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联校办学和联片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

2012-09-26潜江市教育局局长王绪军

湖北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联片联校校区

◎/潜江市教育局局长 王绪军

2009年,湖北省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潜江作为第一批试点县市,积极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从改革学校办学体制和乡镇教育管理体制入手,以“联校办学”和“联片管理”为手段,辅以“城镇教师支教”“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形成了“联校办学、联片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课题背景

早在2000年左右,潜江就开始实施了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帮扶活动的试点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基础。湖北省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后,潜江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配置不均衡。其主要表现为城镇教师超编、农村小学缺员、农村中心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这些问题成因复杂,牵涉到许多方面,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

研究过程

基于以上背景,潜江市教育局首先开始实施联校办学,使每个乡镇的镇中、镇小都与本乡镇的所有村小进行刚性联校或柔性联校。

联校办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面。具体做法是由一所优质学校联并区域内一至几所薄弱学校或教学点,刚性联校,形成一校多区,充分融通各校区教师调配和教育教学管理,移植优质学校管理经验和学校文化,促进区域内薄弱学校及教学点内涵式发展,以方便学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缓解择校热。

实施联校办学的重点是乡镇以下农村小学和城区薄弱学校。一是建制上联。以优质学校为主校区,被联并学校为分校区,实行一套班子,主校区校长为总负责人,派一名副校长主持分校区工作。二是师资上联。联校内教师融通使用,特别注重主校区骨干教师到分校区任职任教。三是管理上联。联校后主校区和分校区实施一体化管理,教育教学同步,质量考评同标,特别是将主校区成熟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移植到分校区。四是建设上联。主校区和分校区的标准化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实施。

与此同时,为解决乡镇以下联校办学单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全市大力推行城乡结对帮扶和城镇教师支教。城区义务段所有优质学校分别结对帮扶1至2所乡镇中小学,通过干部选派挂职、教学教研互动、定期送教下乡等方式,提高乡镇联校办学牵头学校的办学水平。14个局直单位及高中各帮扶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每年资助不少于5万元,一帮三年。

在联校办学的体制下,联片学校做到了“六个一”,即办学理念一体化、常规管理一条龙、课程课时一张表、教师调配一盘棋、财务管理一支笔、考核评估一把尺。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联校办学在教师调配和教研活动等方面的局限性慢慢暴露出来:教师只能在乡镇内部流动,教研活动的开展范围太小。因此,潜江市教育局大力推出了联片管理,即把全市22个学区划分成九大片区,形成两个或三个学区组成的教育管理共同体,成立片区工作组,实行局领导包片、局科室驻片、学区干事各自分工负责的片区工作机制。片区内教师统一调配,学校统一管理,教学教研统一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统一评价。联片管理打破了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并为片区内开展联片教研提供了平台,解决了更大范围内的教师交流问题,进一步扩大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空间,有力推动了全市教育均衡。

目前,全市22个学区有20个推行了联校办学,全市124所义务教育建制学校有91所联校办学,联校办学服务范围覆盖全市322个村,占比98%。全市各乡镇已按地域相邻的原则联并组成九大片区,现有100多名教师跨乡镇交流,片区内教师配置、教学业务和学校发展统一管理。

为使联校办学和联片管理的做法切实发挥长久作用,保障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顺利实施,潜江市教育局还完善了配套机制。一是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淘汰与补充机制。一方面彻底清退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另一方面坚持补充新教师。近三年来,全市共招考补充农村教师125名,签约资教生140名,并且制订了今后四年教师补充规划,每年补充农村学校教师100名。二是建立交流教师的生活保障机制。配置教师周转房,解决联校交流教师的食宿问题。采取在集镇和中心小学集中新建、在村小和教学点维修改建的办法建设教师周转房。近两年,全市累计投入3600多万元,在集镇新建周转房552套,在村小新建、改建228套,解决了568名资教生、新招考教师、城镇下派教师、交流教师的食宿问题。配置接送教师车辆,解决联校交流教师的交通问题。目前,各学区配置接送教师车辆30辆,基本满足联校交流教师的交通需要。三是建立教师交流的激励导向机制。出台了教师交流管理办法,明确了干部选拔任用、教师职称评定、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核定等与下派交流挂钩。到乡镇以下农村学校任教的,绩效工资高于乡镇5%,高于城区10%。各级各类评先指标50%用于农村学校。“潜江市教育奖励专项经费”和“曹禺(潜江)教育奖”向农村优秀教师和优秀支教教师倾斜。

课题成果

联校办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紧缺问题,促进了乡镇学区内部学校的均衡发展。一是优化了师资结构,教师资源得到均衡配置。现有35名学校干部上挂下派,280多名城镇教师下派农村小学,365名教师在联校内轮岗交流,加上招考教师和签约资教生向农村学校倾斜,全市60所乡镇以下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由53.5岁降至42.7岁,学历由中专为主提高到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0%,紧缺学科专任教师基本配齐。二是迅速提升了分校区的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全市36个主校区分别向55个分校区移植了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等,分校区办学质量明显提升,使2.5万名学生受益。三是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加快。近两年来,全市整合各类资金4300多万元,新建、改建校舍41栋,维修校舍3.2万平方米,改造学校运动场5.3万平方米,为20所学校修建了塑胶跑道,50所学校建起了电子备课室。四是出现了学生回流潮,择校热得到有效缓解。联校办学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后,学生主动从主校区回流到了分校区。全市有2400多名学生回流,就近入学,减少接送学生车辆58辆,有效降低了接送学生带来的安全风险。

实施联片管理以来,一是打通了片区内师资均衡配置和交流的通道。全市乡镇之间按照编制互补、学科互补的原则,跨乡镇调配干部11人,教师115人;参与片区内学科教学交流的教师达2300多人。二是建立起了“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教学教研区域联动工作机制。每个片区由市教育局指定一个学区或学校牵头成立片区中心教研组,统一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切入点,各片区竞相开展了教学改革试验,嫁接移植外地好的教学经验和做法,具有本地本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形成。三是提高了乡镇教育管理效能。乡镇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得到整合,人员得到精简,办事效率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联片联校校区
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以“联校网教”共同体为例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构建“网络联校+网络教研”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网络联校+网络教研”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地区学校开展联片校本研修活动的实践思考
浏阳市召开网络联校工作部署会
城乡联片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