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教育“全程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2-10-04王彩虹任守剑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全程化大学生教育

王彩虹,任守剑,张 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保卫处,沈阳 110136)

1 问卷调查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08、2009级两届新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4份。其中2008级1464份,占47.8%,2009级1600份,占52.2%。调查内容包括新生入校前所受安全教育状况、安全防范意识、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最感兴趣的安全问题等5个方面,研究方法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1]。

1.1 安全教育落实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有51.2%的新生选择所就读的中(小)学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表1)。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分别来自全国30个省市,调查数据基本能反映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安全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在汶川地震中,有5335名学生因没能从教学楼中及时逃生而遇难或失踪,而安县桑枣中学的2400余名师生却在1分36秒内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无一伤亡。奇迹的发生得益校长叶志平日常“只在意娃娃们的安全”,更得益于该校每学期至少一次的安全逃生演练,强烈的反差再次佐证了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2004年,教育部、公安部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教发[2004]10号),通知中明确要求“把消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但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应试教育”,导致大多数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智育教育,却忽视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即使组织了也往往流于形式。针对各校的落实情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机制。因此安全教育的落实及监督管理是摆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表1 安全教育状况

1.2 学生安全意识情况

在两个年级的问卷调查中,有21.4%学生认为“在大学开设安全教育课没必要”(见表1),有7.3%学生认为“室内无人时,养成随手锁门习惯”没必要或无所谓,有13.5%学生反对“严禁在寝室内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有8.5%学生认为“制止室友乱扔烟蒂”没必要。2008级新生中有43.3%认为“复杂的校园周边环境对自己的安全无所谓或不会产生威胁”(见表2),这些数据充分暴露了学生在主观认识上安全意识淡薄。

进入大学前,学生每天往返于家——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特定的年龄结构、校园及周边的复杂环境,决定了其必然成为最易受侵害的对象。学生宿舍内经常发生笔记本电脑、手机、现金等贵重物品丢失,为此学校拟在宿舍走廊内安装监控实施。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征求2009级新生意见,结果有24.4%的学生表示反对。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发生的火灾惨剧震惊全国,跳楼女生如果具有安全意识,就不会使用“热得快”引发火灾,如果懂得消防安全常识更不会选择跳楼。正是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未落到实处,学生又对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不屑一顾,才导致高等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表2 安全意识现状

1.3 消防法知识掌握情况

有93.4%的学生在“制止正在蓄意破坏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行为”项目调查中选择“有必要”,反映了绝大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有28.5%的学生不清楚《消防法》第二十八条“严禁任何人将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疏散通道阻塞”(表3),暴露了学生的消防法律意识淡薄,如何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安全教育管理者所要研究的课题。

表3 消防法知识掌握情况

1.4 消防技能掌握情况

有35.3%的学生不知道“在火灾中如何自救”,仅有31.8%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参加过应急疏散演练,充分暴露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着只讲形式不重实效的弊端。一旦真的发生火灾,学生伤亡情况可想而知,这将是今后高等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表4)。

1.5 学生最感兴趣的安全问题

本项调查为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安全问题排序依次是:防盗、防骗、校园稳定、食品安全、出行安全、防抢、防敲诈、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防范自然灾害。这组数据反映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火灾和自然灾害比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低,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所以学生对此兴趣较差,但这两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其他事故。尽管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但是随着交通法规的逐步规范和管制力度加大,学生对交通安全问题所表现的兴趣平淡容易让人理解。同时,这组数据为如何组织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表5)。

表5 学生最感兴趣的安全问题

2 对策

2.1 安全教育纳入培养计划,“大安全”观念贯穿于育人过程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安全需要是人类重要的需要之一”[2]。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关键时期,高校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安全健康成长需要出发,提高对安全教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培养计划,确保充足学时,按照一门正规课程进行规范管理与建设[3]。进教材、记学分、制订教学大纲、研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同时,以“大安全”观念为指导,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的资源整合,促进教学内容、过程整体上的优化和进步,从思想道德规范、法律准绳、心理健康标准、安全行为规范和生理健康标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4],,完善学生的守法心理结构,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安全行为和健康行为。

2.2 创新“全程化”安全教育模式,紧紧抓住“三点两线一面”关键点

目前,与大学生相关联的安全问题相当多,包括人身安全、购物安全、心理安全、出行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交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就业安全等[5],尽管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但教育内容的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以及教育时间的滞后,达不到安全教育目的[6]。要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应该紧紧抓住成为准大学生的入学前、在校期间四年以及毕业离校等3个关键时点,在准新生、第一学期、第三学期、第五学期、第七学期和毕业生安全离校的各个时期,针对学生的不同安全需求,开展“01357S”分阶段式安全教育。以第一课堂《安全教育》系统传授安全理论知识为主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自觉约束行为,养成安全行为习惯。通过理论知识、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与学生开展交互式教学,在交流中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通过定期组织实践演练,教会学生掌握安全自救防范技能。以指导安全之家学生社团开展系列主题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为副线,充分挖掘第二课堂在时间与空间上更为开阔以及能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优势,拓宽第二课堂教育渠道,从满足学生安全需要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自己策划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促使参与的学生在活动中实施自我安全教育,从而拓宽安全教育途径,延伸安全教育时间,构造覆盖各专业全体学生的四年不断线、全年不断流的安全教育体系,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高校育人功能。

[1]黄迎兵.大学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79-181.

[2]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7.

[3]冯红爱.浅析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J].科技信息,2009(17):93,25.

[4]崔锦,张安让.以学生为本——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科技资讯,2009(5):222.

[5]韦庆幸.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安全,2009(1):160.

[6]张君,钱娅艳.高校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270 -271.

[7]邓浩.高校安全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8):211.

[8]邢宝君.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59.

猜你喜欢

全程化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