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公司联手应急
2012-10-13吕荣洁
○ 文/本刊记者 吕荣洁/姜 惟
三大公司联手应急
○ 文/本刊记者 吕荣洁/姜 惟
三大石油公司建立应急救援联动体系,首先要理顺机制,做好协调;其次要在队伍建设和设备配置上下功夫;最后为了提高效率应进一步推行政企联动。
●海陆空三位一体模式,大大强化了我国应急救援的能力。 供图/CFP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与节能部应急管理处处长 ………………刘景凯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事故应急救援室主任 ……………袁纪武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应急管理处处长 ……王 伟
BP墨西哥湾海上平台爆炸、印度斋普尔罐区火灾爆炸、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火灾、南京丙烯管道爆炸……
近年来,国内外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危害性异常严重,凭借单一企业的应急救援力量很难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于是互助成了不二选择。
今年6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应急联动协调小组在青岛召开应急联动工作研讨会,讨论了由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负责起草的三大石油化工公司应急救援联动协调方案实施细则(讨论稿)和三大石油化工公司应急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应急救援联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就此,中国石油石化记者采访了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部、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等单位相关负责人。
直面问题 理顺机制
中国石油石化:据了解,三大公司已经在内部实现了区域联防,那么建立此次应急联动机制的目的是什么?
刘景凯: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推动和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公司之间的应急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这种机制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三大石油公司业务既有相似性、相近性,也有互补性,而且应急救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或者是反映了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专业水平;二是三大石油公司在经营区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实现应急救援资源共享,避免在同一区域内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三是本着就近救援的原则,在同一区域内不管哪家公司发生事故,可以就近按照联动机制要求迅速调动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减少或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王伟:一个企业在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既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考虑企业面临的实际风险,在投入和产出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其投入永远都是有限的。所以,出于应急救援优势互补、地域上的考虑,才有应急联动的考虑。
中国石油石化:您认为,何种情况下需要启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刘景凯:在我看来,三大石油公司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的建立本身就是一种启动,而目前这种联动机制已经是一种常态机制,有了良好的开端。
具体到什么情况下启动这种应急联动,主要视企业和事件的情况来定。启动应急联动的情况主要是一个地区公司利用自己的救援资源不能有效处置,而调动本集团公司的救援队伍比较远,或者专业能力不及就近的兄弟公司的救援能力,按照就近原则请求援助。
袁纪武:启动应急救援联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突发事件现场科学有效的评估和预测,是否产生重特大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等后果;二是对事发企业应急力量和处置技术的有效评估和判断,是否有足够的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有效的扑救。
中国石油石化: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应急救援联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刘景凯:从联动机制业务发展来看,石油石化企业的应急虽然处于我国工业应急的先进水平,但从企业面临的安全环保形势和快速的业务发展来看,应急救援能力远远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应急物资的配备还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队伍的救援技能和素质有待提高,对事故特别是次生事故的研判能力和水平还不高。这些因素加上传统管理观念,任何一个事发单位总是先抱着把事故及影响控制在自己处理的范围内的观念,立足自行处置。通常这些做法制约了信息的及时沟通和资源共享,延误了应急联动和救援的最佳时机,致使次生事故和更严重的后果出现后才想到请求外部救援。
另外,应急救援需要一定的物资、装备、队伍及技术的储备,需要经费支持,但是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技术上缺乏物资、装备配备标准,在财务核算及科目上没有充分的应急经费列支渠道,加上基本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救援现实,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成一大制约。如果大家都存有对应急物资“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想法,恐怕也会制约应急能力的提升。这些问题涉及政策、法规、标准等一系列配套的东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王伟:应急救援联动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应急救援能力也不算特别强,覆盖范围的区域划得很大,不会很及时。首先是渠道不畅通,反应时间慢。没有这种机制之前,各单位对周边的应急资源不太了解,现在三大石油公司正准备建立一个公共平台,了解同一联动区域应急资源的分布情况。当然,除了装备外还有技术上的支持,如井控、火灾、爆炸等应对方面,每个单位的技术支撑是不一样的,三大公司之间可以相互支持。
袁纪武:应急救援联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制问题。
目前,我国重特大事故的管理和应急处置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因此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应急指挥的主体是地方政府,联动也大多是政府牵头和组织。
除了企业间互助自身还存在联动程序外,应急装备及应急物资损耗的补偿问题,乃至发生事故应急人员的伤亡补偿问题等也是制约联动的很大问题。
武装队伍 配置装备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建设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应急处置队伍?
刘景凯:中国石油集团的做法是一要依法,在国家“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原则要求下,完善应急预案,按照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有效开展应急处置的原则,建立或明确企业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发挥基层组织的人员、机械、材料作用,开展自救互救工作。近年来,我们在石化、销售企业开展了岗位应急处置卡、现场应急处置程序的简化试点和推广工作。在油气开采企业,我们还特别巩固了井队“四七动作”等应急演练成熟做法,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了积极井控理念。
二是总结国内外石油石化事故教训,分析主营业务存在的重大风险,有针对性地做专做强专业救援响应力量。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整合危化品救援力量,从总部层面把现有的32支消防队2万多人按照企业分布建立了五大联防区域(消防、危化、海上、井控、管道);组建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和管道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建立1+8(一个总站,下面分八个中心)环境应急监测中心。
三是积极开展国家救援基地和应急培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应急响应能力。中石油已有8支队伍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基地,其中大庆石化、乌鲁木齐石化、大连石化和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2011年被国家列为首批国有资本金资助的救援保障能力建设基地。兰州石化、大庆油田等企业的消防队伍,也已经被所在省份列入省级救援基地。
通过以上举措,不仅规范了队伍建设,而且通过扩大救援覆盖面锻炼的队伍,对加快应急队伍的救援能力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袁纪武:化学事故的应急处置是项“技术活”,现在我国化学事故的应急处置大多停留在决策拍脑袋的阶段。我个人认为,化学事故的应急处置的理念要进行调整,要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科学评估和决策”的理念。
我认为,现阶段专家队伍的建设和案例经验共享是非常重要的。要整合三大石油公司的专家技术力量,按照板块特点构建海(水)上组、油田组、炼化组、管储组四个专家组,并且定期针对国内外的典型事故案例和应急救援技术进行交流和合作。
中国石油石化:对于应急救援联动来说,配置至关重要。您认为设备库的建设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要求和标准来建设?
王伟:其实,应急队伍、应急资源的准备首先得立足企业自身的需求。大家都有这方面需求之后,再综合考虑如何去投入、怎么去差异化会比较好。当然,一些最基础的装备还是要有的,对于大的、高端的装备就要大家在这种联动的机制情况下来整体考虑。
现在应急救援联动主要还是停留在现有应急资源基础上的统一联动机制建立方面。应急设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涉及人力、技术以及成熟方案的支持等。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地域环境,企业的性质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应急装备建设标准不能一概而论,而且遇到的风险也不一样,比如防台风和防冰是完全不一样的应急准备,无法进行一个标准的配置。
刘景凯:目前我国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比较少,装备不先进。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很重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我们也已经意识到。在中国石油集团政策研究室的支持下,我们通过两年的调查已经做了一个课题:专门研究如何建设集团公司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所以,在报告形成后,我们出台了集团公司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发布了基层队伍现场应急物资配备选配标准。
储备库的建设在《办法》里已经明确了,实施的话是有依据了。但由于涉及物资管理、采购、库区选址等部门,我们准备尽快开展区域性物资库建设的试点工作。
袁纪武:我们的联动是按照区域邻近的原则开展,因此应急装备和物资是按照区域风险配备的,针对重特大事故在区域组长单位或重点企业配置针对性强的高精尖的装备是相当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企业已做了大量工作。在这方面国家也提供了相关支持。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011年开始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依托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三大石油公司的下属企业,针对性地配置了一批高端应急救援装备,开始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地的建设。
政企联动 提高效率
中国石油石化:据了解,三大石油公司将建立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数据库。在您看来,应急救援联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王伟:我认为首先是要了解掌握周边可动用资源的状况,哪些是可支配的资源,哪些是面临某些突发事件所需要的。
其次,由于各公司之间的管理模式、指挥方式、应急预案的编制都有差异,所以在应急救援联动里,除了三大石油公司自身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之外,救援力量到了现场之后怎么去协调配合也是一个难题。这里面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因此平时要有这种互动,预先演练,要有针对性地去做一些配合,并研究协同作战方案。
袁纪武:共享数据库要针对三大石油公司在消防、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井控、海(水)上救助和防污染等应急救援方面,对应急救援队伍、常规应急救援装备、特种大型应急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等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和调度。其关键在于共享数据库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实时性;建设基于全国电子地理信息的应急联动协同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对典型重特大事故在区域范围内第一时间查询、定位、调度。
刘景凯:我认为要真正做到信息共享有三件工作要做:一是尽快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标准,不然数据库都无法建设;二是加快共享数据库建设;三是配套完善调用核算制度。这项工作需要三大石油公司业务管理人员加强协调,相信会伴随着应急业务和联动机制的建设顺利实施,但这个需要时间。
中国石油石化:除了石油化工企业之外,您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如何尽快建立应急救援联动合理的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
王伟:政府在应急救援联动的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在法律法规里已经有了一些要求,但实际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到位,包括现在政府在国家级基地的建设上还不是很到位。如国家安监总局下属有七大矿山的国家级救援队伍,这些队伍往往还是依托于企业,政府在政策上没有更多的引导。
其实,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引导,特别是政策性的支持。在应急救援上,企业和国家应该是互补的关系。
刘景凯:事实上,这个问题法律上已经有出处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第32条)。但没有实施细则。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明确合理的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但是,各地区、各企业的应急工作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在安全环保上的投入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事故把后续处理和救援都交给了当地政府。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对一些小企业可能是灭顶之灾,对周围人群、环境造成巨大灾难。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中央企业一直站在讲政治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不论有无补偿都会责无旁贷进行全力救援。
袁纪武:政府部门应鼓励、协助和规范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应急救援互助的管理规定,尤其是应急救援方面的补偿机制,必要时可以进行仲裁。国家安监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可以在目前三大石油公司联动秘书处及自有8000多家应急咨询代理企业的基础上,发展感兴趣的危险化学品企业,组织更多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加入到互助的网络中来,企业越多,网络越大,互助的效果也将更明显。
中国石油石化: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市场的手段来提高应急救援资源的利用效率?
王伟:要利用市场的手段首先要有比较成熟的市场,要有一些专业公司或者专业队伍。但现在国内应急投入方面很少有靠市场的,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解决自身的问题,真正的应急救援、装备的投入,现在说市场化还为时尚早。
至于未来会不会逐步市场化,还不好说。目前国内还缺乏应急救援市场化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应急系统建设和投入是企业的主体责任。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从政策、法律层面理清的话,市场化前景不容乐观。
刘景凯:从现在企业发展和面临的责任来看,我个人建议首要考虑的是企业对待小概率极端后果的突发事件态度。尽管从经济风险来看,应对损失不严重的大概率事件的总费用可能远远比应对损失严重的小概率事件投入的应急资源总费用经济在一次性投入要少很多,但是,对损失严重的小概率事件其承担后果的责任和影响,是远远不能与费用支出的多少相提并论的。所以,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率恐怕是后续问题,至少目前首先应以满足“应急准备能力”为前提。
●“应急救援”功夫在平时。 供图/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