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刺治疗眼肌麻痹60例临床观察
2012-10-10张晓东任丽平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吉林3000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30
张晓东,任丽平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吉林 3000;.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 30)
眼肌麻痹在眼科,神经内、外科及内分泌科等均较常见,发病率为千分之二,目前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以眼肌麻痹中最多发的动眼神经麻痹为例,仅有30%患者经过一定时期的治疗病情好转,治愈率仅为22%,多达48%的患者症状无改善。西药主要应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如腺苷维生素B12、甲基维生素B12等,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可能有一定疗效。自2010年以来采用电针刺治疗眼肌麻痹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某院眼科住院病人,共6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18~30岁2例,30~50岁15例,50~70岁34例,70岁以上9例,平均年龄52岁;均为单眼,其中右眼34例,左眼26例;外伤所致2例,血管性及代谢性疾病所致18例,炎症所致6例,肿瘤术后3例,不明原因所致31例;病程最短5 d,最长60 d,平均14 d。
1.2 纳入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2)眼球活动障碍,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受限;(3)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4)代偿头位,头向麻痹肌方向偏斜;(5)复视,双眼视一为二,复视像检查确定麻痹肌;(6)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1.3 排除标准
确诊为眼肌麻痹病人,经眼眶CT平扫、冠扫检查证实眼眶外伤所致眼球移位的眼肌麻痹、眼外肌嵌顿及断裂者。
1.4 治疗方法
(1)维生素B1100 mg及维生素B12500 μg 1次/d肌注,复方樟柳碱2 mL 1次/d球旁注射,10 d为1个疗程,间隔2 d行第2个疗程;口服芦丁40 mg及肌苷0.4 g 3次/d;银杏叶注射液16 mL静点,1次/d,10 d为1疗程。
(2)眼周穴位电针刺,取穴:上直肌、上斜肌、提上睑肌麻痹选阳白透鱼腰;下直肌、下斜肌麻痹选承泣透四白;内直肌麻痹选攒竹;外直肌麻痹选太阳、瞳子髎;必选穴为风池(双)、天柱(双)、翳明(双)、合谷(双)、百会,0.3 mm不锈钢针灸针常规刺法,得气后不行针,眼周主穴加6805-Ⅱ型电针仪正极,连续波,输出频率 100 Hz,输出电压为 3~5 V,每次30 min,1次/d,10 d为 1 个疗程,每疗程休息 2 d。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评价。连续治疗6个疗程无效者视为无效。
1.5 疗效标准
治愈:复视消失,眼位居中,眼球运动正常,代偿头位消失,同视机检查正常;好转:正前方及下方视野复视基本消失,眼位居中,眼球运动大致正常,代偿头位改善,同视机检查主要视野区斜视度减小;无效:治疗前后复视及斜度无明显变化,代偿头位。
1.6 结果
眼肌麻痹患者不同疗程的疗效见表1,结果表明,1疗程与2~3疗程和4~6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疗程和4~6疗程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大约需要20~30 d的时间。
2 讨论
眼肌麻痹又称麻痹性斜视,是指在双眼视力已经建立或充分巩固以后,由于外伤、血管性疾病、颅内肿瘤、代谢障碍等因素致下神经元(包括神经核,神经及肌肉)损伤所引起的单独的或多发的眼外肌运动障碍。患者自觉双眼复视、视觉模糊,甚至眩晕、恶心、呕吐、走路步态不稳,遮盖一眼则症状消失。临床治疗以早期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等药物促进炎症消退和出血水肿吸收,中、后期应用神经营养剂和血管扩张剂以助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药物治疗并追踪观察半年以上无好转者采用手术治疗。
表1 眼肌麻痹患者不同疗程的疗效比较(n=30)
针灸在眼科疾病中应用日渐广泛,眼肌麻痹正是针灸适应证之一,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针刺可以兴奋受损眼神经,提高麻痹眼肌的肌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其营养代谢起到直接兴奋麻痹肌的作用[2]。与电针刺眼周、项部穴位为主相配合,降低临床操作难度的同时,可以促进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另外,适量的脉冲电刺激可使神经肌肉组织的细胞膜除极化及反除极化,而引起兴奋被动的节律性收缩,也可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保留肌肉的正常代谢。电刺激后肌肉小动脉扩张、微血管充盈持续性增加,因而可以改善受刺激肌肉的功能;同时电脉冲规律性的刺激,促进了静脉和淋巴回流,迟缓肌肉的萎缩,可以防止肌肉结缔组织变厚、变短和酸化[3]。采用本法治疗本病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便,治疗安全,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管理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4-115.
[2]杨 光,李志勇,周 颖,等.针刺对颈内动脉眼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6,16(7):11-12.
[3]陈德松,顾玉东,满富强,等.电刺激对小鼠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1991,14(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