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教学的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研究
2012-10-13闵彬彬
王 强 闵彬彬
(1.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 210042;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2)
1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概念
1.1 现实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人们普遍缺乏基本、必要的避险技能。如发生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如何避险、如何救助等,都缺乏相应的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抓紧开展应急避险教育,从学生开始,全面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将应急避险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使之家喻户晓,确保在发生灾害或事故时,人们具备基本的应急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
1.2 相关政策依据
国家行政部门颁布多个法律法规要求学校应切实有效的开展相关的应急避险教育,提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加强学校课程中的应急避险教育,同时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学习。如:2006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但目前的避险能力教育仅被作为类似于“安全教育日”、“消防安全日”的敷衍性活动,缺乏操作性和实用性,也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1.3 应急避险及体适能的概念
应急避险是机体在紧急状态下所采取的行动,其中紧急状态是机体所处的环境,避险是行动也是目的[2]。
体适能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是健康概念的一种延伸。适应能力分以下几个层次:1)对基本生存的适应;2)对日常生活和基本活动的适应;3)对生产劳动和娱乐活动的适应;4)对运动竞技的适应。[3]“体适能”可以分成三大类: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适能”、与基本运动能力有关的“一般运动体适能”以及与运动项目有关的“专项技术体适能”。目前体适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
2 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界定与构建
2.1 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界定
本文试从体适能理论和系统结构的研究入手,结合现代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避险的行为特点,提出与应急避险相关体适能的概念。所谓应急避险体适能即人们应对突发事件和避险逃生时所应具备的适应能力。
2.2 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构建
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避险逃生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与健康相关的适应,具体表现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脂肪含量五个指标,也就是人体的形态和身体器官系统机能的适应;其次是一般运动能力的适应,表现为人体的灵敏、协调、平衡、速度、反应、爆发等要素的适应,也可以称作行动能力的适应;最后是避险培训,主要内容为应对突发事件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及在应急状态下有效的自救、互救、逃生能力等,表现为避险技能的适应。从结构关系来看,健康体适能处于整个系统的最基础层次,同时也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一般运动体适能是建立在健康体适能的基础上,它直接影响着避险逃生的效率;避险培训是建立在两者之上的,它直接影响个体应对突发事件和避险逃生的能力(如图1)。
简言之,避险体适能的核心是避险培训,基础是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避险能力通过避险培训实现,避险培训是避险能力的外在尺度,避险能力是避险培训的内在尺度,避险体适能是避险培训与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表现。
图1 应急避险体适能的构成因素及关系
3 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至少包含健康、运动能力、避险培训三方面的指标,对初拟指标所分解出来的因素,必须进行归类合并和筛选,以达到少而精的要求。筛选指标,一般采用经验法、专家咨询法、统计法。经验法是凭设计者的学识修养和工作经验进行筛选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专家咨询法就是将初选指标制成问卷,请专家依据个人知识经验,选出认为比较重要的关键性指标[4]。
具体思路:第一步,应急避险体适能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组成,先确定一级指标,然后确定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第二步,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指标权重。第三步,各级指标分值及总分的计算步骤与方法(见表1)。
O代表总分;Ln代表一级指标得分;Pn代表二级指标得分;Tn代表三级指标得分,Ai为各一级指标权重系数;Bi为各二级指标权重系数;Cn为各三级指标权重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绝大部分受访者并没有相关经历和实际经验,因此应急避险体适能评价指标的筛选是通过支持避险逃生活动的身体素质、知识和技能等因素设计的间接经验的指标。如:避险培训是通过参与课时和频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因素的量化来反映学生的避险逃生能力。
表1 应急避险体适能的评价指标、评分权重、评分标准表
4 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教育的实现
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体适能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而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即通过科学的教育内容与培训方法,加以负荷、时间和频率刺激,促使身体的各器官和机能发生适应性变化,改善身体形态,最终提高避险逃生的能力的教育过程。教育的实现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政策法规、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等,其基本的组织结构见图2。
图2 应急避险体适能组织管理结构
体育课程是唯一一门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都需要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技能。所以说,体育教学是实现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重要途径,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1]中国红十字总会.建议将“在全国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kaixin001.com/chctc/diary/view_51128256_41404204.htm1
[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7,1015.
[3]蓝荣.体育运动领域中“体适能”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126-127.
[4]苗治文,韩军生,王晓红.体育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