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的课堂生态:谷城一中教学改革纪实

2012-09-26梅红星

湖北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学案学校课堂教学

◎/本刊记者 梅红星 华 妍

谷城一中,一所已有7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曾先后戴上湖北省首批重点高中、襄阳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的光环。然而,进入21世纪后,谷城一中的教育质量却逐年下滑,课堂上延续着师生间“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学习,学习兴趣消失殆尽,厌学情绪充斥着校园。

2010年7月,走马上任的校长朱林波决定要凝心聚智扭转一中当时的处境。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如今,走进谷城一中的校园,随处可见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而在2011年高考中,谷城一中张永琪同学以673分的成绩取得北京大学录取资格,全校超过一本分数线人数达到126人,取得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成绩。仅仅一年的时间,谷城一中实现了“浴火重生”——她走出困境的秘诀是什么?朱林波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建设。他认为,好的课堂一定是自由而开放的,师生的思维交相碰撞、火花四射,教师以四两拨千斤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回归本真,充满快乐。课堂改革搅活了谷城一中一池春水,也成为推动谷城一中继续前行的新引擎。

转变观念,推倒阻挡课改的磐石

将谷城一中拉出教育质量下滑的泥淖,必须把教育改革的重心放在影响教育质量的主阵地——课堂。那么,究竟怎样的课堂才能实现真正高质量的教育?朱林波把目光投向了山东课改名校。

>>高效课堂上学生激烈讨论。

2010年秋,朱林波带领学校4名管理干部到山东济南参加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并参观考察了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展示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教师仅用极少的时间引导点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在朱林波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直觉告诉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朱林波:这样的课堂才真正落实了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真正高质量的教育。

然而,当朱林波回到学校,就校委会一起商讨的建设自主互动高效课堂的想法向教师征求意见时,学校一下子像炸开了锅。各种质疑声扑面而来:“讲那么多学生都学不好,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不是胡闹吗?”“谷城一中是全县的最高学府,如果教育改革失控,影响高考,学校将会背负更加沉重的责任。”……教师保守的教育观念无疑成了阻碍学校课堂改革的磐石。朱林波说:“推动课堂改革,教师必须具有从‘文本’走向‘体验’的课程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的教学观、从‘讲学’走向‘导学’的教师观和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学生观。要把课堂改革推行下去,必须推倒保守观念这块磐石。”

谷城一中采取两种培训策略:走出去学,请进来导。学校先后派出两批26位学科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和山东昌乐二中进行为期一周的体验式“课堂驾校”研修班学习。一年来,先后有150多位教师赴山东、浙江、河南及湖北省内课改先行区学习考察。与此同时,学校邀请山东昌乐二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等学科的优秀教师到学校讲示范课。这些教师不仅为学校送来了高效课堂的经典范例,展示了高效课堂的魅力,还解答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解开了许多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的症结。

“学生能讲,要老师干嘛?如果真将课堂还给学生,他们能否成为真正的主体?”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下子改变也是很困难的,教了5年语文的贺彬老师一开始也有疑惑。经过专家的“外铄”和先进理念的引导,她慢慢地在课堂上采用了自主互动高效课堂模式。起初效果也不好,有时候担心学生把话题扯远了,怕耽误课堂时间;有时候自己讲着讲着就收不住了。每堂课后,她都进行教学反思,并在新的一堂课中不断改正。慢慢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回答问题很积极,参与讨论很认真,观点也新颖深刻,甚至还经常出现激烈的辩论。学生精神状态的变化,坚定了她推行课改的信心。贺彬深有体会地说:“这种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不仅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谷城一中通过实施理念指导、技术植入、生成指导等系统培训,让教师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高效课堂建设确实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提高学生幸福指数。学校培训和典型实践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已经让谷城一中大多数教师感觉到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重构课堂,使师生真正解放

走进高一(3)班,记者看到教室内桌椅的格局与传统课堂大相径庭,孩子们面对面地坐着,情绪高涨地讨论导学案上的问题。不一会儿,几个学生走向悬挂在教室四周的黑板,书写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语文教师翟宁的引导下,几个学生开始陆续对各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见的学生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全班同学确认后,学习班长开始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出自己的评分,并记录在每个小组的分数栏上。

这是谷城一中的一节常规课,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正是谷城一中创新实践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互动课堂教学,即以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为主的课堂教学。在借鉴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昌乐二中“271”模式的基础上,谷城一中对高效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创新,形成了“双线五环节”的教学流程。“双线”即学生线和教师线,学生要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整合提高——达标检测”五个环节,教师则以“学案导学——引导探究——动态生成——点拨升华——反馈矫正”五个步骤与学生互动呼应,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高效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

>>教师辅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从传统课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只有解放学生才能真正解放课堂的生产力。解放学生,把学生从老师的‘牵手’中、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快乐的空间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成为课堂中自由学习的主人。”朱林波谈到了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学习小组是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建设的动车组,建设高效的学习小组是解放学生的重要方式。谷城一中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行政组长和一名学习组长,分别负责常规管理和学习管理。每个小组都有小组名称、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旗,这些共同构成小组文化。小组成员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组成,这样能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的目的。

小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小组中,有的学生喜欢辩论,善于展示自己,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言辞,小组长会统筹小组的展示机会,不会让内向的学生沉默下去。高二(15)班雏鹰组小组长王金文说:“我们经常鼓励组员展示自己,特别是小组里平时不善言辞的同学,在课堂展示的环节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去发言。”她还说,每当遇到难题,小组组员都会反复思考,力求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而当学生经过充分讨论之后,常常会因相互受到启发而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

孩子们慢慢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模式。高二(5)班的学生郑美玲刚开始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说,怕说错。现在她已经能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当记者问到:“假如现在重新回到传统的课堂,你觉得怎么样?”她自信地说:“那我会觉得我的才华无法施展。”

高效课堂不只是让学生得到了解放,也让教师实现了由机械重复劳动向创造性劳动的解放,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来批改学生的作业、抄写用了好几年的教案等,可以把有限的工作时间用来做创新性的工作,做有价值的工作,而这有价值的工作之一就是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如果老师没有在知识方面的充分准备、没有在课堂设计方面的充分预设,课堂就成了自由式的“放羊”。导学案会在课前1-2天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思考。谷城一中的导学案编制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开学案编制小组会议,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导学案编制人;编制人根据集体研究的结果,提前两周开始编制导学案,然后每位老师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形成导学案。导学案凝聚了大家的智慧,也给了每位教师展示个人专业能力的机会。

有着33年教龄的化学高级教师阮班成介绍道:“过去传统课堂备课,都是按正确答案讲下去,班上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能会照顾不到。现在的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既不能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也不能让学困生觉得太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拒吃’心理。导学案的编制根据主体性、探究性、梯度化、分层设置、能力立意和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的原则,有效地兼顾了这一点。”精通电脑技术的阮老师,在电子导学案中制作了一系列动画来展示化学反应,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深刻。

谷城一中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让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效果好了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获得全面提升。当学生、教师真正获得解放,内在驱动力就会释放出来,学校也会充满活力。

营造氛围,让课改浸润人心

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种文化系统的重建。“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文化是以校长为圆心的同心圆,向外一圈圈地扩散,笼罩到每一个教职员工,让这些人都或多或少拥有和他同样的价值观。用文化引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朱林波深刻理解了“课堂改革的深处是文化”的含义。

在谷城一中,校园大路两旁新建了橱窗,打出了很多响亮的标语:“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模式教育”“生命的超市,知识的狂欢”“相信学生,调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等。教室前后的黑板上方也充分利用了起来,贴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展示获得自信,合作换来共赢”等横幅。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的走廊里没有名人名言,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学生自己制作的课改格言:“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命运我把握”。标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每一位师生每天都充满激情地践行课改之路。此外,学校还创办了高效课堂教学专刊《课改动态》,《课改动态》开辟了“课改导航”“专家引领”“玉振金声”“他山之石”“回音壁”等栏目,全面营造、推进高效课堂改革进程的舆论氛围,对学校的课改历程和成果展开了立体的、形式多样的、全方位的报道,及时反映学校课改动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热情。

在课堂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总结,交流提高。谷城一中千方百计搭建平台,组织“录像课”“达标课”“精品展示课”“教学能手评比课”等活动,全面开放课堂,开展看、评课活动。谷城一中推行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包括导学案、参与度、达标度、能力度、动态生成、延展度等指标,同时,积极评选教学能手、专家教师。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表彰,并对评为“教学能手”的教师一次性奖励1000元、评为“专家教师”的教师一次性奖励2000元。教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2011年4月,在全国(成都)课博会上,青年教师陈真主讲的一节示范课获得高度评价。学校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青年教师陈亮、胡玉霞、赵俊、邹玉峰分别获得襄阳市生物、数学、英语、物理优质课一等奖。陈亮、胡玉霞代表襄阳市参加湖北省优质课比赛分别获得省生物优质课一等奖、省数学优质课二等奖。

“高效课堂建设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谷城一中如今的课堂上,学生成了主人,教室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学生激情投入,积极参与,脸上闪现着成功的喜悦和会心的微笑,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思考,在合作探索中学会了尊重与合作,在课堂展示中尽情挥洒才智,在质疑对抗中历练了综合素质。”朱林波自豪地说。

一年多的课堂改革,已经让谷城一中走出困境。但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和提升。带着坚定的信念走下去,谷城一中收获的必将是每一个学生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谷城一中6名教师代表受邀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效课堂“课博会”。

猜你喜欢

学案学校课堂教学
乡愁导学案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