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2012-09-27赵仁康,佘洁楠
赵 仁 康, 佘 洁 楠
(南京师范大学 商学院,南京210046)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赵 仁 康, 佘 洁 楠
(南京师范大学 商学院,南京21004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并选取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融服务外包对银行盈利能力短期有负面影响,但长期具有积极影响;对银行成本效率短期影响不显著,长期有负面影响;对银行的安全稳定性短期影响不显著,长期具有正向影响。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该研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银行服务外包的发展。
服务外包;银行绩效;面板数据模型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服务外包业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诸多企业追求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之一。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在成本因素及技术升级的推动下,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已相当可观。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企业持续利用外包服务商(可以是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国内竞争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商业银行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使其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极为重视金融创新能力的提升,银行服务外包的兴起就是金融创新的重要表现。2002年,高阳公司与深圳发展银行签署外包合同,开创了中国银行服务外包第一例,此后,诸多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服务外包业务。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利益,也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休戚相关,所以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深入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到以下两个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有的国外理论进行解释。首先,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无论是外包的模式还是战略选择多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外包承接能力等方面与许多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带来外包绩效的差异;其次,商业银行服务外包是银行业务的剥离,来自外部的风险因素不可小觑,对外包业务的监管也是一大难题,如果对风险监管不得当,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伤害银行自身利益。从这两点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业务是否有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是否符合银行金融创新的初衷,不一定如现有理论所解释的那样理想化,理论研究要与日益变化的现实同步,这就需要具体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到底是通过何种路径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对绩效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影响的力度如何,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找出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最终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发展,提高银行服务外包的绩效,实现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外包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较早,已有的结论存在较大的分歧。Kotabe(1989)和Quinn(1992)等人的研究均认为,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Gilley和Rasheed(2000)选取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和周边业务外包强度作为自变量,将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将战略和环境动态性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前者完全不同,认为核心业务或外围业务的外包强度对企业总体绩效均无显著影响;Bernd Grzig和Andreas Stephan(2002)的研究结论也有所不同,他们选取约43 000家德国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1992—2000年的面板数据,以总营业盈余指标作为企业绩效,加入了控制变量,分析外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服务外包对企业绩效短期影响是负面的,但长期影响是正面的。Markus Fritsch和Kim Wullenwber(2007)等考虑到外包影响的时滞性问题,采用滞后期的虚拟变量来评价外包的长期影响,以1994—2005年间德国254家银行的外包业务为研究对象,发现发包银行的利润率和成本效率都有显著提高,并且这种增长是来源于员工生产效率的提升。Lars Bengtsson和Mandar Dabhilkar(2009)的研究针对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外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瑞典工程工厂作为样本,进行大范围的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外包对工厂运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H.I.Hsiao和R.G.M.Kemp(2010)等主要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物流行业外包业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外包业务分为包装、运输管理、交通运输和分销网络管理四个层级,研究显示不同层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各不相同,表明外包业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还与企业的价值链相关。
国内学者对金融服务外包的研究已有些成果,但受到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时间短、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较不成熟等因素影响,理论创新较少,尚未形成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有针对性的理论体系,极少数国内学者就服务外包与企业绩效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李静(2006)采用的是 Gilley和Rasheed(2000)的方法,对制造业外包和物流业外包进行研究,将外包分为核心与外围业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外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陈菲(2007)则选取了企业的竞争绩效、运作绩效和财务绩效三个指标,使用信度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析服务外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采用服务外包,能够提高企业的运作绩效,但同时会降低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王万山、胡晓(2008)在研究银行服务外包对绩效的影响时,考虑到外包影响的时滞问题,采用虚拟变量研究方法,研究显示:外包短期内会增加银行成本,降低成本效率,但外包效果会在长期内显现,对成本效率产生有利影响。左小德(2009)运用了Borda的研究方法对银行IT外包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策略,为银行业IT外包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实用而有效的管理范式,使外包服务能够优化银行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李王(2010)研究了金融服务外包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安全稳定性、未来发展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外包对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外包对净资产收益率有着显著影响,表明外包能提高银行的财务能力;然而银行外包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外包和银行安全稳健性方面没有联系;从实际利润增长率来看,外包起了反向作用。李勇(2012)的研究侧重于金融服务外包对农村金融的推动作用,认为金融服务外包具有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整体运行效率和增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等积极作用。
纵观国内外学者与该选题有关的研究,可以发现,理论研究已日趋成熟,实证研究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但是结合了本国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银行业这一具体行业的外包问题进行的研究还很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影响的路径分析
(一)理论基础
在研究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必须明确银行服务外包产生的根源,即服务外包出现的直接动力。对银行绩效的测度涉及众多方面,服务外包对不同方面的影响路径也各不相同,因而对其影响的研究不能片面地只研究绩效的某一方面,本文试图从银行绩效的三个方面入手,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1.外包对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所述,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而存在。那么企业边界的最合理状态就是边际的市场交易成本等于边际的企业内部交易成本,[2]10可以认为,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例如服务外包,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商业银行在其成长过程中,业务的增长会带来组织规模的扩大,企业效率的下降,因此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往往会随之增加,当内部交易成本增加,以致超过市场交易成本时,银行会对其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服务外包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银行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减少管理工作的繁复,从而降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还可以利用接包方的专业化服务,减少对交易对象信息的搜寻成本,从而使市场交易费用减少,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2.外包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竞争力问题是企业战略研究的重点,它关乎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核心竞争力理论向我们阐述了企业应该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优势,如果某项业务不是其核心业务,但它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那么可以将其外包给专业公司,使企业能够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中,创造核心优势,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12商业银行作为营利性金融机构,除核心业务以外还存在大量支持性的非核心业务,必然会面临资源的稀缺性,只有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发展上,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接包方,才能够增强盈利能力,以其竞争优势赢得市场。
3.外包对银行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迈克尔·波特曾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理论是从企业价值创造以及竞争优势的角度深入分析外包模式的有效工具,[3]该理论着眼于企业运行中的各个环节,认为企业应将价值链中的薄弱环节转移出去以保障价值链的稳定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与相关联企业(这里指接包方)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商业银行应从价值链角度将其业务区分开,对于附加价值低、技术要求高的后台支持业务,例如IT系统建设等,银行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利用外部力量使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从而使价值链各个环节得到强化,避免由于某一薄弱环节运行的失误而影响到整个业务流程的安全稳定性。
(二)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
交易成本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价值链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选择外包的动力所在,同时也解释了外包的效益所在,故将其运用到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分析上同样适用。根据不同理论分析的侧重点,文章分别从成本效率、盈利能力、安全稳定性三方面来测度银行绩效,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分析总结如下:
上述针对银行绩效的不同方面作出的影响路径分析,隐含了笔者对影响效果提出的三项假设,这有待实证的检验。假设分别是:
H1:金融服务外包对银行盈利能力有正向影响;
H2:金融服务外包对银行成本效率有正向影响;
H3:金融服务外包对银行安全稳定性有正向影响。
图1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路径
四、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1.因变量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将建立三个模型,对银行财务绩效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实证分析。文章选用CIR(成本收入比)作为衡量银行成本效率的指标,它是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成本效率越高;选用ROA(资产收益率)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银行盈利能力越强,核心竞争力越强;选用RCCA(核心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安全稳定性的衡量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银行经营的安全稳定性越强。
2.自变量——外包活动变量
考虑到金融服务外包合同具体金额的不可获得,所以外包活动变量以虚拟变量表示。本文将借鉴王万山、胡晓(2008)的研究方法,统计银行的整体外包业务,即只统计某一商业银行总行或全行的外包业务,若仅是其中某一分行或支行的外包业务则不统计在内。且笔者认为外包活动应是作为存量概念,而非流量概念来考察,因此本文以外包合同的签订日期为基准,追踪外包合同的期限,记入在当年的外包活动统计中,[4]以OTt表示;考虑到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影响的时滞性,将OTt+1和OTt+2也作为滞后期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分别表示的是外包活动发生的一年后和两年后。
3.控制变量
综合现有对于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且借鉴Kim(2007)等人的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四项:X1(银行总资产),X2(股东权益比)、X3(净利差)、X4(银行体制)。其中股东权益比为股东权益与总资产之比,其值越高表明银行自有资产规模越大,有助于银行稳定运行;净利差计算方法为银行利息净收入除以总资产,反映了银行在资金交易过程中的价格行为,体现商业银行自身的效率(Drakos,2003);银行体制为虚拟变量,国有银行则取1,其他为0。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我国资产规模最大的13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13家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这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深发展、招商、兴业、浦发八家商业银行。
文章中涉及的银行相关的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系统提供的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少数缺失数据摘自各银行网站公开的当年度财务报告;为了回归结果的精确性,对银行总资产取对数,以生成的新序列LN-ASSET作为控制变量X1。
为保证外包活动发生的真实性,所以本文不采用问卷调查等间接形式,而是借助于公开披露信息,对自变量外包情况的统计均来源于各银行公开披露的信息整理,并且详细了解外包合同的签订日期、外包合同期限、外包业务范围,以便确定自变量和滞后期虚拟变量的取值。
(三)模型设定
针对金融服务外包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盈利能力、安全稳定性三方面的影响,构建如下三个方程:
其中 ROAi,t,CIRi,t,RCCAi,t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代表第i银行第t年的相应财务指标;αi为待估系数向量,εi,t为随机扰动项;X1,X2,X3,X4为上文所述的四个控制变量;OTt为因变量外包活动向量,OTt+1,OTt+2为其滞后期虚拟变量。
(四)回归结果分析
结合上述模型的设定,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面板数据的分析首先要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的选取,考虑到研究个体的差异性,拟选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分别为:Prob=0.053 >0.05,Prob=0.051 >0.05,Prob=0.14 >0.05,根据检验确定使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从回归结果看,三个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回归大多显著通过。如银行总资产、股东权益比、净利差均与资产收益率成正向关系,与上文预期一致,银行体制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受体制制约,对其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表1 eviews回归结果
本文主要分析外包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由上表可以看出,外包服务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短期内表现为负数,这表明银行服务外包的初期非但不能带来盈利能力的增强,还会使赢利减少,这主要是因为组织结构的调整,有限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银行业务的整体运行不能随即做出迅速反应,从而导致在短时期内不能够合理调度,将有限资源高效运用于核心业务上;但从长期来看,外包虚拟变量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均对银行盈利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与上文中的理论假设一致,说明银行选择服务外包确能让银行的有限资源集中,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盈利能力的提升。服务外包对银行成本收入比在短期内影响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影响银行经营效率的因素众多,且影响力度较强,从回归结果中也可以发现,净利差、股东权益、银行体制等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都很大,且影响显著,所以短期内金融服务外包对银行成本效率并不能产生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外包的滞后一期、滞后两期虚拟变量回归系数均为正数,且表明随着服务外包的开展,银行成本收入比会变大,即银行经营效率会下降,这与上文分析所得的假设相违背,这是因为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不成熟,银行在选择服务外包接包方以及外包后的监督管理、风险防范方面所需要的搜寻成本等市场交易费用比较大,因而影响到经营的效率。金融服务外包在短期内对银行安全稳定性影响不明显,但在长期会有正向影响,且可以看出,随着滞后期的延长,影响系数会变大,这表明服务外包可以加强企业价值链的安全稳定性。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大多存在时滞性,且基本呈现正向影响,因此,推进我国银行业服务外包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特殊环境,金融服务外包正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成熟,因此,对银行绩效的不同方面的作用路径不同,产生的影响也有区别,所以,在一些方面,银行与接包方的接洽还需要较长时期的磨合,以达到银行开展服务外包的初衷。针对上述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使外包活动能够有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
(一)对商业银行的政策建议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服务外包业务还较少,范围较小,银行业务外包主要集中在:IT系统外包、信用卡数据业务、呼叫中心等少数业务部门。商业银行应该在明确其自身经营的核心业务产品,在服务外包决策过程中认真分析本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方向,关注低附加值价值链的部门,确定可以外包的业务内容,尽可能扩大金融服务外包的范围,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的目的。
其次,由于服务外包的效用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业银行与承接方的紧密合作,且服务外包的影响作用存在时滞性,时间跨度较大,容易出现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因而银行加强其内控管理,严防外包风险极为重要,银行的管理层应把外包风险的管理加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外包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和解决服务外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防范措施,提取一定的风险准备金应对可能的外包损失。[5]在选择外包提供商方面,要充分评估服务提供商的财务状况和技术水平,签订完备的外包合同,明确外包服务内容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制定应急预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对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政策建议
对于服务外包的监督管理,除了要从商业银行层面加以规范,还应当上升到市场和政府的层面。推进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一个有效的、竞争性的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目前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属于买方垄断市场,因此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规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此外,我国还缺乏对外包服务供应商的资质评估、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风险防范等问题的制度规范,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出台针对性的法规加以规范。完善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建设,才能有效减少银行在服务外包过程中的搜寻、决策以及监督管理成本,从而发挥服务外包的效用,最终提升商业银行的绩效。
[1] Masaaki Kotabe,Michael J Mol.Outsourcing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Negative Curvilinear Effect[J].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9,15:205-213.
[2]李静.资源外包与企业竞争能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3]张达凯.服务外包战略决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王万山,胡晓.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8):96-100.
[5]曾康霖,余保福.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及监督研究[J].金融论坛,2006,(6):20-25.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openness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the commercial bank service outsourcing has enjoyed rapid development.This paper,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anel data from 2001 to 2010 in thirtee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discusses how China's commercial bank service outsourcing has affected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Research shows that,as to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it produces a negative effect on bank profitability in a short term but a positive one in a long term;it exert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bank cost efficiency in a short term but a negative one in a long term;it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bank in a short term but a positive one in a long term.Based on these findings,the author gives some effective policy suggestions to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nk service outsourcing.
Key words:service outsourcing;bank performance;panel data model
(责任编辑:周成璐)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 Bank Service Outsourcing on Bank Performance
ZHAO Ren-kang,SHE Jie-nan
(School of Busines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China)
F832.33
A
1007-6522(2012)05-0082-08
2012-03-26
赵仁康(1955- ),男,江苏省苏州市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系等。
10.3969/j.issn 1007-6522.201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