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学生四级统测后英语学习心理影响因素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2012-10-13许洪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外语教学外语

许洪巧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理工科学生四级统测后英语学习心理影响因素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许洪巧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该项目针对目前理工科院校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四级后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以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探究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分析四级统测后个人情感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影响作用。藉此进一步探究四级统测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英语学习;心理因素;四级;教学对策

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在校学生都能通过国家组织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些学生还通过了六级考试。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抱着考试过级的目的进行学习,一旦过级便如释重负,英语学习也随之终止。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以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理论背景

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外语学习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的心理特点和普遍规律。心理学家Rogers指出,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所学习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

早在 20世纪 70年代,Robert Gardner和 Wallace Lambert的研究就发现,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正如其学习能力、语言天赋一样,对学习者最终的英语学习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其中包括“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可理解输入,他们的学习速度和效率不同,最终的语言水平也不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也在起作用,诸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目的、焦虑等,Krashen称之为“情感因素”。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此之后,英语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也愈来愈受到语言研究者们的关注。比如Arnold与Brown认为,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情、感觉、情绪与态度等。这种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类:(1)个人因素,比如态度、动机、自尊心、焦虑以及抑制;(2)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如移情和课堂交流等。Long所做的一次实证调查证明:课堂教学中发挥学习者的心理影响作用显然可以加快语言习得的速度,也可能对语言习得的过程发挥正面的积极影响。所有这些研究为广大语言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促进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指导。

国内关于语言学习心理影响因素研究,也是许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桂诗春的英专学生社会心理调查是国内进行的较早的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因素的作用和社会环境因素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王初明论述了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吴一安等的有关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的调查是一项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的研究,周燕较详细地报告了这一研究的社会心理因素部分;文秋芳、王海啸分析了学习者因素与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文卫平提出了一个有关外语学习积极情感背景模式,强调的是情感动力对学习者行为的影响;石永珍以西工大理工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心理因素与四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还有陈美华、张希永、李宏、刘盛明等对本校的英语学习者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及姚阳等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影响英语学习的若干心理因素,如功利心理、自卑心理、畏难心理、焦虑心理、应付心理和对教材本身产生的厌烦心理等。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是在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2010级理工科学生中进行的,随机抽取了500名10级英语B班学生,其中男生458名,女生42名;年龄在18-21岁之间,对他们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56份,其中有效问卷421份,无效问卷35份。这些学生几乎都已经学过七年以上英语。所有的调查对象全部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2.数据收集

该次采用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调查问卷包括有个人心理因素调查和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课后,通过随机抽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访谈,收集相关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三、结果分析

1.个人心理因素分析

个人心理因素的不同,会导致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不同。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学习者的个人心理因素,该调查主要就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英语学习自信心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请看附表:

从附表可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认为英语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重要的占到45.8%,这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积极乐观,情绪相对比较稳定,但仍有47.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无足轻重,还有6.9%的学生不知道英语到底有用没用。由此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并不认同现在的英语学习。

兴趣会影响动机的变化。从附表来看,只有32.8%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29.9%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然而37.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感觉,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这说明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去影响和激励这一部分学生。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才有可能学好语言。

自信心是指学习者对自己有能力达到目标、完成任务的信念。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它对动机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表3得知,仅有9.7%的学生有信心把英语学好,有90.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信心一般或没有信心。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体现了在当下的英语学习中绝大多数的学生不知道或者是不相信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2.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和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调查。请看附表:

找工作和应付考试都属于工具型动机,从这一组数据中看出,它是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分别占到21.6%和36.9%。有18.5%的学生为了考研,这种学习动机也是比较实际、近期的。有高达20.4%的学习者表明四级后英语学习没有目标,比较茫然。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外语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目标,并将它纳入更长远的职业、事业发展目标,不要让英语学习终止在通过四级之时,毕竟英语的使用不会终止于大学毕业。

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附表中可以看出,41.9%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缺乏相应的学习、应用环境;37.5%的学生认为教材因素影响其英语学习;有11.6%的学生认为教师无法激起其英语学习的热情;9%的学生认为其他学科负担过重,导致英语学习时间、精力不足。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学习者对课堂教学持消极态度也受到教师的表现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以及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访谈

外语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必须重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而目前的外语教学却无法完全地做到这点。在该次调查中,对现行教学模式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占到了78%。大部分学生反映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访谈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点:

(1)现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是为了考试而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总是用这种短期的、实际的学习动机刺激学生的话,那么一旦目标完成或达到,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以至于完全失去学习兴趣。

(2)英语学习与学习环境大有关系,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有机会多开口练习。很多学生反映英语学得不理想与环境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学校和社会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为学生创造更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3)有的学生对教师及教学效果持否定态度,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他们认为课堂教学对他们帮助不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学不到很多的语言知识,又不能提高口语能力。

四、教学对策

在中国的外语教育中,教师在关注语言学习结果,努力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同时,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人心理因素变化这一特点。

1.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对所学的语言和文化感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及其文化的兴趣,利用各种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和各种手段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持久、深刻的学习动机。

2.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

自信心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同时英语语言学习又会影响自信心。因此,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课文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包括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目标,并将它纳入更长远的事业发展目标;通过对他们的激励,帮助他们建立起英语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3.学习成绩不宜过分强化

成绩动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以学生短期学习目标,促进其学习的同时,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会抑制有长远意义的内在兴趣动机。因此,教师不应将考试作为刺激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4.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外在的因素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本人认识到个人努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是学好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Krashen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3]Carrsquillo,A.L.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M].New York:Garland,1994.

[4]Littlewood William.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Arnold J,H D Brown.A map of the terrain[A]Arnold 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Horwitz E M Horwitz,J Cope.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rden Language Journal,1986,(70).

[7]Alpert R,R Haber.Anxiety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situations[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0,(2).

[8]Oxford R L.Anxiety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New insight[A].Arnold 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9]Young D J.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5):426-439.

[10]MacIntyre P,R Gardner.The subtl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94,(44):283-305.

[11]Spielberger C,R Gorsuch,R Lushene.Manual for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M].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83.

[1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13]桂诗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社会心理分析[J].现代外语,1986,(1).

[14]王初明.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现代外语,1988,(2).

[15]吴一安等.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16]文秋芳,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

[17]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

[18]文卫平.外语学习积极情感背景模式[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

[19]胡元江,郑雨.基于外语学习焦虑理论展开合作学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132-133.

[20]张燕燕,郑亚南.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屏障[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88-90.

[21]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23-125.

[2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3]马丁.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4]熊艳.语言输入与外语教学[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3,(9).

[25]张国辉,唐树良.解决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26]张希永,李宏.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调查——兼论现行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131-134.

[27]陈美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因素调查研究 [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2-105.

[28]刘盛明.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J].攀枝花大学学报,1996,(3):33-35.

[29]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0]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1]赵鸣九.大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3]朱已泰.试论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158-160.

[34]姚阳,韩晓伟.谈影响非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J].熊岳农专学报,1996,(12):45-48.

[35]邓玉花.英语学习心理规律与英语语言能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112-116.

[36]梁海霞.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13.

[37]冯梅.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兼论四级统测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

附表:

G642

A

1673-0046( 2012)2-0127-04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外语教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