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地理趣味学习情境的创设技巧

2012-09-28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215128密建芳

地理教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材料气流趣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215128)密建芳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来实现。兴趣结构包括激发兴趣与维持兴趣两方面,我们一方面通过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趣味情境维持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构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地理趣味学习情境的创设技巧。

一、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发现趣味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提出,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身边的地理现象创设趣味学习情境,让学生能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探究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但身边的地理现象,学生往往熟视无睹,如何用之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我认为我们需善于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发现趣味。

记得去年参加苏州市教学比赛,我在立达中学上了一节地理课,课题内容是“地球运动之自转”。其中,有一个时区和区时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世界各主要城市所在时区图”,能根据不同的“北京时间”简单推算出世界其他某个主要城市的相应时间。课堂上,我和学生按时区划分计算了相关实例。教学过程按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在进行,学生也很有成就感。此刻,我觉得是掀起学生思维波澜的好时机,于是,我投影了课前我在他们教学楼二楼的国际交流区拍摄的照片。一个地理现象“意外”,即墙上挂了四个时钟,分别是日本东京、中国北京、英国伦敦、美国华盛顿。有意思的是,伦敦和华盛顿的时间与我们课堂上按时区划分计算出的结果并不相符,而是差了一小时。是时钟弄错了还是我们课堂上计算错了?学生每天都要经过那个地方,每天都能看见墙上的那四个时钟,当我把这个“意外”抛给学生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很惊奇!此刻,我明确告诉他们两个时间都没错的时候,他们的嘴巴直接转成了“O”型。显然,我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强烈兴趣。

二、 通过普通教学材料创造趣味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学生学习的兴趣越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就越强。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碰到的普通教学材料往往并不是那么具有趣味,我称其为“亚趣味”教学材料。如何激发学生对“亚趣味”教学材料的兴趣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这些教学材料进行再设计,将普通的甚至枯燥的教学内容赋予趣味。

例如,“地球运动(一)自转”中有一个“日界线”的内容。有很多老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以口述下面这个小故事引入:有一美国孕妇乘坐轮船横渡太平洋时,生了一对双胞胎,到达美国住地登记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先出生的儿子是弟弟,后出生的倒成了哥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吗?进而引入“日界线”内容。我发现,这个小故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趣味性不够,如何让学生一下子为这样的类似情境感兴趣,我花了不少功夫,终于找到下面这张图片,正好是对双胞胎女婴:一个在大哭,一个在窃喜。我在图上附上她们的出生年月,妹妹出生在前一天,姐姐反而出生在后一天。同时给她们各配了一句话:“我是姐姐,嘻嘻。”(配在窃喜的旁边)、“我才是姐姐呀!”(配在大哭的旁边)。课堂上,这张图片一展示,学生马上来了兴致,急切想知道谜底的表情一览无余。此时,教师及时抛出线索“日界线”,进一步讲解相关知识,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不清楚的还会积极主动的去和周围同学讨论。通过一张普通图片的巧妙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结合课堂表演渲染趣味

课堂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公共空间,在课堂上,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知识的传递与表达。如何在互动中增加学生学习趣味?美国教育理念工作者路易斯·鲁宾建议教师从戏剧中吸取艺术养分,他主张把表演艺术中的诸因素借鉴到课堂教学中来,像表现戏剧情节一样简要地描述、交代一节课的关键内容和重点,唤起学生对讲课内容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借用表演这种艺术形式,在互动表演中渲染趣味。

例如“地形地势”第一课时的教学,这一课时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中国地势特点、每级阶梯的特点、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在讲到中国地势特点时,从地图上“西高东低”的特点容易判断,但“呈阶梯状”的特点学生在理解上将有困难,如何突破呢?我发现“中国地形图”上是用三种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这一细节让我想到可以设计一个互动表演:假设学生坐在一张硕大的中国地形图上,正对地图判断方向,请三个学生上台(“地图一角”)演示三级阶梯剖面(自西向东一站一坐一蹲)。这一互动表演形象直观,让学生容易理解,还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在处理“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这一教学难点时,我联想到运动的气球能很好代表湿润气流这一细节,我便设计了下面的互动表演:先给出地势简易图,再让学生上台模拟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一站一坐一蹲)的陆地,我则拿着气球(气球代表来自海上的湿润气流)保持一定高度,站在最东侧演示海上气流自东向西登陆的情景,学生看到气球(海上湿润气流)很顺利的进入到内陆地区(一、二阶梯交接处)。随即设问:“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会怎样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和学生继续表演,我拿着气球,从相反方向(自西向东)演示(台上的学生不动),下面学生清楚的看到我从相反方向演示气流的登陆时,气流怎么也越不过第一阶梯。代表气流的气球只能停留在沿海地区,说明了中国绝大部分陆地根本没法受到湿润气流的影响,学生很自然就知道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更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师生一起表演海上湿润气流遭遇不同地势特点时的状况,使教学难点在兴趣盎然中得到轻松解决。

四、利用地理活动体验趣味

地理活动是指学生参与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这种感性认识不是来自教师的讲解或文字的表述,而是学生经过实践过程,亲自获得的第一手感性认识,它比书本更具体、更形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初中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通过活动体验创设趣味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将得到极大的调动。

例如,“地图三要素” 教学时,学生往往会觉得地图知识十分枯燥无味,而且没有体会到地图三要素的作用。如何扭转这一教学状况,使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地理活动,即请学生动手画学校平面图。活动步骤: (1)准备测绘工具:如卷尺、记录本、罗盘等。(2)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测量出校园有关数据,再让学生动手绘校园平面图。(3)展示所绘校园平面图,谈测绘平面图的感受。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让学生对地理三要素有很深的印象。学生在确定校园平面图大小时,也知道比例尺的作用。在绘教学楼、运动场、绿化带,知道简洁、形象的图例的妙用。学生完成校园平面图的过程,即亲身体验地理学习趣味的过程,更是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优化教学目标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需要我们能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发现趣味、通过普通教学材料创造趣味、结合课堂表演渲染趣味、利用地理活动体验趣味。如此,学生的趣味学习情境创设就有源头活水,学生学习的趣味将能得以维持,善莫大焉。

猜你喜欢

教学材料气流趣味
气流的威力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午睡的趣味
固体运载火箭变轨发动机喷管气流分离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似“简”非“简”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飞片下的空气形成的“超强高速气流刀”
基于停留时间分布的气流床气化炉通用网络模型
基于停留时间分布的气流床气化炉通用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