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的精彩:黄梅县苦竹中学教育改革纪实
2012-09-26梅红星
◎/本刊记者 梅红星 华 妍
2010年中考成绩揭晓,一条条喜讯纷纷传至黄梅县苦竹中学:学生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学校升学率又一次位列乡镇初中前茅……这些喜讯,让全校师生都认为,在连续五次因学生中考成绩优异而获得全县最具含金量的“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后,2010年的这项大奖也应是苦竹中学的囊中之物。
事情出乎意料。在当年11月下旬的中考质量表彰大会上,从黄梅一中校长调任为黄梅县教育局局长的何兰田公布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新评价方案,学生中考成绩只是主要考核指标之一。这样,原本升学率排名靠前的苦竹中学因其他指标的影响,最终综合排名列居全县第十位,只获得“中考质量优秀奖”。名次的陡然下降,让苦竹中心学校校长吴水荣难以理解:难道以群众期望的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有错吗?素质教育就不要升学率了吗?……在应试教育中屡获佳绩的苦竹中学在新的教育评价中被彻底打败了,习惯了做教育发展排头兵的苦竹中学路在何方?能否走出发展的困境?记者来到苦竹中学,追踪他们的发展之路。
将学校发展推向素质教育轨道
在黄梅一中担任校长期间,何兰田做了一项数据统计:许多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高考时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且这些学生带有一定的区域性。当时,苦竹中学就在这个范围之内。
从1997年就在苦竹中学任教的语文教师刘小金介绍说,他们班上有个学生叫胡娟,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不错,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看书、做题。她甚至觉得课外活动都是浪费时间。胡娟的想法当时代表着全校大多数师生的观点。苦竹中学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唯一依据,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学;只重视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德育、体育、美育;课堂满堂灌,机械训练、频繁考试;只关心分数高、升学有望的学生,漠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刘小金还说,虽然中考胡娟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黄梅一中,但是高考却没有听说她的消息。
依靠“时间+汗水”的方法“死擂”出来的成绩,随着学生学习潜能的消耗殆尽,终究会回归真实。“死擂”累了教师,也害了学生。担任教育局局长后,何兰田颁布了新的《黄梅县初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新方案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中考成绩评价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评价相结合、规范办学行为评价与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初中教学质量的评价分为教学过程评价、中考成绩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三个部分,不再以中考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用新的评价方案评价学校的中考教育质量,苦竹中学的落败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苦竹中学实施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方案后,学生更加活跃了
教育局的评价方案左右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在详细分析县教育局的评价方案后,吴水荣和苦竹中学校长刘松华一致认为,县教育局的评价方案既着眼学生现在,更着眼学生未来,值得推广。与之相应,苦竹中学也重构了学校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改变了只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单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领导评教、家长代表评教、学生评教等方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发展性的评价,关注、赏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从而使学生时时感到来自教师、家长、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在这种评价中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苦竹中学用教育评价将学校发展拉回素质教育轨道。
刘松华坦诚地说,其实,学校抓应试教育,还是缘于家长对孩子升学的过度期望,缘于教育局对学校考核的压力。现在教育局的评价方式变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抓住教育本质办教育,学校不按照规律办教育肯定会落后。
用观念更新找准师生角色定位
把教育改革落到实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在应试教育的长期熏陶下,让师生真正去推行素质教育,师生的观念难以突变。当苦竹中学新的评价方案向全校师生公布时,一些质疑之声还是产生了:素质教育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要落实到行动,绝非易事;一旦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活动上,升学率不升反降,生源就会减少,学校的名声就会下降……在教师心中,素质教育必然会影响升学率的观念根深蒂固。推动新的评价方案的实施,需要一次全方位的“洗脑”,苦竹中学的解决方案是“教育局抓校长、校长抓教师、教师抓学生”的“洗脑”模式。
2009年11月25日至12月8日,黄梅县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高级研修班第一期开班。这次培训邀请了郑金洲、王铁军、冯恩洪、郑杰、高万祥等专家,他们从提升校长领导力、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作了精彩的报告,并参观了建平中学、辽阳中学、进才实验学校、虹口区第四中心学校等特色名校,使学员深刻感受到“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2010年7月21日至31日,黄梅县第二期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高级研修班开班,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学习在上海,以走进名校、走进课堂、感受名师、交流互动为平台,以校长的治校思想和治校能力建设为培训主要目标。第二阶段,赴山东进行教育考察学习,重点考察了昌乐二中、潍坊市中新双语小学、杜郎口中学等山东名校。讲座由知名教育专家、管理专家、法学专家、经济学专家、专家型政府官员和成功校长主讲。吴水荣和刘松华等苦竹中学校委会成员分别参加了两次培训,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了颠覆性的冲击。此外,黄梅县教育局每次开会前都会组织学习能引发教育改革思考的文章,校长的观念一次次地被刷新。吴水荣骄傲地对记者说:“现在,苦竹中学校委会成员的思想彻底解放了,观念不会再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障碍。”
相对教育局派大批校长外出培训而言,苦竹中学的教育经费十分有限。而教师是学校改革的主体,学校的教育改革只依靠校长的推动,远远不够。校长抓教师,除了分享外出培训感悟外,最经济的方式是抓学习。苦竹中学极力提供学习资源,先后购买了《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的适应与发展》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图书100多本,编印《名校教育教学经验读本》发给教师们学习。特别是在假期,教师至少人手一本,研读后写好读书笔记及教育反思;购买教学光盘100多张,在教研组内赏析,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建立校园网站,实行博客教研,整合优化网络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苦竹中学教师夏爱华说:“以前上课,自己只顾着按照课程计划把该讲的内容讲完。现在,自己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学校规范办学后,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改革不能忽视学生。刘松华认为,应试教育影响的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影响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也需要更新。苦竹中学大力宣传新的学习理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谁是课堂主体,主体应该怎么做?”“什么是自主学习,如何才能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自习时学生到底该怎么做?”等问题,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找回属于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之余,学生还可以尽情挥洒汗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观念的更新,让苦竹中学的教师找到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激情和生命的灵动,体验到了教育的幸福和快乐;让苦竹中学的学生既找到了求知的乐趣,也能尽情释放自己的童真。
以规范办学培育“绿色升学率”
结束苦竹中学的采访,刚好是周末,校园里没有一个学生,一片安静,即使初三的教室也是如此。刘松华告诉记者,学校从2009年下半年起就强制停止了节假日补课的做法。在苦竹中学,这只是规范办学行为的一项行动,学校严格执行教育局的规定,撤销了重点班,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格执行教育局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全面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加大体、音、美等薄弱学科的教学投入,已使教师专任化比例达90%。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腰鼓队、器乐演奏队、舞蹈队、声乐合唱团、书法、绘画、象棋、戏曲演唱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爱好、发展特长。
八(三)班李涛是学校象棋小组的一员,从小爱好象棋。参加象棋兴趣小组活动后,他说,不仅自己象棋水平提高了不少,而且感觉思维能力比以前更加敏锐了。而参加腰鼓队的八(二)班冯蕾更是对腰鼓这项表演兴致盎然,每次在腰鼓队的自我展示,让她更加自信,并且这种自信已经迁移到了学习上。“只要时间安排得当,开展素质教育只会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课余时间,让学生打打球,搞个小发明、小制作等,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再去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会更高。”苦竹中学政教主任张高柱如是说。
为了鼓励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苦竹中学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卡,评选各类进步奖。学校每个学期要开展两次“校园十星”评比活动,包括“全面发展星”“成绩优异星”“环保卫生星”“文体特长星”等十个类别。经过素质教育洗礼后的冯认金同学到了高中后,参加校园活动十分积极,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她回到苦竹中学对她的老师说:“我觉得现在我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学习也是得心应手!”
规范办学行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素质活动,缩短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但是,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它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培育“绿色升学率”。苦竹中学在教研室的引领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讨,如“数学探究式教学”“物理探究式教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英语五步教学法研讨”等。2010年秋,学校又大刀阔斧地在七年级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杜郎口中学的“336”教学模式和山东省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为蓝本,开始了高效课堂的探索。
苦竹中学虽然不再以应试为目标,而以素质教育为追求,但这不仅没有降低学校的升学率,反而让学校的升学率和综合评价均走到了全县的前列。在2011年的中考质量表彰大会上,苦竹中学重新获得了“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不一样的路径,苦竹中学却取得了更加丰富的教育成果,收获了更多的精彩。
“如今,苦竹中学正落实‘七个转向’,即办学行为转向规范化,教育资源转向均衡化,队伍建设转向精干化,学校德育转向校本化,学校管理转向精细化,学校发展转向协调化,课堂教学转向生态化,推动学校‘绿色发展’。”吴水荣充满自信地向记者勾勒出苦竹中学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