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奶牛不同养殖模式生产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2012-10-10冯艳秋陈慧萍聂迎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中国乳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联社乳品存栏

文/ 冯艳秋 陈慧萍 彭 华 聂迎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1 奶业发展逐渐企稳,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提高

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在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奶业得到不断恢复。2011年全区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稳步增长。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第3 季度,全区荷斯坦奶牛存栏252.8 万头,同比增长3.2%,生鲜乳产量666.9 万吨,同比增长5.4%。奶牛饲养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规模化养殖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全区荷斯坦奶牛存栏超万头的区县已经达到了45 个,奶牛存栏占全区总存栏的92.2%;百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奶牛存栏比重由2008年的不足7%提高到了现在的40%以上;进站奶牛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挤奶。奶牛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区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超过了5 000 kg/年·头。生鲜乳的收购价格保持平稳,主产区散养户平均生鲜乳收购价格为2.80 元/kg,规模养殖场为3.15~3.60 元/kg,与2010年相比略有提高(数据来自2011年内蒙古农牧业厅厅长郭健在“内蒙古奶业协会2011年会”上的讲话)。

在当地政府,以及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内蒙古奶牛养殖的规模化进程不断加速,大型规模养殖场数量增加,其中企业自建或联建的规模养殖场数量增加迅速。另外,企业还通过提高收奶价格,给予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奶站负责人建小区,将散养户集中到小区内,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与大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如火如荼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的备受煎熬。受饲料价格、人工成本上涨迅速,而生鲜乳收购价格微升的影响,散养户的奶牛养殖效益下降,积极性不高;部分个人投建的、奶牛存栏在100~200 头的小规模养殖场,盈利情况也不佳,基本处于持平状态,资金链条比较紧张。整个内蒙古的奶牛养殖业形势可以概括为12 个字,即“企业进,个人退;规模进,散户退。”

2 规模养殖场管理规范,经济效益高

作为重要的奶源生产基地,内蒙古是各大乳品企业的必争之地。为了更好地控制奶源,在与个人奶站联合的基础上,各乳品企业都通过各种形式扩建自有或是参股的大、中型奶牛场。内蒙古现有的千头及以上的大规模奶牛养殖场,主要有2 类,一类是企业自建的,或是与其它公司合建共营的;另一类是私企老板投资经营的。除此之外,各区县还有一些小规模(奶牛存栏100~200 头之间)的奶牛养殖场,而中等规模(奶牛存栏300~800 头之间)的养殖场数量较少。大多数规模养殖场采取分群饲养,防疫管理较为规范,TMR机、清粪机、全自动挤奶机等设备较为齐全,饲料配方比较合理,比较重视青贮,部分奶牛场还购买了苜蓿饲喂泌乳牛,特别是高产牛。

2011年,粗饲料、精饲料价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如进口苜蓿由2010年的2 800~3 000 元/吨,上涨到了3 200~3 400 元/吨,精饲料的价格也由2010年的2 200~2 400 元/吨,上涨到了2 600~2 800 元/吨,饲喂奶牛主要使用的玉米的价格也由2010年的1 800~2 000 元/吨,上涨到了2 400~2 600 元/吨。规模养殖场的负责人都表示成本上涨的压力很大。

土默特左旗是全国最大的奶牛养殖县之一,但其规模养殖场数量却十分有限,2008年存栏在1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仅有47 家,奶牛存栏2.48 万头,占全旗奶牛总存栏量的10.5%。为了发展奶源基地,2008年初,伊利公司分别借给与其有较长时间供奶关系的旗内30 多家小型规模养殖场50 万~100 万元不等的资金,供其扩群和新购设备。然而,受后期乳业突发事件,以及饲料成本、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一些小型规模养殖场不得不卖牛甚至倒闭,一些养殖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奶牛场还可以保持盈亏平衡,在维持生产。绿源牧场是土默特左旗一家奶牛存栏200 多头的小型规模养殖场,其负责人吴老汉,有着丰富的养牛经验,然而,在养殖成本高企,贷款利率提高,生鲜乳售价不变的多重压力下,吴老汉打算卖掉奶牛,养肉牛,而就在奶价较高的2005年,吴老汉曾经卖掉自己养的肉牛,改养奶牛。

3 奶牛养殖小区数量少,在探索中前行

内蒙古的奶牛养殖小区主要有2 种形式,一种是政府引导的,一种是企业引导的。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数量都比较少,是企业与政府在试探和摸索奶牛规模化养殖中的一种尝试。

政府引导的小区,经营模式主要是政府出地,作好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想要进入小区的养殖户,自建牛舍和住房,人畜混居。这种小区内的养殖户与散养户相比,只是将养牛的农户集中在一起,不再影响其他不养牛的农户。此类小区内的养殖户自己管理自己的奶牛,饲料、青贮自己负责,粪便也是自己处理,只是集中到小区内的奶站去挤奶。小区内的防疫措施几乎没有,疫病风险较大。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舍必崖村养殖小区就是此类模式。受小区内奶价高于散养户奶价0.20 元/kg的吸引,自2003年养殖小区竣工之日起,陆陆续续共有160 多户养殖户入驻该村的养殖小区。由于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就业机会增加,奶牛养殖效益下降,该小区内养殖户的奶牛养殖量有较大程度下降。目前,有些养殖户的奶牛存栏少的只有不到10 头,多的也只有二三十头。饲料多是自家制作的青贮,每头每天平均产奶量在20 kg左右。

企业引导的小区,主要模式是乳品企业通过向有潜力、有能力的奶站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收奶价格等优惠,鼓励奶站的负责人在原有奶站的基础上,扩建成奶牛养殖小区。该类小区内的养殖户,多为本地居民,奶户并不在小区内居住,只是将自己的泌乳牛放在小区内饲养,买什么料、喂什么料、什么时候喂、使用哪个厂家的冻精等,都由养殖户自己决定,小区仅提供场地,负责奶站的清洁、管理等。

土默特左旗的神泉牧场就是此类小区。该小区是由一个老的奶站扩建而成的,伊利为其提供了60 多万元贷款。目前,该小区生鲜乳的收购价格为3.10 元/kg,比附近村子散养户收奶价(2.80 元/kg)高出了0.30 元/kg。除此之外,小区还收购玉米秸秆制成黄贮,并低价卖给养殖户。小区内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普遍不大,30 多个养殖户中, 奶牛存栏30~50 头的都属于大户,现在该小区内共有大户五六个。小户的饲养较为粗放,而大户较精细,不仅每天饲喂3 遍,而且还购买了质量较好的苜蓿作为粗饲料。大户饲养的泌乳牛每头每天平均产奶量为20~30 kg。

4 散养户管理较为粗放,数量不断下降

内蒙古的奶牛散养户,不只是在牧区,在农区的比例也很高。这除了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外,还有将玉米转化为饲料,提高种植收益的需求。内蒙古地广人稀,住户自己院子较大,为奶牛养殖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另外,各户的农田和饲料田面积也较大,按每头牛需要3~4 亩饲料田计算,多数养殖户拥有可以满足5 头泌乳牛对粗饲料需求的饲料地。

散养户奶牛饲养较为粗放,牛就圈养在自家院子的角落里,一些散养户连牛舍都没有建,还有些牛被拴在一个地方,甚至不能自由饮水和采食。饲料方面,除了购买的精料外,奶农会饲喂自己制作的青贮玉米,青贮不足和冬季的时候,会喂一些干的玉米秸秆。奶牛的粪便多经堆积后施到自己的田里。奶牛的疫病防控措施和挤奶相对规范,每年都正常打疫苗,挤奶则去附近的奶站集中机械挤奶。专职养牛的农户数量不多,养牛不再是散养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从事奶牛养殖的人员多数为留守家中的老弱病残,年轻人养牛的比较少。散养户奶牛单产普遍较低,产奶高峰期时能达到20 kg/天·头,而在产奶淡季时,则仅有10 kg/天·头。

受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不高的影响,散养户的奶牛淘汰率较高,只要有病,立即淘汰,而不去治疗。土默特左旗秃力亥村的一些养殖户,在奶牛不生病、不倒奶的情况下,2011年每头泌乳牛的净收入为2 000 元,如果奶牛生病或者因为质量不合格,生鲜乳被乳品企业拒收而倒奶,则肯定要亏损。养牛不赚钱,致使目前村里能出去打工的青壮年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只有那些就业难度较大,不愿外出就业的,才在家从事奶牛养殖。

5 规模养殖模式明显优于小区和散养

三种养殖模式的生产管理状况差别较大,总的来说,规模养殖场较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饲养管理更加规范。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制作了表1,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在奶牛生产管理的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三种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差别也较大,总的来说,规模养殖场的售奶价格较高,收益情况明显好于养殖小区和散养户。图1给出了3 种养殖模式下,泌乳牛的年利润情况。

6 奶联社——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奶联社是一种新兴的奶牛养殖模式,在伊利集团、土默特左旗政府和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共同推动下,奶联社规模养殖场在内蒙古迅速发展。目前,奶联社在呼和浩特市已经建设了15 家大型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其中存栏1 000 头的14 家,存栏2 000 头的1 家。这15 家养殖场是2007年后陆续建起来的,其中,2 家是由收购的养殖场改建的;5 家是由奶联科技公司自建的;还有8 家是由奶联科技公司与伊利集团合建的,其主要方式是由伊利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奶联科技公司投入全部设备、流动资金,双方各占50%的股份。

奶联社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已注册了商标。奶联社拥有资金、设备和技术,实行股份制企业管理。与奶牛养殖小区不同的是,在奶联社,奶农是自愿以自已的奶牛入社的,但不参与生产和经营,奶牛由奶联社负责饲喂和管理。入社之前,奶联社会对奶牛进行评估作价并建档立案,年底按照奶牛入社时的作价进行分红;合同期内,奶牛所产牛犊归奶联社所有,奶牛疫病和死亡风险也由奶联社承担。奶农还可以和奶联社签订协议,用自已家里的土地种植玉米,由奶联社负责收购。奶联社也会优先聘用入社奶农到奶牛场工作。以单产为4 500 kg/年·头的奶牛入社为例。正常情况下,这种奶牛按5 000 元作价,合同期一般为5 年,每年支付给养殖户红利1 000 元,这样,奶牛作价加红利5 年共计10 000 元,平均每年支付2 000 元。单产高于或低于4 500 kg/年·头的奶牛,作价及红利按比例增减。

表1 内蒙古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奶牛生产管理情况

图1 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散养户2011年泌乳牛平均年利润情况

奶联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将奶牛集中饲养,无论从管理成本、饲料采购成本、人工成本方面都有所降低,平均每头奶牛每天比奶农自己饲养少投入1.00~1.50 元。二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集中饲养后,奶牛单产有所提高。入社之前,奶牛的平均单产为4 120 kg/年·头,入社后提高到了5 230 kg/年·头。三是由于生鲜乳品质提升,质量稳定,生鲜乳的销售价格也较散养户高出很多,目前散养户生鲜乳的收购价格为2.80 元/kg,而奶联社与其它规模养殖场一样,生鲜乳的收购价格为3.50 元/kg左右(以上数据均由奶联科技公司提供)。四是通过此种模式,使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场大规模、快速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然而,奶联社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奶联社的牛是将入社散养户奶牛集中起来的,奶牛的品质参差不齐,疫病风险增加。又如,入社时奶牛作价与奶牛当前的市价相近,即当前年产4 000 kg/头左右的三胎奶牛市场售价为7 000 元,而奶联社的作价加红利估计也是7 000 元或略高于7 000元,则相当于奶联社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该牛,而入社只是一种形式。因此奶联社能否长期存在且健康发展,与其确定的奶牛作价有很大的关系。

7 奶站数量减少,监管加强

为了有效规范乳品企业生鲜乳收购行为,避免无序争夺奶源,防止恶性竞争,内蒙古对奶站的管理是按照“一村一企”原则,实行奶源分区划片收购,禁止一家乳品企业进入另一家乳品企业的生鲜乳收购区域收购生鲜乳。同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内蒙古各旗县区畜牧部门对原有的4 116 个生鲜乳收购站进行了清理整顿,经取缔、整合后,目前运转的生鲜乳收购站为2 784 个。另外,为了保障生鲜乳的质量,按照自治区相关文件要求,伊利、蒙牛等乳品企业对生鲜乳收购站全部采取了直管、托管和监管措施。

在各种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但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仍有待完善。目前,乳品企业直管的收购站139 个,托管的492 个,其余的全部派员监管。

相对于乳品企业自建的奶站和派驻站员的奶站,乳品企业托管奶站的形式比较特殊。托管奶站是指乳品企业从私人老板手中接管某奶站,奶站的运营和日常管理由乳品企业负责,奶站的负责人和员工属于乳品企业,由乳品企业为其发放工资,乳品企业只需定期支付私人老板一定的托管费即可。对于一个日收奶1~2 吨的奶站,乳品企业支付的托管费为0.20 元/kg。此类奶站的生鲜乳收购价格与其它奶站没有区别,规模也不是很大。对于乳品企业而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用更少的资金投入,更好地控制奶源。

从总体来看,内蒙古所有奶站中,由乳品企业派驻站员进行监管的奶站,仍属于多数。在土默特左旗,共有12 个驻站员管理着50 个奶站。每天,驻站员都会到各人负责的奶站进行检查,督促奶站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无论是哪种奶站,都会保留各户的奶样,但检测指标有限,只检测抗生素,有些奶站甚至连抗生素都不检测,待交给乳品企业后由乳品企业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对于检测出来的问题奶,要扣除所有奶户当日的奶款。受奶站负责人卷款逃走事件的影响,乳品企业会将奶款直接打到奶户账上,但是还存在将奶款打给奶站负责人,然后由奶站再付给各奶户的情况。

8 小结

2011年,内蒙古奶牛养殖业形势良好,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保持稳定,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千头规模养殖场在政府和乳品企业的推动下,数量不断增加。三种养殖模式中,规模养殖场在生产管理规范程度、单产水平、生鲜乳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小区养殖和散养户。受成本上涨的影响,养殖小区和散养户养殖效益下降,退出奶牛养殖业的速度加快。C

猜你喜欢

联社乳品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岳池联社开办兴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