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2012-10-04朱俊萍高淑华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心率血压心理

朱俊萍,高淑华

(彭泽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西 彭泽 332700)

恐惧、焦虑情绪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影响其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1]。护理干预又称行为矫正,指干预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和具体可描述的心理状态,经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2]。通过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可降低或缓解患者对手术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认识,积极主动配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彭泽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对54例手术患者实行全程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术前焦虑、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并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本院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08例,男82例,女26例,年龄22~78岁,平均50岁。主要疾病:子宫下段剖宫产6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6例,单纯性阑尾28例。均为初次接受手术者,无神经和心理方面疾患与缺陷。将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主要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术前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备皮、留置尿管等护理措施,不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心里护理。观察组由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充分利用患者对手术医生、护士的信任与依赖的心理特点,将术中有关麻醉、手术过程、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和远期预后等诸多方面向患者作耐心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以减轻患者因缺乏手术相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其对手术耐受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强患者手术的自信心,有效地预防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发生。2)向患者解释各种管道(尿管、胃管、引流管等)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术前让患者熟悉术后病房环境,并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让其与恢复期的患者交流,吸取经验消除顾虑,提高对手术的心理耐受能力。

1.2.2 术后护理干预

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的变化。2)调整环境和睡眠,尽可能降低手术病室各种仪器的音量、光线等不良环境刺激,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及不良的预后;解释各种管道刺激可能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置患者以最舒适的位置,对耐受力差者,辅以镇静剂和止痛剂;护理操作轻柔,减少噪音,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3)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需求和生理不适,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4)注意调节和观察患者情绪、精神变化,护士尽可能多与患者谈心,运用合理的解释、善意的疏导、真诚的抚慰、有意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的比较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前、术中血压及心率变化的比较

表1 2组患者术前、术中血压及心率变化的比较

1mmHg=0.133kPa。

组别 n 术前血压p/mmHg 心率f/(次·min-1)术后血压p/mmHg 心率f/(次·min-1)观察组 54 127.30±13.33 122.44±14.33 124.30±13.33 112.44±14.33对照组 54 145.54±20.46 142.63±18.39 125.54±20.46 108.63±18.39 t 0.69 12.08 0.49 10.08 P 0.496 0.000 0.496 0.000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配合程度

观察组术中配合程度为100.00%,无一例对手术护理表示不满意;对照组术中配合程度为42.96%,有23例对手术护理不满意(表2)。

表2 2组患者围术期配合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患者由于对手术缺乏认识、怀疑手术效果、担心手术安全、害怕术中疼痛及术后恢复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引起身体的非特异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3]。术前、术后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手术成功[4]。

随着对手术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的评估,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信息,能减轻其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减少心率、血压波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痛苦,促进疾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术期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术前与术后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精神心理状态评估、认知行为干预、适当的镇静镇痛等干预措施,降低了术后患者因认知功能障碍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体现了护理干预工作的知识价值,达到了较好的干预措施效果[5]。由此可见,护理干预对手术应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使手术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准备,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达到了顺利康复的目的。

[1]王兴虹,丛中.临床心理政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6.

[2]陈俐,杨敏,王丽英,等.手术应激反应应对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0):40-42.

[3]刘鹏.介绍日本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57.

[4]黄莹.护理干预对宫颈环扎术后患者妊娠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25):31-32.

[5]何仁芳.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26):24-25.

猜你喜欢

心率血压心理
心率多少才健康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稳住血压过好冬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心理感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