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导入方式探讨

2012-09-28浙江省浦江县浦江中学322200蒋自然

地理教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水循环新课程老师

浙江省浦江县浦江中学(322200)蒋自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逐步将新课程理念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课堂导入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方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以“水循环”一课为例,根据笔者长期以来的教学、听课、评课等实践经验,将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导入的方式分类列举出来,以飨读者,并略呈管见,期能抛砖引玉。

一、传统的课堂导入

传统的地理课堂导入方式往往是教师将地理知识单纯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导入方式缺乏生动性,导入过程枯燥无味,常见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地图导入法等。

【案例一】

师:同学们,前面的课程里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气环流知识……(老师复习知识,然后引入水循环的内容)

师:(承转)同学们都了解大气在循环不断地做有规律的运动,那么水体也能够循环运动吗?

生:能够。

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循环的知识。下面……

评价:上述导入方式属于较传统的“复习导入法”。这种导入方式简单自然、节省时间,又对前面的课程进行了复习,师生之间也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该方法对知识点的落实也能较好完成,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采取“复习导入法”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若从新课标角度来回看上述课堂导入方式,其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似乎还相差太远。这种导入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过程,尤其是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得不到很好地达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知识的堆砌,缺乏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的提升。可见,这种课堂导入方式的设计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导入

1.参与式导入

参与式导入要求学生以活动、游戏、演讲、调查报告等活动形式积极参与到课堂导入环节中来,从而给课堂氛围注入生动性和丰富性。这些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好,有时还需要学生提前准备。

【案例二】

比如,一位教师在上“水循环”的前一节课就布置作业:让学生以“我是一滴水”或“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为题写一篇诗歌或小散文,然后在上课前选取一两篇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朗诵。

学生的参与兴趣很浓。有的学生写到“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意扎进那清澈的小溪,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意幻化成天空中绚丽的彩虹,为人们带去一抹光彩。”;有的学生写到“我是一滴水,我不知道我从哪儿来,但哪里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会蒸发到云朵姐姐的身上,奔向那里去。”;有的学生写到“从蒸腾为气,到化作成雨;从坠落满地,到奔流入海;一个循环,便是一次生命的轮回。”……为了写出尚好的作品,学生在课前就思考了水体的运动形态和过程,教师便可据此水到渠成地完成新课导入。

评价:这种方式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导入的过程中,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并对接下来学习新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学生说:“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明白”。该导入方法意在让学生参与,注重学生积极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以活动促发展,也为接下来的地理课堂营造出一种积极活泼的氛围。

2.生活式导入

教师使用现实生活中的乡土地理、学生的亲身体验、新闻事件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成因和规律等,而生活式导入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地理事实,实施开发性课堂的一种有效途径。

【案例三】

例如,某位名师来到浙江省杭州市上“水循环”公开观摩课。老师上课前改用李白名句说道:“君不见,钱塘江水何处来?”学生自然接到说:“钱塘江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老道,能够因地制宜地挖掘地方乡土地理资源,并通过诗句吟对的手法,很快就拉近了和当地学生的心理距离,而且自然地完成了课堂导入环节,过度到新课学习中去。

评价:生活导入法对很多一线教师并不陌生,但运用生活式导入法要注意所选材料的真实性和贴切性,事件要能引起学生共鸣,产生亲切感。如果是新闻的话,还要注意时效性。生活式导入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联系实际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文艺式导入

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文学感悟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如果能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段导入新课,则会使整个课堂的品味上升,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细胞。该方法具体包括诗歌、文学、哲学、摄影、历史文化等表现手法。

【案例四】

特级教师郭老师在“水循环”一课的导入环节上这样设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水乃生命之源,地球因水的存在而充满生机,充满神奇”。然后他展示了很多自己拍摄的各种水体图片: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也有身边的涓涓溪流;有青藏高原的冰川,也有大沙漠边缘的绿洲……伴随着“高山流水”的古筝音乐,他继续说道:“水是智慧的象征,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强者的象征,我们有古话叫‘滴水穿石’;圣贤老子还说道‘上善若水’,说明水是善行的最高境界……”。经过郭老师这么一说,学生对身边的水立马产生一种敬畏的情感,整节课的档次和品味骤然提升。事实上,整个过程中也并不是郭老师一个人在孤立地讲解,学生也是课堂的主角,配合得相当融洽。老师提到的很多诗歌、成语学生都能恰到好处地对接上,课堂互动性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评价:文艺式导入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操。这种方式美育功能突出,感染力极强,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调节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谐课堂气氛,还有利于构建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尤其顺应了新课程目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4.多媒体导入

现代社会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应用给地理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常见的多媒体课堂常包括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动画等内容。教师以多媒体素材资源为载体,在经过仔细甄别和筛选的基础上,有效地将多媒体信息整合到地理课堂导入环节中,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

【案例五】

例如,当学生听了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后,心中就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江,就想多了解一些有关她的知识;而一组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又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黄河岸边去探究“母亲之河”的奥秘。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动画展示水体运动形式和水循环的环节等。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辛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其中,辛伐他汀组患者,予以辛伐他汀(上海信谊万象药业生产)20毫克/次,1次/天,晨起空腹口服。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毫克/次,1次/天,晨起空腹口服。瑞舒伐他汀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公司生产)10毫克/次,1次/天,晨起空腹口服。

评价:多媒体导入法让学习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和可视化。该方式强调教学手段由传统的被动式灌输教学转向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游中学、听中学、合作学习……并从多方位感官刺激学生,加深学习印象。

5.生成式导入

该导入方法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教师通过创设现场情境、扮演角色、与学生临时探讨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不知不觉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方法尤以多尔的“4R”理论为代表,强调地理课堂的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严密性(Rigor)和关系性(Relation)。我们一起来欣赏案例六。

【案例六】

武汉知名地理教师龙老师上“水循环”一课时,走进教室向同学们说:各位同学,不好意思,今天来的时候太慌,忘记带教材了……呃……呃……(装出很紧张,很抱歉的样子)真的不好意思,所以……非常抱歉,呃……呃……这样吧,今天我们就聊聊天吧,大家也把书收起来。

学生当然喜欢聊天,异口同声地说:“好!”

然后龙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本来要学习的内容是水循环,说到水循环我来问下同学,我们武汉最大的水体是什么?”

龙老师说:那么长江之水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说:东海(海洋)。

龙老师说:难道长江就这么一直流下去?会不会干呢?

……

评价:上述新课导入中,龙老师根据班级的情况恰到好处地设计了一个完美的教学情境,老师“忘记带教材”让学生深感意外,接下来他提到的“聊天”更是冲破了学生心理预期,强烈的信息反差是学生很快能凝神关注,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整个导入环节并没有囿于固定的框架设计,而是在教学现场逐步生成的,学生很快掉入老师设好的“陷阱”,课堂导入在师生饶有兴趣的对话中顺利完成。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生成式导入过程看似轻松,事实上学生一直在不停地思考老师提出的各个问题,这有利于开放性课堂的营造和学生地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评价与启示

课堂导入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入口”,作为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也要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优秀的课堂导入也应该采取“科学+艺术”综合手法,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过程目标和情感体验也应该贯穿其中。前文列举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几种典型导入方式分别从地理课堂的深度、广度、贴切度等多个角度介入,均能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而传统的导入方法(如复习式导入法、直接导入等)更多的是知识的灌输,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显得被动,整个导入环节中总感觉缺少一种生机和活力,这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毫无意义。两类导入方式比较参见下表。

传统导入与新课程导入方式范例比较

从上表可知,由传统导入向新课程导入过度,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由封闭转向开放。传统课堂导入的封闭性体现在导入环节完全由教师主观设计的,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思维被动地接受信息注入,这种导入方式排除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未考虑学生真正的需要,从而导致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丧失兴趣。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以开放的姿态,通过情境创设、师生对话、实验探究等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由统一转向个性。不同的学生在个性、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适应和参与到课堂导入环节中来。(3)由书本转向生活。传统课堂导入都是课本上内容的引入和再现,学生的认知方式是“从课本到课本”的机械记忆,效率低下,缺乏乐趣。若能把生活化的地理资源注入到课堂导入环节中,学生便能感知到地理学习的价值,从内心深处充盈着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事实上,除了上述五种方式外,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导入方式还有实验式、地图式、角色转换式等多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所在地区、教师个人气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等进行甄别和筛选。

猜你喜欢

水循环新课程老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老师,节日快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老师的见面礼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六·一放假么
关于“水循环”一节的课标解读和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