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2012-10-11罗笑娟
罗笑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普外三科 福州 3640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60岁妇女,在我国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 ~10%[1]。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及缺乏综合护理干预,是导致乳腺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2006-07—2011-06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及护理的19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信心与质量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4例患者年龄25~88岁,平均48岁,均为非孕期女性。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即对患者认知、心理和行为进行干预。2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癌症种类及治疗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就诊时乳腺肿块直径为0.5~15 cm。术前均经过双乳超声及钼靶X线、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肝肾功能正常,无代谢性疾病,愿意配合进行改良根治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和护理。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均接受TE(紫杉醇,表阿霉素)方案化疗5~6疗程。其中对7例患者行局部广泛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对69例肿块直径>5 cm的患者先用TE方案行新辅助化疗,1~3个疗程后再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给予精心的综合护理。
1.3 护理干预 对照组按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安排专职护士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2],给予系统护理干预,1次/d,30 min/次,可个案进行,也可同一室集中进行。
1.3.1 认知行为干预:认知功能障碍通常与疲乏有联系,表现为注意力分散、缺乏清晰思维[3],化疗期间和化疗后,注意力问题更为常见。对此,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进展、预后宣教,调整其错误、歪曲的思维、想象、信念,摆脱其消极观念。行为干预通过放松训练和意念引导进行干预[4]。同时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对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讲解,提高其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然后每日对患者疲乏状况进行评估,制订计划,进行干预,评价效果。
1.3.2 心理社会干预:认真做好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开导,使患者情绪稳定。交谈法:安排病种相同、病情相似的患者同居一室进行交谈,相互倾听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交流体会,让患者从治疗好的患者身上看到希望,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家庭、社会支持干预:研究表明[5],癌因性疲乏与情感、神经过敏及至善论者相关,消极负性的应对方式可以加重疲乏。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识力疲乏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6]。为此,对患者亲属、朋友进行干预,组织集中进行或分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预后、治疗进展,获得他们对疾病正确认识和支持,营造一种充满亲情的社会环境,给患者温暖和信心。焦虑和抑郁干预:研究表明,82.5%的乳腺癌患者化疗时产生焦虑、抑郁心理[7]。抑郁与癌因性疲乏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关系,疲乏可以是抑郁的原因,也可以是抑郁的结果。负性情绪反应对疲乏是一种促进,同时会加重患者精神疲乏。对此,针对不同文化素质、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的患者,因人而异做好疏导及心理支持,有目的进行讲解,尽快摆脱患者的负性情绪困扰,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1.3.3 活动与休息干预;早期有氧锻炼可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对此,为患者讲解运动疗法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每日步行活动至少30 min,家人陪伴或病友同行,并进行监督、指导,使运动成为患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3.4 疼痛与睡眠干预:疼痛程度与疲乏水平相关,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疲劳[3]。治疗操作所致疼痛会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导致疲乏加剧。对此,治疗时认真评估血管,操作稳、准,使用中心静脉置管,严防药物外渗,加强巡视,做好舒适护理。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疲劳程度。为此,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环境,室温18℃ ~24℃,湿度50% ~60%,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帮助患者睡眠的药物。
1.4 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1990年编的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QOL)问卷调查表,1分表示最差功能状态,5分表示最好功能状态,各项指标得分之和为QOL总分。QOL分级标准:满分为60分,≥51分为良好,41~50分为较好,31~40分为一般,21~30分为较差,≤20 分为极差[2]。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生存率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数统计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率是指手术之日起至满5 a之日止仍存活的人数比;无病生存期(月)是指第1次手术之日起至诊断为复发转移之日止之间的时间。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生存质量好。但观察组有显著性优势,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人们对乳腺癌知识的认知不足,导致有人出现了“恐癌”心理或者任其发展的消极态度。手术的成功除了依赖医生的技能和经验外,手术前期及化疗期间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患者病情及时准确地判断、治疗与护理方案的护理制定,均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的重要环节[8]。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目的,主要是让乳腺癌患者懂得从情绪调控、减轻压力、饮食、睡眠等多方面进行调节,懂得自检乳腺的方法,遵从医生治疗,从而减轻症状,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术后坚持化疗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教育患者遵医嘱按时返院化疗,并鼓励患者树立生活信心,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各方面,在改善质量中,首先是控制症状。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因素系统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疲乏症状消失或减轻,各方面功能得到改善,提高了总体生活质量,也说明了干预的有效性。
本研究可见,对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改变心态,积极应对,提高手术配合度,缩短住院时间,并对后续治疗充满信心。
[1]金华,杨志芬.30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诊断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综合杂志,2009,18(2):195.
[2]赵玉霞,徐波,刘建芬,等.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护理,2006,12(8):687.
[3]李荣英.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 250 -2 251.
[4]贾爱玲,李兵晖,贾翠玲.康复训练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4):2 477.
[5]孙明英,孙明娟,等.双侧旋转皮瓣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6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3-34.
[6]屈惠琴.麦默通旋切系统乳腺微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4 -45.
[7]李文英,庞艳玲,宋春惠,等.支持性心理干预对围术期乳腺癌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6C):1 666-1 667
[8]马玲,王世平.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7,21(12B):3 216 -3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