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研究
2012-09-30张拥华傅晓如张国勋
张拥华 傅晓如 彭 伟 张国勋
血液透析技术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毒物中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并对一般疗法无效的顽固性和疑难性疾病突显出特殊疗效,已成为临床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悦的心态或是缩短降低其不愉悦的程度[1]。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大部分存在不良心理,为提高透析效果,尽可能减少患者恐惧及不适,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对39例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初次行血液透析患者78例,男35例,女43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7.5±11.8)岁。急性中毒1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各种原因致慢性肾功能衰竭61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受过专科培训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在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3个阶段对患者从认知、心理、治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全程、系统的舒适护理干预。
1.2.1 血液透析前的舒适护理
1.2.1.1 环境的准备 透析间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安静舒适,物品摆放有序,床单位干净整洁,病床可摇高坐起,备床栏、床桌,床单位正前方放置电视机及DVD,可播放电视节目及音乐,遇危重患者用屏风遮挡,减少不良刺激。
1.2.1.2 治疗前的访视 责任护士访视前先查阅病历了解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并说明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对血液透析流程及注意事项做详细的解释,可带患者及家属参观血液透析室,了解环境及透析过程,结合临床实例消除其悲观、恐惧心理,让患者从认知上接受透析治疗。同时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做到热情大方、诚恳热心、态度谦和、举止文明,尽量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服务的温馨,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
1.2.2 血液透析中的舒适护理 协助患者上床,取舒适体位,根据患者需要播放轻音乐及电视节目,营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再次检查血液透析各项设备及装置以确保其处于绝对完好状态,准确设置各项参数,对危重患者准备好一切抢救设备。
了解患者血管情况,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对置管、内瘘及直接动静脉穿刺尽量保证一次成功。透析过程允许家属陪伴,嘱家属抚摸患者,指导患者穿刺时深呼吸,给予针对性的安全暗示及保证,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鼓励患者相互交流。早期诱导透析,选用小面积、低通透性及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透析时间控制在2~3 h,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机器运转情况,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如出现出冷汗、打哈欠、胸背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心悸等不适,应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保证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舒适感及安全感。
1.2.3 血液透析后的舒适护理 透析结束后妥善处理穿刺点,对直接动静脉穿刺点及内瘘包扎松紧适度,对置管患者用肝素钠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均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护送患者回病房并与当班护士交接班,注意穿刺点渗血情况,及时放松穿刺点的弹力绷带。
1.2.3.1 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正确护理内瘘及置管,及时测量体重、血压,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由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及营养状况,向患者介绍饮食的营养素含量,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合理限制水钠摄入。鼓励患者参加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如体操、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并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1.2.3.2 家庭社会支持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项价格昂贵、具有创伤性的治疗手段,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及家庭照顾能力是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前提[2]。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家庭是其主要的支持者,家庭的支持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加强与患者家属、朋友、单位及社区领导同事的沟通,在经济上、生活上、工作上和情感上为患者提供有力的支持,使患者感受关爱,激发对生活的希望,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说明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让家属担负起监督和管理的任务。
1.3 观察指标 (1)患者心理状态评定使用Zung焦虑量表SAS[4]进行评分,分值50分以上者判定存在焦虑。(2)疼痛评估使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5],分值大于5分判定为疼痛。(3)睡眠情况由护理人员进行观察,需使用药物帮助入睡者为睡眠差。(4)并发症情况由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专科医师进行评判。(5)对两组患者统一发放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及家属据实填写,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透析后舒适度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健康、安全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觉[6]。大多数开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都存在焦虑等负性心理[7]。血液透析又是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进行,大型的治疗仪器及大量血液的外置也可以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这些心理、生理、环境的改变引起患者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通过中枢神经影响植物神经系统,使植物神经紊乱,导致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8],患者感觉很不舒适。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已经从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技术服务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舒适护理强调在整体护理实践中,给予患者最舒适的护理,进而有效减轻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症状,降低患者的不舒适程度,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舒适护理使患者感到舒服的同时也促进了交流,能使患者感到护士的关怀和爱护,减轻思想负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表1显示,研究组在焦虑情绪、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的全程舒适护理,能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知,通过积极地自身调节及家属的鼓励,能缓解负性不良情绪,减轻疼痛,放松心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对首次血液透析的应激反应。
面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职业、文化底蕴的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提供具有不同内涵的舒适护理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使患者能够在心理上、生理上充分享受舒适护理,适时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社会舒适与安全需要,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在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机会增加,有助于密切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表2显示,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因此,舒适护理能更好地满足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需求,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提升了整体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1] 萧丰收主编.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2] 矫健梅,卜志华,刘 丽.家庭访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7(17):13-14.
[3] 张静平,刘华容.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4):359-362.
[4] 刘憎恒,何 民主编.心身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484-485.
[5] 李促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387.
[6] 李如竹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9.
[7] 管德林,狄 华编译.血液透析[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33.
[8] Badner NH,Neilson WR,Munk S,et al.Preoperative anxiety:detection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J].Can J Anesth,1990,37(4):4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