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间作方式对魔芋病害及产量的影响1)

2012-09-27刘列平郑敏邹安魏凌云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5期
关键词:刺槐魔芋间作

刘列平,郑敏,邹安,魏凌云

(1.陕西省岚皋县魔芋生产办公室,陕西 岚皋725400;2.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魔芋(Konjacglucomannan)系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块茎富含的葡甘聚糖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膳食纤维之一[1-3]。魔芋葡甘聚糖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保健、纺织印染、石油钻探、环境保护、日用化工等领域[4-7],开发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广阔。陕西岚皋是闻名全国的魔芋种植重点县,栽种魔芋已成为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随着魔芋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种植规模的扩大,连作引起的魔芋软腐病、白绢病屡有发生,轻则造成减产,重者甚至绝收。为了缓解山区耕地紧缺的矛盾,探求适于当地的魔芋间作栽培方法,减轻病害,增产增收,我们于2009~2011年进行了不同间作方式对魔芋病害及产量影响试验。

1 试验区条件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地点岚皋县,位于陕南安康市西南部、大巴山北麓,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8.4℃,年均降水量1058mm,年日照时数1600h,无霜期246d。土壤肥沃疏松,多呈中性至微酸。全县60%以上行政村海拔在800~1300m,林地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魔芋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林下间作魔芋

试验地设在蔺河乡立新村,坡度25°~30°,海拔850m。林地分别为漆树、杜仲、杉树、板栗、刺槐林等5种类型,各树种株行距(1.5~2)m×2m,郁闭度0.4~0.6;试验均设2个小区,每小区种植魔芋600株,每株施基肥(农家肥)1kg;11月下旬整地,次年3月中旬播种,种球重90~110g,魔芋出苗前的6月5日前后,按每666.7m2用74.7%草甘膦粉剂100g兑水30kg喷药除草。7~9月,观察、记载魔芋发病情况,霜降后采挖收获,称重、计算魔芋产量。

1.2.2 农作物(玉米)间作魔芋

试验地为蔺河乡立新村大田农耕地,设2个小区,小区面积200m2,魔芋株行距0.4m×0.5m,种球平均重100g,每小区种魔芋600株左右;玉米株行距0.25m×0.4m,每4行魔芋套种2行玉米;当年11月下旬整地,次年3月中旬种植魔芋,4月种玉米,每株魔芋施农家肥1kg;人工除草,7~9月,观察、记载魔芋发病情况,霜降后采挖收获,称重、计算魔芋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间作方式对魔芋产量的影响

表1 不同间作方式魔芋产量调查kg·hm-2

表1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自然、气候条件,同一种球大小、同一施肥及作务管理情况下,大田(玉米地)套种,魔芋平均亩产722kg;漆树林、杜仲林、杉木林、板栗林、刺槐林下套种,魔芋平均亩产分别为1056.7kg;935.0kg;964.7kg;941.0kg;1241.3kg,林下间作,平均亩产魔芋1027.6kg,与大田种植比较,平均亩增产42.3%;尤其是刺槐林下套种魔芋,比大田种植平均亩增产71.9%,效果显著。

2.2 不同间作方式对魔芋病害的影响

表2 不同间作方式魔芋病害调查 %

从表2可看出,大田(玉米地)套种,魔芋平均发病率10.4%;5种不同林地类型下种植的魔芋,平均发病率1.63%~2.2%,刺槐林发病最轻。大田与林下种植相比,林下套种可降低病害8.7个百分点,按岚皋县林下套种2万亩魔芋、亩产1000kg鲜芋、2元/每kg计算,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348万元。

3 结论与讨论

魔芋是陕南秦巴山区岚皋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以上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林下种植魔芋具有发病轻、产量高、效益好等显著特点,既缓解了农作物与魔芋争地的矛盾,又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了群众收入。尤其在耕地紧缺,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山区,更具有其重大现实意义,拟在生产中逐步扩大推广。

刺槐林下魔芋产量高、病害轻的原因,可能由于豆科植物刺槐具有根瘤菌及固氮作用,刺槐林的土壤环境条件更利于魔芋健康生长。有关刺槐林下魔芋的抗病机理及内在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1] 崔继梅,梁艳丽,谢世清.魔芋组培快繁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1):96-98.

[2] 张乃权,李润龙,王莉娟,等.魔芋丰产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6(3):126-128.

[3] 彭述辉,庞杰.魔芋葡甘聚糖在环保、医药及食品中的应用[J].长江蔬菜,2006(12):30-33.

[4] 曹晖.魔芋葡甘聚糖的特性及其应用[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5(4):61-64.

[5] 颜治,刘勤晋.魔芋葡甘聚糖的特性、保健功能及作用[J].饮料工业,2003(2):33-36.

[6] 吴正国.魔芋葡甘聚糖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6):147-148.

[7] 张忠良,吴万兴.魔芋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问答[M].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刺槐魔芋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揭开魔芋的健康秘密
刺槐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刺槐树
刺槐造林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魔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