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胜利”上产初告捷

2012-10-13石杏茹刘彦国卢太昌朱向前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20期
关键词:胜利油田采油厂油井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 刘彦国卢太昌 朱向前

“胜利”上产初告捷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 刘彦国卢太昌 朱向前

提出上产新目标以来,胜利油田“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非常规大发展”三大战役齐头并进,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油气生产“双过半”,而且增效明显。

●凝心聚力,托起“胜利”明天。 供图/朱向前

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坐落着一个以“胜利”命名的油田——胜利油田。有人说,“胜利”是个美好的寓意,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创下了在特高含水条件下连续16年稳产2700万吨以上的奇迹。2011年,油田发现50周年,累计为国家贡献了10亿吨原油。

如今,站在新起点上,胜利油田继续着自己的新贡献。2012年初,胜利油田在党委扩大会上明确提出,2015年实现原油产量2760万吨,奋斗目标2840万吨。经过9个月的努力,胜利油田为今年的国庆献上了一份厚礼:全油田共生产原油2059.74万吨,同比增加14.12万吨;初步落实探明储量8200万吨、控制储量8600万吨、预测储量8000万吨,完成全年三级储量任务基本在握。

瞄准“海上、低渗、稠油、三采、水驱、西部、非常规”7个重点方向,组织开展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非常规大发展“三大会战”……

反守为攻,胜利人如是做!

东部有成果

初秋的东营依旧草葱木茏,在城市建筑掩映中的东辛营28丛式井组非常宁静,抽油机不紧不慢地抽动着。在这群抽油机之间,东辛采油三矿采油10队副队长刘军带领着值班人员有条不紊地查看单井手册。它像病历一样,详细记录着每个井的近期状况。为了优化油井工况,刘军针对全队80%油井出砂、结蜡和油稠的实际,和技术人员一起认真摸排了每口井提油潜力,为每口井制定了管理预案,落实好“一井一策”管理方案。

如果说这是胜利人为了稳产所做的常规工作的话,那么他们还有着更惊人的“非常规”做法。今年大年初二,数九寒天,营52站外输干线突然穿孔,刘军二话没说就带人赶到出事地点。为了不影响产量,他第一个跳到大坑里,进行带压打卡子,把原油损失降低到最低。等结束了施工,他完全成了一个“油猴子”,嘴唇都冻紫了。

“东部硬稳定”是很难,采油10队把挖掘每名职工的智慧作为推动难题解决的途径,员工涌现了许多土办法、小改造,只要有利于生产管理就大胆尝试。

因为接触的多,东辛采油厂宣传科长姜化明提起这些小改造头头是道。生产过程中,因管线穿孔造成停机停井是难免的。对于出砂、结蜡、油稠严重的生产井,停机停井很容易导致倒井。采油10队结合丛式井组较多的特点,将单井管线“搭桥”连通,当遇到穿孔时就将流程导入另一管线合走,不停井就能补焊和换管施工。

除东辛采油厂外,整个东部战区也拉开了硬稳定的战幕。胜利采油厂调整开发管理思路,主打“井组稳升”牌,通过精细资料、分类管理、预警分析、优化调整,有效控制井区含水上升,减缓自然递减,提高井组稳升率,夯实了老区稳产基础。1~9月,胜利采油厂完成油水井工作量2028井次,堵调施工72口井,,增油3.8万吨。

其实,不只是单井、单元、断块的开发,即便是油水井的日常管理,胜利油田也像绣花一样精雕细刻。纯梁采油厂构建起分系统到节点的目标、运行、责任、考核体系,将全厂整体工作划分为18个系统;将每个系统内的工作重点、管理难点,确定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多级管理节点;将三、四级单位的工作相应划分为若干系统,细分为多级节点,从而形成“三个管理层次”的“系统节点”,按系统分级设节点22000余个,实现了全员参与管理、点点控制到位。该厂连续多年产量稳定、成本不超、各项开发指标稳中向好。这一管理模式现已在中国石化上游企业全面推广。

东部硬稳定不仅体现在千方百计提高现有油田采收率上,而且体现在勘探上。上半年,胜利油田在51年里已经被来来回回折腾过好几遍的东部探区,继续寻找规模可动用储量。他们立足老区,强化“三新”,在临南洼陷、埕岛东坡、青东、孤南洼陷、垦东北部5个地区取得了新突破。滚动勘探强化目标优选,加快评建一体化运作,截至三季度落实储量2639万吨,滚动建产能39.4万吨……

作为全国“开发战线的红旗”,胜利采油厂采油22队可以说是在篱过几遍的地里找种子的样板。1997年,胜采22队所辖区块的综合含水就已高达97%,当时预计,2004年就会陷入无油可采的尴尬境地。到今天,该队却连续15年保持年产10万吨以上。这些石油是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韵律层挖潜找出来的。他们对40多口早已被打入“冷宫”的高含水井进行分析,重新筛选评价近百万个数据,发现了一个个厚度不足2米的潜力层。目前,该队在开发了40年且仅有6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上,先后查找到地质储量210万吨,新增可采储量76万吨,水驱采收率突破43%;自然递减连续15年控制在10%以内……

东线很忙,西线战况更加激烈。

谢立志瞪着带有两个硕大黑眼圈的眼睛说:“为了非常规会战,我豁出去了。”

西线有“战事”

夏秋之交,距离东营4000公里之外的准噶尔盆地,骄阳似火,激情四射。

胜利人在这里摆开了战场——“十二五”期间,要在这里建设一个百万吨级油田。这个战场承载着胜利人反守为攻的希望。

在克拉玛依市区南70公里的戈壁滩上,2010年11月投产的新春采油厂春风联合站正在紧张东扩。刚刚投产一年多就扩建,是因为其原先设计的1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无法满足胜利油田西部建设百万吨级油田的需求。这次扩建缘于2011年9月30日胜利油田召开的西部增储上产动员会。那次会议后,西部上产从平稳运行模式转换成加速模式。在西部增储上产动员会上,管理局局长、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用“前景广阔、时间紧迫”八个字来形容西部的形势。

胜利油田管理局副总地质师、新疆勘探项目管理部主任宋明水表示:“胜利油田在准噶尔盆地发现的油气资源,完全可以支撑一个百万吨级油田。”经过几年的勘探滚动,胜利油田已在征沙村和莫西庄两个地区探明地质储量7187万吨,在哈山地区也有新发现。其中,春风油田探明的5128万吨储量,开发技术已经突破,具备了建设100万吨产能的物质基础。

不过,即便有了资源基础,要在短短几年建成百万吨油田也不是件易事。怎么办?

“西部百万吨是非常任务,完成非常任务就要有非常手段。”这几乎成了新春采油厂厂长朱桂林的口头禅。在朱桂林眼中,非常手段就是创新。

朱桂林的“非常手段”在排601-平71井中得到完美体现。

排601-平71井开钻,比计划超前运行一个月。这得益于他们打破常规、创新模式、超前研究的开发建设方案:提前完成大宗物资采购订货,几个大站的规划设计1月份基本定型,大宗物资材料、主要设备2月底已完成订货。

创新意识的强化,创新能力的提升,为这场会战标定了“科学发展”的注解。

参与西部会战的将士们说,从东部到西部,地域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但胜利人攻坚啃硬的魂魄没有变。在荒芜而深邃的西部土地上,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弥漫在井场板房,荒漠戈壁,深入到每个人心间。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精神,胜利人在西部勘探中取得了“一个突破、一个进展”:准北哈山地区继发现浅层稠油后,哈浅6、哈山1井又相继在哈山石炭系、二叠系取得新发现。准西缘的春风油田在沙湾组完成探明储量5128万吨的基础上,排612—1、排612—2等井投产成功,进一步扩大和落实了含油面积。1-9月份,西部战场投产新井35口,平均单井日油能力16吨,完成原油产量27.5万吨,实现了超剩余水平运行。

非常规有希望

“中石化要走在全国非常规的前头,胜利油田要打头阵。”这是中石化党组对胜利油田寄予的厚望。

面对厚望,胜利油田将非常规作为“十二五”期间产量增长点之一,并于2011年9月30日启动非常规增储上产会战。

然而,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永诗说:“要实现非常规大发展,迫切需要技术的全面突破。”

技术尚处在全面突破的前夜,是不是就意味着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暂时搁浅?绝不。

善于攻坚的胜利人发扬“滚石上山”的精神,边引进学习、边应用提升、边自主研发,非常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致密砂岩油井裸眼分12段压裂水平井,还完成了国内陆相砂岩油井分段数最多(20段)的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在中石化系统内,胜利第一家现场成功试验了自主研发裸眼封隔器压裂完井工具……

随着非常规会战的深入开展,各参战单位逐步意识到,非常规大发展不仅仅靠技术突破。“在非常规方面,应该是突出非常规的特点,要创造出非常规的办法、非常规的管理、非常规的组织形式。”孙焕泉强调。

“井工厂”就是一种非常规的模式。它是一种批量化生产的钻井、完井一体化实施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由于其要求井位“集中”一起部署,因此设计难度非常大。可是,有压力才有动力。非常用规项目部与钻井院、采油院、录井公司和现场技术人员紧密协作配合,在“井工厂”模式设计中不断进行水平井靶前距、纵向位置、方位、中间控制点和轨迹等参数优化,以确保“设计得准、打得成、打得快、下得去、压得开”。

东辛盐227三套砂砾岩油藏部署的10口非常规水平井率先利用“井工厂”的模式,拉开非常规大开发的序幕。

据 东辛采油厂地质所综合二室主任王欣介绍,一直以来,盐227断块都是采用常规思路开发,总共投产3口油井、2口试油井,累计产油0.64万吨,动用效果很不理想。这次,他们按照“井工厂”开发模式对其进行了部署。“本来这个项目需要投资6亿~7亿元,经过统筹安排,优化设计,按照我们现在的部署,将会节约近1亿元。”王欣说。

●心怀上产志,莽苍踏雪行。摄影/张广虎

记者在现场遇到了负责施工的70183钻队的谢立志队长。他身材不高,脸上两个硕大的黑眼圈非常明显。“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泡沫钻,随着井下越来越复杂,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整宿整宿地睡不着……为了非常规会战,我豁出去了。”

胜利油田地质、钻井、工艺技术人员正把非常规的思路、理念、技术和管理应用到工作中。非常规已实现浊积岩、滩坝砂、砂砾岩和页岩四类储集类型全覆盖,浊积岩非常规技术基本配套,具备了规模建产条件。截至9月底,胜利油田已投产非常规水平井15口,日油能力190吨。

增效有妙招

走进胜利油田油气集输总厂东营原油库,发现大楼外墙上悬挂的空调室外机组都系着一条红色布条。该厂输油分厂党委书记邰满生介绍说,这是员工为了省电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如果空调开着,布条会飘起来,没开的时候则会下垂。外出如果忘了关掉空调,别人见了布条会帮着关掉。”

空调外挂机上挂着红布条,有点变形铝合金门上打上铁片“补丁”,有坑洼的路面打上水泥“补丁”……老实说,看起来不如专业维修得那么美观,可是该油库以5毛钱的自行车补胎胶皮,修好了价值3万元的波纹阀;利用废旧钢铁制成的稳压盘、燃烧桶和新买的效果一个样,节支1万多元。

这种精打细算不只是在东营油库,孤岛分厂仅气路检修用旧法兰代替新法兰一项就节约资金10多万元……这是胜利油田落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要求,在全油田范围内推行“零成本”维护的结果。

实施“零成本”维护以来,胜利油田员工捡起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传统,针对设备实施运行中的小问题、小毛病,自己动手,涌现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泥瓦匠、小花匠、小铁匠、小木匠、油漆匠。同时,这一举措激发了员工的创新创效能力,小发明、小窍门、小绝招层不出。据不完全统计,“零成本”维护活动开展以来,仅胜利油田集输总厂自营工作量达到12000余项,累计节约成本426万元。

为此,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专门作出批示:“胜利油田集输总厂零成本维护从小入手,带来了大的改变。希望所有企业向他们学习,创造出新的业绩。”

其实,精细挖潜在胜利油田各个层面都已开花结果。例如下面这个一本“日记”就让5口油井实现日节电6千瓦时,并由此在全队推行“耗电写实”管理法,实现全队日节电500千瓦时的故事。这本“日记”的作者是东辛采油28队员工金月奎。

4月的一天,一口频繁更换抽油机皮带的油井引起金月奎注意。他开始为每口油井记“皮带日记”。他发现选择皮带型号和调整皮带松紧可降低油井耗电量。通过长期观察,他为5口油井找到最节能的皮带型号,实现单井日节电6千瓦时。

普通员工关心耗电量,想办法降低耗电量,在胜利油田这不是个案,而是精细用电管理带来的全员效应。

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不管是科研人员还是一线职工,在胜利油田的日子,他们行动或是语言告诉了记者同样一句话:“胜利就是我的家。”上产新目标为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带来了更大的奔头。

离开东营的时候,阳光正好,不知谁家孩子正在放风筝。晴空一鹤排云而上,胜利歌声引向碧霄。

猜你喜欢

胜利油田采油厂油井
永远的胜利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靖边采油厂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采油厂数据运行一体化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油井遭袭
面向剩余油挖潜的单油井控制区域划分方法研究
抽油井杆管防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
三维约束条件下MgO膨胀剂对油井水泥石早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