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创新课的“新”

2012-09-28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室271600王文涛

地理教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教材评价课堂

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271600)王文涛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271021)徐 健

当下,创新课已成为各地教学评优活动的一种时尚,大有替代优质课的趋势。但在实际的课堂中“创新”并不理想,有的等同于一般的优质课,有的无异于平时的常态课,有的苦思冥想“出新”,有的挖空心思“寻新”,有的竭尽全力“找新”,有的乱来一气“凑新”,结果闹出不少笑话,事与愿违,失去了创新课的宗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创新课”?创新课应该“新”在哪里?

一、教学理念“新”

表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学生能力提高,着眼学生长远发展。教学理念直接决定着创新课的方向,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思路,决定着创新的力度和效果。如果只关注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只关注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创新那就无从谈起。表现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引领者、合作者、服务者,应当在学生需要获得帮助的时候适时提供帮助,在学生需要评判的时候进行得体的评判,在学生的学习方向偏离航线时,适时地加以引领,为学生拨云见日。

二、教学设计“新”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性地整合、加工、运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如学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时,可以将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3个框题的内容,整合为“认识国家—了解差异—探究原因—寻找出路—和谐发展”5个板块,从认识不同类型的国家入手,到了解国家之间的差异,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差异,再到探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原因,从而寻找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路子,通过国际合作,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走和谐发展之路,建立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

三、学习方式“新”

教师应利用问题、评价推动学习进程,合理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教师参与”是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一要科学指导学习方法;二要观察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点拨,以起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之效;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心理,使学生不至于在挫折中崩溃;四要跟踪和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控或采取补救措施,实现高效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要实现合作学习的优质高效,一是教师精选合作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具有吸引力,或开放的,或有挑战性的,或学生感兴趣的。如上课时发生地震,我们如何避险逃生?生活在我国的北方好,还是南方好?聚落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等等。二是合理分配任务。学习小组要根据每个同学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分配任务,要有具体的分工,每个人都担任特定的角色。三是把握合作的最佳机遇。个人的独立思考有了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时,展开讨论收效是最大的。四是提供充足的时间。合作学习需要让学生自主思考,思维碰撞、思想交锋。讨论的理解深浅,需要时间的保证。五是及时总结与提升。学习小组要对各成员的见解及时归纳、总结、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学生的理解会更有个性,更有条理,更加深刻,效果也更好。

四、教学关注点“新”

创新课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情趣,关注学生的认知前提和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关注学生的情绪、表情、精力投入、参与热情,关注学生知识的达成,关注学生方法的掌握,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课堂生成,而非过多地关注文本的处理,而非过多地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而非教学过程的流畅,而非形式的花哨。如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应让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分析二者的概念、区别及相同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问题 “新”

创新课应关注教师问题预设的质量和思维含量、思维密度和思维质量,一定要在深钻教材内容上下功夫,在课前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恰当、科学、严谨,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难易程度要深浅适中,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能适应不同的学生。如学习“欧洲西部”时,可以设计“欧洲西部地区人们的餐桌上为什么多乳制品和牛羊肉?”的问题,学生需要联系并分析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等方面的自然地理特征才能解答,知识性、概括性、逻辑性、思维性均很强。另外,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教师在学生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倾听、去纠偏、去裁判、去点拨、去评价、去激励,精心地去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而非去主宰课堂。

六、教学活动“新”

活动是新课程教材的“亮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课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教学,如游戏竞赛、地理制作、观察观测、辩论演讲、自主探究、角色模拟、主题宣传、社会调查等,让活动为教学添彩,为课堂生辉,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情增趣,在活动中发展提升。如学习“巴西热带雨林”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开发商”、“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就巴西热带雨林砍伐现象进行对话,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经验,教学形式应服从于内容,相反,只注重形式,而不讲求实效,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过度追求活动这种形式,过度追求课堂的“光鲜”,为了某一个环节的“靓丽”,就会导致主次不分,避重就轻,忽略教学重点,华而不实,效果不佳。

七、情境设置“新”

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缓学习的坡度,有利于将学生引上探究的航程。教师设置教学情境,一要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二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适合学生的需求。三要把生活引进课堂,创设学生熟悉的现象,让学生到自己的经验世界中去体验、去分析,去理解生活中的地理,去体会地理的价值。四要紧扣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如学习“极地地区”时,有位教师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借助当前很多学生感兴趣的QQ聊天工具,展示两个可爱的动物北极熊与企鹅的QQ聊天记录,随着一声声“滴滴”的响起,伴着和谐的音乐,屏幕上出现北极熊与企鹅的聊天记录,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完成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此情境非常感兴趣,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八、课堂评价形式“新”

课堂评价的目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必须在教学前细致地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对学生回答进行充分的预设,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教师评价恰到好处。另外,鼓励性评价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鼓掌作为一种常用的课堂评价方式,应是发自内心的喝彩,是一种欣赏,是一种鼓励与鞭策。一节课中鼓掌的次数过多,或教师导演式的鼓掌都是不可取的。创新课主张由教师的评价霸权,变为师生、生生互评的多种方式,评价主体由单一到多元,评价内容由对错判断到广泛。如有的老师在学生展示交流后,老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鼓励学生给学生作出评价,鼓励学生给学生一个信服的判断,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

九、作业设置“新”

在常态课上,老师常常把作业的布置作为一节课的结束,很少把精力放在作业的设计与安排上。在不少老师眼中,作业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而已,有人听课时作为点缀,无人听课时或简单了事,或弃之不管。即使有作业,也常常表现为题目设计的简单、粗糙、随意、空泛。创新课上,应精心设计作业形式及内容,适度控制知识巩固性练习题目,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作业。如有的老师在学习完“地图上的方向”之后,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作业:国庆长假期间,刘明和李华同学来蒙山森林公园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活动,不小心与营队走失,迷失了方向,又丢失了指南针,手里只拿着一幅“蒙山导游图”。他们想起了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的定向法:太阳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指南针定向。只可惜此时是白天,又是阴天,4种定向法均用不上,着实急坏了刘明和李华。你能为两位同学想出哪些确定方向的办法,帮助他们走出大山。巧妙地将作业设计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并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得以深化、拓展和提升。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新”

多媒体以其本身的生动性、直观性、高效性和很强的真实感、表现力,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犹如一把双刃剑,用得合理恰当,则能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则会削弱学生注意力,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也会降低教师个人魅力,使教师成为课堂上无所事事的“第三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把握“三个需要原则”,即学科教学需要的原则、重难点突破需要的原则、学生学习需要的原则,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学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对于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现象,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两种运动状态,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十一、课堂小结“新”

课堂小结是对某节学习内容作一个简短的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在创新课中,课堂小结须是在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有了基本把握和回顾整理之后进行;课堂小结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听课情况和理解掌握程度上进行;每节课的特点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或采用教师小结,或采用学生自己总结;课堂小结应突出难点和重点,对本堂课做一个简短的概述,将课堂上分散学习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延伸或者下节课问题的导入。如学习完“高技术产业”后,可用下图所示进行总结、概括与提升。

猜你喜欢

教材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