多时候,“人走茶凉”属于常态。记得有位领导曾颇有见地地指出:“要明白人走茶凉的道理。还是人走茶凉好。有的人希望家里总门庭若市,这不可能。你在一个地方当什么书记、什么长,人家来请示工作,求你办事,你走了,这些情况就不存在了,还会门庭若市吗?所以,人走茶凉再正常不过。”这位领导说得好。既然人走茶凉呈“常态”,那就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吧。只要没“走”时做到为政清廉、问心无愧,“走”了后就无需为“茶凉”而叹息与自卑。更别再去企求和享受没“走”时的那般热乎劲,不去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人一走茶就凉”。这是势利眼所为,且不鲜见。某領导在位,逢年过节,家中宾客满堂。领导退位后,家中却“门可罗雀车马稀”,呈另一番天地。领导面对此情此景,几多感慨:昔日,常来家里续家谱、套近乎的不速之客,如今都已转投他处了。这样的“人走茶凉”,“凉”出了人趋炎附势的劣性:“其人已管不着我们,不会再给我们什么好处,凭什么还拍着他?”
“人走茶凉茶该凉”。虽说人世间有信奉“人走茶凉”的势利小人,但由此就得出世态炎凉、世风日下的结论,显然失之偏颇。其实,有些时候,“人走茶凉”乃民意的折射。君不见,某些领导在任时,官气十足,称王称霸,漠视群众,胡作非为。然而,在他“统治”之下,一些既“畏惧他”又“有求于他”的人,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得不违心地顺从他、巴结他、讨好他,可内心里却巴不得组织部门赶快把他调离,或者立马叫他下台。而一旦这种人果真离职而走或是卸任下台,自然就没有谁还愿意“亲近”他、“留恋”他。这种真实地反映出民情民意的“人走茶凉”,“凉”得当然,“凉”得其所,无可厚非。
“人虽走茶不凉”。被人们称之为“常坐农家炕头,常蹲田边地头”的山东省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虽然离任18年了,可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同事和部下,只要听说或见到他来了,都想和他握握手,喝杯茶,唠几句。应该说,这种“人虽走茶不凉”的美谈,并非绝无仅有。大凡人民的好公仆,无论是离任而走,还是退休而去,抑或永远离开世间,人们都始终不会忘记他们。记得在纪念“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逝世30周年时,不少兰考百姓来到他的墓前,或是奉上一杯杯热乎乎的香茶,或是献上一盏盏绵甜的美酒。那种场面,感人至深。
总之,话归四句:诸多茶凉属正常,两眼势利茶必凉,有些茶凉乃民意,人走茶热当颂扬。作为党员干部,大可不必对势利者耿耿于怀,反倒应对自然的茶凉心安理得,当然,倘能达成人走茶热的境地,那就颇令人肃然起敬了。
责任编辑:戚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