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程度“地域不均衡性”的归因与解析
2012-10-13刘静刘昕
刘 静 刘 昕
(1.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前言
场地少、健身难一直是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扩建、城市汽车人均占有量激增;原本就不富裕的居民小区空地,被停车场和扩建道路所取代;开放型市政公园,大多分布离居民区较远等社会因素,使得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中小学校一般位于居民相对集中的社区中,且体育场馆设施较完备,完全有条件为群众体育健身提供服务,降低国家双面投入的压力。因此城市学校体育场馆对市民外开放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从江苏省体育场馆分布情况来看,各级学校出于安全、经费、管理等诸多因素考虑,目前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比例约为20%,且主要以苏南地区为主。与日益增长的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相比,开放工作明显滞后。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划分:以长江为界)三个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明、溧阳、江阴、南通、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徐州等13个城市的28所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现状为调研对象。(具体地理位置分布见图1)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及各地政府官方网站,查找大量相关研究资料;查阅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文献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专家调查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并主要针对江苏省已开放的14所中小学进行调研(详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及回收、有效问卷数量统计
为了检验问卷答案的稳定性,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在进行首轮问卷调查后,采用方便抽样“再测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前后两次问卷结果的相关系数,R=0.75,P<0.01,说明前后两问卷调查相关度较高,问卷内容真实可信。
2.2.3 特尔菲法
对学校体育学专家、社会学专家进行多轮问卷调查,论证不同条件的学校其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运用的管理模式。
2.2.4 专家访谈与实地走访法
对学校体育和社会学专家、各地体育局相关行政领导以及学校领导进行访谈;先后在无锡、南京、常州、苏州、徐州、淮阴等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参观了近15所中小学校,拍摄了大量相关照片,获取相关文件、校园活动光盘等第一手资料。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苏南、苏中、苏北三区调研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
图1 28所中小学调研地理位置及开放比例情况示意图(三区分布以长江为界)
在被调研的28所中小学中有14所已向社会开放(高中开放程度较高占57.1%),且主要以苏南地区为主,其中主动开放的学校仅5所,占已开放的35.7%;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放的9所占已开放的64.3%。苏中苏北地区绝大多数学校禁止本校以外人员入校活动,少数学校仅面向熟人开放(如:教职工家属及其他院校的同行、朋友等)。
3.2 江苏省城市普通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开放形式
目前江苏省城市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开放情况分为以上三种,期中已开放的体育场馆均采用无偿形式(除大型社会活动外)。
图1 体育设施开放形式图
2)开放模式
图2 体育设施开放模式图
3)教学、运动、宿舍三区分离情况:中学:基本上三区分离;小学:学校面积相对较小,运动场容纳率相对较低,教学、运动区相对较拥挤。
4)已开放学校主要宣传形式
①在学校宣传栏、社区宣传栏处张贴公告(一般在放假前“强调性”张贴)
②部分有网页的学校在网上公示
③平时开放学校的附近居民形成运动习惯,无特殊宣传
5)校园安全情况
①已开放学校—未出现刑事案件,民事纠纷很少;
②半开放学校—教职员工家属或熟人、(非节假日)本校学生可入校活动,无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亦存在、极少;
③全封闭,任何时间均禁止入内,甚至有的学校上、放学时间拉起警戒线,禁止(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校外人员入内。
3.3 阻碍苏中苏北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共性因素
3.3.1 管理问题
1)管理理念
学校负责人主观认为:学校作为一方“净土”,对外开放会给学校带来一系列的连锁问题,诸如对哪些人开放、那些场馆可以对外开放、在哪些(个)时间段开放、开放时的安全问题、场地损耗维修费用的开支等等都应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2)管理体制
在管理上,学校多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而社会体育管理隶属于体育行政部门。不同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体制、制度上的诸多障碍,如体育和教育部门之间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投入与分配等方面还存在利益协调等许多问题。另外如锻炼出现意外人身伤害后,校方与锻炼人员易产生责任纠纷,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管理问题。
3.3.2 安全问题
1)校园安全
因许多学校的教学区和运动区没有相对分离,导致学校场馆开放后学校内的安全问题面临着挑战。进来锻炼的人群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员锻炼后在教学区域扰乱教学秩序,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场馆开放造成学校的教学设备丢失。同时,近年出现多起校园儿童被杀事件加强了各所学校的防范意识,加大了防范力度。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为校园安全担忧,反对对外开放场馆。
2)在校学生的安全
有的中学要求学生住校,体育场馆在学生放学后开放,社会人群进入校园,对住校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人身安全造成潜在的影响。
3)健身者的运动安全
健身者包括学生和外来人员,一般学校都会要求学生统一购买保险,但外来人员则未必都已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学校也无权要求入校锻炼的每位居民必须购买,只能在开放设施前注明活动人员自我保护,出问题概不负责等。苏北大部分学校因为怕承担外来人员的意外伤害赔偿问题,而将场馆大门紧闭。
4)校园体育设施的安全
使用者在锻炼过程中缺乏对体育器材设施的爱护,不正确或超负荷地使用导致场地器材耗损速度加快,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的安全性。设施的安全性能降低后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维修势必给锻炼人员和在校师生运动安全带来隐患。
3.3.3 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是大部分学校不愿开放场馆的第二大原因。一方面,学校因场馆开放的首要条件是满足教学,其次是对外开放。这期间场馆开放除了要支付教学期间管理人员费用、场地维修费用外,还要额外支付开放期间管理维护的费用,且后者的开销远远大于前者。而大多数学校用于场馆维护和管理的费用并不充裕,学校对外开放收取的费用较低或免费,所以多数学校在开放一段时间后由于亏损情况较重,不得不再次关闭大门(如南京地区中小学校)。因此,在经费的收取、具体使用和监管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开放程度”的地区性差异。
3.4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程度“地域不均衡性”的归因
3.4.1 体育场馆资源基本情况及开放条件比较
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地区28所中小学体育场馆资源共同点:三地区中小学校主校区大都位于城市繁华且居民区相对集中的地段,场馆由政府出资负责建设,虽然规模一般但体育设施相对比较齐全(除苏南个别学校条件设施较为优越外);由于小学生源相对中学较少,所以校园占地面积小、活动场亦相对较小、设施较少,但体育器械及场地安全性较高;开放学校室外场地均免费使用,室内场馆除苏南地区和苏中、苏北大中城市的“重点”中小学外拥有率较低,且开放学校室内场馆一般不予提供免费活动。
调研的三区28所中小学校仅有14所对外开放,且苏南地区占13所达到92.8%,苏中及苏南地区除几所中小学(如皋市江安中学开放)处于半开放状态外(仅对教职员工及其家属或熟人),均没有向社会敞开校门。
3.4.2 江苏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目前江苏省常州市的武进区、溧阳市,南京市的鼓楼区,镇江市的润州区和京口区政府先后制定颁布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规定;无锡市教育局、体育局、财政局联合发文盐城及丹阳市体育、教育局等地方性发文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没有“省统一通知、要求或规定”。颁布校级的开放文件主要以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为主。
3.4.3 管理理念差异、开放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关系的分析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苏南落后,对于场馆开放的多赢性认识不够,开放理念相对滞后。对于体育场馆开放的社会性(开放后居民得利了,而场馆设施管理及维护费用加大了,学校还要自掏腰包)考虑较多,对于经济性(场馆完全可以设置相应固定管理机构负责场馆设施管理及维护工作,资金来源于开放后的有偿部份,如场馆租赁、大型活动承办、易耗体育用品的出售等)认识较少。其实社会性与经济性并不相矛盾,反而存在潜在的相互促进作用。
3.5 苏中苏北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全面开放问题的解决途径
3.5.1 政府、学校、社区三方协调合作,全面推进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政府、学校、社会三方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针对各方面影响因素,三方应各派代表进行协商,汇总各方面信息、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统一思想,专业部署,为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的是更好的把有限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应用到最大的使用空间。当然这是建立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以政府为后盾。要由政府尽可能多地为锻炼人员在校园场地活动投保“运动场地责任险”,免去校方的后顾之忧。
其次,以社区为纽带。充分利用社区的管理能力,来协调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可以从社区和学校招募体育健身志愿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校园健身的管理队伍,对场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对参与运动的人员进行简单的指导和组织,这样既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又能满足不同锻炼者的需要,提高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最后,以学校为主阵地。学校要本着因地因校制宜,有效管理的原则,制定包含场地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管理和校园完全、活动人员安全、活动秩序安全的《管理办法》和《安全预案》。学校要派专人负责落实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配备适当的管理人员,以适当的方式标明场馆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定期对场馆设施进行保养,保证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时安全、完好。必要时要通过改造来实现体育设施区域、教学区和生活区的相互隔离,以保障校园安全。
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会出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利益冲突,但我们要看到:社会效益好,市场就会越做越大,有了市场,经济效益就可能上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社会效益去开拓市场,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在取得经济效益之后又如何去扩大社会效益,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提高对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注重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的带动功能,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之后更要扩大社会效益,力求实现两者有机统一、和谐发展。
3.5.2 借鉴苏南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成功经验,解决苏中苏北地区开放的瓶颈问题,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开放模式
通过对江苏省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问题影响因素的归纳与分析、通过对已开放和未开放学校的深入比较,不难发现:一种开放形式最终成为一种模式,一定是建立在对已知或未发生问题的周全考虑与解决基础上。通过对模式的“总结→分析→鉴定→推广”,一定会发掘出适合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形式,当形式模式化时,所有困扰开放的瓶颈问题就不再成为制约因素了。
目前,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有些雷同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情况。观望学校较多,试点推进学校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必将认识到开放带来的多方利益。但现阶段如何增进未开放学校的开放动力?这就需要充分借鉴同省已开放学校的开放模式,让未开放中小学校充分体会到由社会效益带来的学校经济效益。
苏南学校经济条件较好,一方面来源于整体大环境的资助(当地政府资金扶持力度较大、且有像昆山中学这样一些私企老板对学校的赞助),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无偿开放带来的社会良好口碑的影响和部分有偿开放带来的经济收益。
同样是公办中小学校,所以同样要面对开放瓶颈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分解问题、细化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是场馆开放的摸索前进的途径。苏南地区十余年的开放经验能够为苏北地区在开放试行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
对于学校规模相对较大的且管理人员相对富足的中小学校,建议借鉴“单一型管理模式”;对于施教区周边社区条件较为成熟(或周边企事业单位较多,工会工作较细致)的中小学校建议借鉴“合作型管理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的中小学校,建议将“单一型管理模式”中条件细致化、完整化、规定约束力增强;管理责任到人,经费来源一条线、专款专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书面、口头汇报开放工作,通过开放考核评定赢得上级主管部门资金支持)。
4 结语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试点不多且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地区的中小学开放程度较低。经调研发现,造成这种“地域不均衡性”的主要原因包括了: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经费投入缺少保障和管理体制建设滞后等方面。
当前,江苏中小学面向社会的开放应当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形成地区特色,建立符合社会与学校良性互动的开放模式。其中,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1]方新普.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
[2]李骁天,王凯珍,毛振明.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6).
[3]赵刚,雷历.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