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IEA洋方
2012-10-13○文/王涛姜睿
○ 文/王 涛 姜 睿
再论IEA洋方
○ 文/王 涛 姜 睿
定价机制落后不是结构问题引起,“市场净回值法”适用当下,对IEA发布的《天然气定价与监管: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经验借鉴》报告,还需要进一步解读。
近日,读到《中国石油石化》杂志2012年第19期刊发的《IEA洋方对症中国天然气病否?》之后,笔者觉得确实能够给中国天然气市场后期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参考。同时,笔者也对IEA的报告有一些心得,特此撰文阐述,希望百家争鸣,更好地为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定价机制落后不是结构问题引起
IEA报告认为:现存的定价结构没能有效激励上游的发展。就结构来说,中国的天然气工业是被寡头垄断的,被三家纵向一体化公司统治着。在天然气价值链的大部分方面其他公司只能扮演有限的角色,而且这三大公司还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干涉能源政策的制定。
IEA称中国的天然气结构导致了定价的扭曲,进而没能有效的激励上游的发展。然而事实并不然,中国天然气工业三大巨头本身也是受害者。就中石油为例,中石油作为央企担负着巨大的保供任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在同步突飞猛进。在目前天然气定价体系下,进口天然气就意味着亏损。2011年,中石油在销售进口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方面累计亏损214亿元。2012年仅上半年中石油两项总计亏损就高达226亿元,半年的亏损额已然超过去年全年。中石油本身也苦不堪言。虽然目前有进口环节增值税返还的政策,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进口亏损的问题。中石油为保证供应和照付不议合同,无奈只能接受每年的巨额亏损。
●越多越亏。定价机制落后让中国石油等天然气提供商蒙受了巨大损失。 供图/CFP
因此,将定价机制问题归咎于央企垄断有失公允。
笔者认为,IEA的建议是对“市场净回值”方法的有益建议。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由于目前我国天然气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目前来看,通过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法,以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价格为基础,折算相应的天然气价格,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法。
IEA称,能源专家一致认为定价问题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定价问题影响着价格更贵的天然气的进口,以及对天然气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激励。但是笔者认为,要有效推进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仅靠改革定价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有前车之鉴。
“一条腿走路”与“三个阶段”
跟天然气一样,中国成品油、电力等能源产品价格改革也进行了很长时间,当初也都有明确的改革目标而至今仍未能完成,究其原委就是在“一条腿走路”—只关注价格改革而忽略了体制改革。因为目前中国成品油、电力行业还不具备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条件。因此,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定价方法的同时,应同时推进市场体制改革,在市场引入竞争。只有“两条腿”同时走路,才能保证行业改革的有效推进。
至于我国国家天然气管道建设问题,主要是缺乏较为完善的区域性管网,缺少足够的配套调幅设施和事故应急储备设施,供气可靠性较差。目前,国内相关建造行业与运输行业还存在不足,需要政府加强协调工程涉及的石油、造船、船运、电力企业和地方燃气公司的密切合作,并通过制定配套政策吸引国内其他投资者,共同推动项目各个环节的同步进展。
此外,我国还需要对天然气地下存储设施加大投资。从2009年冬季我国天然气的严重短缺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天然气存储设施的需求非常大。目前中国大多数天然气存储设施是建在临近天然气主要产区的西北部及其他北部省份,天然气消费中心却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缺乏适合的地质构造和管线系统,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天然气存储设施还面临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