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农村地区2060例中学生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2-09-29源张巧玲刘曙光张曼华杨凤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学习成绩阳性率

来 源张巧玲刘曙光张曼华△杨凤池△

北京农村地区2060例中学生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

来 源①张巧玲①刘曙光②张曼华①△杨凤池①△

目的 了解北京农村地区中学生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农村地区2060例初、高中学生,针对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症状评定。结果 ①中学生焦虑障碍的阳性率为33.1%,抑郁障碍的阳性率为19.3%;②女生焦虑障碍阳性率高于男生(χ2=14.940,P=0.000),而男生抑郁障碍的阳性率高于女生(χ2=14.046, P=0.000);③初二年级的抑郁障碍阳性率高于初一、初三年级(χ2=6.637,P=0.041)。高中阶段焦虑障碍阳率性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变化显著(χ2=8.253,P=0.016);高中生的焦虑障碍阳性率显著高于初中生(χ2=10.843,P=0.001);④多元logistic回归表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性别、民族、年级、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有关。结论 女生易感焦虑障碍,男生易感抑郁障碍,初二和高一是抑郁和焦虑障碍易感的年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易感焦虑、抑郁障碍,这些人群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的关注和恰当的干预。

心理健康;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中学生;农村地区

焦虑障碍是一组以过分焦虑、担心为主要体验的情绪障碍。近年来,国外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研究日益增多、深入,认为是一种患病率高、对青少年心理功能影响大的心理问题[1]。抑郁障碍则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且青少年抑郁症状是未来发生抑郁障碍的高危因素[2]。因此,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的预防与控制需要成为中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课题。为了解北京农村地区中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于2010年12月对北京农村地区2所学校进行焦虑、抑郁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为进一步探索适用于中学的焦虑、抑郁宣教及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北京市顺义地区2所中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9个班级,共计2215人进行调查,有效问卷2060份,其中男生955人,女生1105人;初中733人,高中1327人;汉族1800人,少数民族260人,平均(16.57±3.57)岁。

1.2 方法

1.2.1 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资料 见表1。共13个条目,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家庭收入、主要抚养人及抚养人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健康状况、慢性疾病史、长期服药史及学习成绩等。进行检查和校对后,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表1 变量赋值

2 结 果

2.1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得分及阳性情况 中学生焦虑障碍的检出率为33.1%,其中焦虑障碍初中的检出率为28.5%,高中为35.6%;抑郁障碍的检出率为19.3%,其中抑郁障碍初中的检出率为18.1%,高中为20.0%。

2.2 北京农村地区中学生不同性别间焦虑、抑郁障碍发病率及其比较 见表2。χ2检验结果显示,女生焦虑障碍阳性率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抑郁障碍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生。

表2 男、女生焦虑、抑郁阳性率比较[n(%)]

2.3 北京农村地区中学生不同年级间焦虑、抑郁障碍发病率及其比较 见表3。初中阶段焦虑障碍阳性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但变化不显著;初二年级的抑郁障碍阳性率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三年级。高中阶段焦虑障碍阳性率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变化显著;抑郁障碍阳性率高三最高、高二最低,变化不显著。高中生的焦虑障碍阳性率显著高于初中生。

表3 全部人群各年级焦虑、抑郁阳性率比较[n(%)]

1.2.2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该量表为Birmaher 1999年修订,用于评估儿童焦虑性障碍,共41个条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项目按(0~2)3级计分:0=没有此问题,1=有时有,2=经常有,得分高提示存在焦虑表现。根据苏林雁等人2003年制定的中国常模,13~16岁男生总分≥23分,女生总分≥24分即诊断为阳性[3]。

1.2.3 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 该量表由Birleson制定,共18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为反向计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项目按(0~2)3级计分:0=没有此问题,1 =有时有,2=经常有,得分高表示存在抑郁症状。根据苏林雁等人2003年制定的中国常模,13~16岁男生总分>14分,女生总分>16分即诊断为阳性[4]。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 3.02进行录入,数据

2.4 中学生焦虑、抑郁障碍发病影响因素 见表4和表5。经过相关性检验,民族(r2=0.078,P=0.000)、性别(r2= 0.053,P=0.015)、年级(r2=0.073,P=0.001)、健康状况(r2=0.149,P=0.000)、是否慢病(r2=-0.046,P=0.038)、学习成绩(r2=0.062,P=0.005)与中学生焦虑障碍阳性显著相关;性别(r2=-0.083,P=0.000)、学习成绩(r2=0.128,P= 0.000)、健康状况(r2=0.158,P=0.000)、抑郁障碍阳性显著相关。分别以焦虑障碍阳性和抑郁障碍阳性作为因变量,以相关变量为自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赋值情况见表1。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女生、高中生、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易感焦虑障碍。男生比女生更易感抑郁障碍,学习成绩和健康状况较差的中学生患抑郁障碍的可能性约是成绩较好学生的2倍。

表4 焦虑阳性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

表5 抑郁阳性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

3 讨 论

根据本调查的结果,北京农村地区中学生焦虑障碍阳性率为33.1%,焦虑障碍的阳性率比国外流行病调查报告的10%~20%高,也高于国内部分地区的报告;抑郁障碍的阳性率为19.3%,略低于国内四川、安徽、北京等地的流行病调查的报告[5-6],高于国外报道的0.4%~8.3%的发病率[7]。

本研究显示,女生的焦虑障碍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国内外许多研究的结果一致[8-10];而男生的抑郁障碍阳性率显著高于女生,这与罗英姿等人的调查结果相反[11],与沈涛、刘凤渝等的研究是一致的[12],这可能是所用量表不同和地区差异造成的。青春期的女生比男生更加细腻、敏感,更容易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担忧,因此更容易发生焦虑情绪。青春期中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这一阶段容易出现很多困扰,感到自我怀疑,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这一阶段的男生的社交方式会变得内敛、沉默,女生则更需要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因此女生较男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关爱,男生就会比女生感受到更多的抑郁情绪。

初中阶段,焦虑障碍的阳性率随年级升高而显著升高,高中阶段则显示为高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二、高三,高中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初中生,这种焦虑问题随着随年级增高而增高变化趋势与国内一些研究一致[13-14]。初中阶段,初二年级的抑郁障碍阳性率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三,高中抑郁障碍阳性率与初中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焦虑、抑郁分别在高一和初二显示出两个“陡坡现象”,这可能跟中学生学业发展有关,也印证了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根据阳德华等人的研究,初二年级是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分化和转折的分水岭[14],从学业上讲,初二是为之后学业进行打基础的关键,成绩好的学生会更加肯定自己,成绩不好的学生将经历接受自己与别人有差距的现实的过程;初二也是青春期开始的时候,其身心处在剧烈变化时期,其内心冲突会很严重,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人际交往上,初二的学生迫切的需要朋友圈的归属感,性意识开始萌发,会开始和异性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却难免受挫,产生心灰意冷的退缩心态,因此初二年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问题。学生到了高一年级,学习内容难度明显增加,成绩分化开始形成,这会给高一的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产生焦虑,而到了高二、高三,这种分化逐渐趋于稳定,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趋于稳定,外在环境对其的期望也趋于稳定,因此焦虑的问题会一定程度上缓解。

相关研究表明,躯体健康问题容易引起许多心理行为问题;学习成绩良好对教师接纳、同伴接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15],成绩差的学生存在更多的退缩和攻击行为[16]。因此,健康状况不好、学习成绩较差的中学生会感受到更多的否定,社交容易退缩,更容易感到孤独、无助、丧失等负性情绪,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初二和高一是抑郁和焦虑障碍易感的年级,格外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的关注和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更加易感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给予这类学生合理的期望、更多的关注和理解,以减轻他们焦虑、抑郁问题。

[1]王凯,苏林雁.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2002,29 (3):164-167

[2]Hankin B L,Abela J R Z.Development of psychopathology:A vulnerability- stress perspective[M ].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2005:104-110

[3]苏林雁.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手册[R].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03:1-7

[4]苏林雁.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手册[R].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03:1-7

[5]李亚飞,唐义珍.2364名高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J].贵州医学院学报,2009,52(8):386-88

[6]王建平,杨智辉.1506名初中生焦虑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7):604-607

[7]张洪波,陶芳标.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2):497-498

[8]苏林雁,王长虹.青春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04-507

[9]苏林雁.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J].新医学,2007,39(4):214-216

[10]苏虹,王葆金,陈卉鸣,等.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0(2):196-198

[11]AnglopoulosN,Econmou M.Preval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 s in a high- school students population[J].European Psychiatry,1994(1):19-26

[12]罗英姿,王湘.高中生抑郁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3):274-277

[13]沈涛,徐斐.南京市白下区中学生人群中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厂矿医学,2005(12):570-571

[14]阳德华,王耘,董奇.初中生的抑郁与焦虑:结构与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3):12-17

[15]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34(1):34-42

[16]王晓辰.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Stud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M 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Beijing

.L ai Yuan,Zhang Q iaoling,L iu S huguang,et al. Cap italM ed ical U niversity,B eijing100069,P.R.China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and epidem iological featur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relative factors among m 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Beijing,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interventions.M ethods A nxiety,depression and relative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2060 m 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Beijing using questionnaire,A 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SCARED andDSRSC.Results ①The prevalence rat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were 33.1%and 19.3%amongm iddle school students.②Female had higher scores than male students i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nxiety(χ2=14.940,P=0.000),while male had higher scores than female in depression(χ2=14.046,P=0.000).③The prevalence rate of anxiety between grades of junior and senior m iddle school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χ2=6.637,P=0.041)(χ2=8.253,P=0.016),and the senior had higher rate than the junior(χ2=10.843,P=0.001).④The data indicated that sex,nationality,school grade,health condition and academ ic record were irrelevant to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or depression state.Conclusion The mood problem s of m iddle school students should not be neglected,which deserves great attention and intervenes of school and fam ilies.

M ental health;A nxiety D isorder;Depressive D isorder;M iddle school students;Rural areas

2012-02-21)

① 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北京) 100069 ②北京顺义区杨镇中学 △通讯作者 E-mail: zhangmanhua99@163.com E-mail:yangfc316@163.com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9BA I77B08)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学习成绩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名落孙山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